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密国出现于什么时候?“小丑备物终必亡”的典故出自这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6
转发:0
评论:0
密国出现于什么时候?“小丑备物终必亡”的典故出自这里,商末,密须国(见密须国篇)被周文王灭亡,到了西周之初,武王再封姬姓族人于原址

  商末,密须国(见密须国篇)被周文王灭亡,到了西周之初,武王再封姬姓族人于原址(今甘肃灵台县)建立密国。至此,商朝姞姓密须国转眼成了周朝的姬姓密国。

  密国在西周中期时灭亡过一次,具体是如何亡国的,《国语·周语》记载说:“恭王游於涇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 康公不献,王灭密 。”说得是密康公随同周共王一同出游泾水,有三个绝色美女来投奔密康公,周共王也很喜欢这几个美女,密康公便将她们纳入自己宫中独自享用。密康公的母亲隗氏说:“三头野兽成群,三个人以上成众,三个美貌女子就是粲(càn,美好之意),天子不猎取群兽,诸侯对众人要谦下行事,天子不选三个同族女子为妃。粲是美好的事物,现在把美好的事物都归之于你,你有何德行来承受?天子尚且不能承受,何况像你这样的小人物?小人物得到的东西太多,日后必带来祸患。”无奈密康公舍不得,终没听老母之劝。后来,周共王果然找了个借口灭亡了密国,密康公被杀。这就是“小丑备物终必亡”的典故,俗语说,知子莫如母,隗氏是非常了解儿子的,密康公就是个贪得无厌的人,才会对他发出这样的警示,隗氏也因此被司马迁写进了《列女传》。

  西周密国经历了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五朝。周共王灭密国后,将密氏族人迁到今天河南新密市大隗镇一带,允许他们在此立国。从甘肃到河南,密国经历了亡后重建,因而这个地方命名为“新密”,或许这就是“新密”的由来。而之前的密国故地在西周覆灭进入东周后成了秦国的领地,后在秦穆公时,将这块领地赐给了贤臣百里奚,现在有百里故城、密须国故城遗址、密康公墓和烂牛湾(密康公被杀之地)等遗址。

  春秋密国最终的灭亡要从郑国说起。春秋密国虽然延续着西周密国的国祚,但显然春秋密国非常弱小,只能在春秋初期的东周舞台上扮演着一方小角色,被史书忽略。随着周平王的东迁,西部一纵跟周王室密切相连的诸侯国也一起东迁到洛阳附近,其中就有郑国。

  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将郑国迁到今天的新郑市一带,与密国、郐国(见郐国篇)相邻。密国和郐国都在郑国的西北部。郑武公雄才大略,要在东都洛阳附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扩张计划。据《国语-郑语》记载:“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郑国周边的小国星罗棋布,都是子男爵位,其中以东虢和郐国为最大。史书记载郑国灭郐国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包括寄财物到郐国,使郐国放松警惕;将郑国公主嫁往郐国,当然也是为了消除郐国对郑国的军事防御,最后一举将郐国灭掉。密国与郐国紧密相邻,很有可能,郑国在灭了郐国之后顺便将密国也吞并了。

  密国被郑国灭亡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此后国人称为密氏,形成密姓,成为密姓的另外一支。据说山东的高密,可能跟密国后裔东迁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孤竹国出现于什么时候?名字有何由来?
孤竹国诞生于夏,是冀东地区出现最早的国家。三千年前商代的北方大国--孤竹国,是商朝初年,封墨姓为君的国度。一般认为,孤竹国从商代立国到灭亡,存在约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孤竹国的建立,标志着冀东文明已高度发达。孤竹先民是礼仪、文明之邦,距今约3600余年。孤竹国范围广袤,约含概今天太行山以东、内外蒙古以及东北和朝鲜地区。其夏代遗迹无考。商代遗迹、遗物,遍及京津和辽西地区。近年来,唐山市滦南县新发现有关孤竹国重要物证,如带有玉文字的玉璧、玉圭、玉钺、玉冠等大量文物。孤竹国之谜,存世千载。近年来,唐秦两地有关专家对孤竹国的探究。特别是唐山地区所发现的有关孤竹国和殷商的系列玉器,为孤竹国中心的探究提供了明确的佐证。唐山滦南大马庄区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殷商遗址发现。如"小贾庄莲台寺商代遗址"等。该地区除发现大量玉文字器,还发现了带有孤竹国先祖的名讳"亚微"铭文的青铜...
· 殷商古国——莫国,典故“讳莫如深”出自这里,莫姓发源地
商代莫国在殷墟一期(盘庚、武丁时期)、二期卜辞(祖庚、祖甲时期)中出现,是商的附属国,被封为伯爵,国君称莫伯。卜辞:“贞,王勿往于莫。”、“贞,勿往从莫,九月。”、“£寅卜,王……在莫。”说明商王曾去往莫地巡视,商莫两地关系应该不错。卜辞中又有许多“令莫伯……”字样,可见商王对莫伯可以随意使唤,较为信任。那么莫国的地理位置在哪?《商代地理与方国》一书中列为“地望待考”,但看到“莫”字,我们会想到“鄚”,鄚,即莫邑,即鄚阳城。姓氏古籍中介绍,颛顼(黄帝之孙)造“鄚阳城”,在今河北任丘县鄚州镇,也叫颛顼城,现有鄚州城遗址。因此,商代莫国的地理位置很有可能就在河北任丘县鄚州镇。莫国在殷商以北,据说商代这里曾属白洋淀区域,商王能控制这个地区,并经常来此巡视,可见商王朝对该地区的重视。莫阳城遗址任丘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考古得知,这里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说明至少六千多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开始活动。中...
· 僵尸为什么跳着走?竟出自于这里~
林正英片子中的僵尸穿着清朝衣服,只会跳着走,这些僵尸是清朝僵尸始祖将臣的后代,而僵尸只会跳是有原因的。僵尸们跳着走来源于赶尸,在清朝的时候有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做活,而他们去世后,想要落叶归根葬到家乡就必须请赶尸对来领着他们回乡。赶尸人将这些尸体的手,膝盖,脚踝都绑了起来,然后使用巫术或者摇动铃铛让他们前进。尸体一跳一跳的走是因为毕竟人已经去世了,关节不能活动,为了能让尸体走,赶尸人就将竹竿穿过尸体腋下,将手伸直绑在竹竿上,因为衣服宽大看不到竹竿,而竹竿的弹性,就好像尸体在跳着走一样。所以电视中的僵尸设定的就是跳着走。
· 古蜀国出现于什么时候?其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古蜀,也被称为古蜀国或蜀国,字面意思是葵蚕国,是在四川盆地长期存在的古国,曾有多个朝代,不同时期发展出的文化包括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后于前316年被秦国所灭,根据越南史书记载,其王子后于古代岭南地区创立瓯雒国,但最终被南越国灭亡。蚕丛时期蚕丛,又称蚕丛氏,华夏族纪录中西周时期蜀国首位称王的人(应该为一个氏族或朝代,持续了数百年),其事迹史书上少有记载。对应于宝墩文化时期。柏灌时期柏灌,又作柏濩或伯雍,是华夏族记载中统治蜀国(现四川一带)的第二代(应该为一个氏族,持续了数百年),其事迹史书上少有记载。对应于宝墩文化时期。据说温江区寿安镇长青村有一座方圆4亩、高3米的圆形土丘,被当地人称作"八卦山"或"八卦墓",《温江县志》记载当地传说那是柏灌之墓,"八卦"是"柏灌"的讹写。柏灌氏以鸟为图腾,有说柏灌是"伯鹤"的讹写。鱼凫时期鱼凫是华夏族记载中古蜀国的第三代(应该为一个...
· 扶余国出现于什么时候?简介其历史发展
扶余国,又作“夫余国”等,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前期王城在长春市宽城区小城子村,一说吉林省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其国故城叫濊城,本属濊貊之地。夫余统占其中的地盘,自称是“亡人”。扶余国从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此外,沃沮、东濊都是扶余的兄弟民族。松嫩平原上有一种树,树上有种盐可食用,古代部分东胡人到了松嫩平原,他们把食用这种盐的人叫扶余。这是扶余名称的另一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东北南部的貊族开始大迁移。一部分南迁与华夏族融合,一部分北移与濊族接近。当时,东北共有四个古族系:东北南部为古商族(汉族)系;东北西部为东胡族系;东北东部为肃慎族系;东北中部为濊貊族系。《长春县志》记载这一时期的长春古族多以肃慎族为主。据专家的考证,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