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重农抑商得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3
转发:0
评论:0
古代重农抑商得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制度都是落后的,和现在的没法比。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拿郡县制

  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制度都是落后的,和现在的没法比。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拿郡县制来说,从秦朝到现在还一直在被延用着,那些动不动就说“封建糟粕”的人,是对历史缺乏了解。今天笔者要说的是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其实这也是利民的一个政策。

  重农,立国之本,没饭吃就要有

  无论什么时候,农业都是立国的根本。最通俗的一句话就是“民以食为天”,无论到了多会儿,民生方面“吃”是第一位的。一个国家粮食是否充裕,是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的大事,因为在大部分人饿肚子的情况下,社会就会发生,不过在有道圣人治理下不会出现人民的暴乱,人民会选择一起渡过难关。

  所以,古代好多的政治家在改革时都会十分重视农业方面。在《管子·国畜》中记载管仲的准平政策“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意思就是粮食多了国家就持续买进,把粮价搞上去;民间粮食少了就抛售,直至把价格压下来,保持价格的稳定,其目标就是为了更多人的民生问题,使得“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这保护的是人民的利益。

  抑商,打击奸商行为,更是对人民的保护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古代抑制商业是对私人商业行为的抑制,并不是不重视商业,公家的商业行为是支持的,因为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必要环节。管仲当年进行的经济改革,发展贸易,是齐国和其他人做生意,是公对私的一种关系。为什么要抑制私人商业行为呢? 首先看《汉书·贡禹传》中的描述““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如果都为了赚钱从事工商业的话,那肯定会耽误农事,直接威胁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管仲发动的衡山之谋、石壁之谋都是通过利益引诱其他国家的农民进行商业活动而耽误农时,还大力收购人家粮食,结果都是不战而胜,兵不血刃。

  土地如果集中在商人手中,他们可能不进行农业活动,而是对土地进行买卖赚取差价,这样利润才会更大,而且不费力气。可以这样概括,商人不是财富的产生者,他们只是财富的搬运工。古代时期,很多东西在国家不能进行使其运通的时候,商人就会进入这个领域赚取利润。他们通过控制运送渠道而掌控某些地区此货物的多少,从而达到控制价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私人控制下的商业中,价格并不是有多寡决定的,而是由控制的商人来决定。所以,古代有官道,开凿运河,这些都是为了物的运通,保证民生,最大程度的杜绝被私商控制的局面。

  私有的商业行为,利益是最终目标,为了利益什么坏事都能做;公有的商业行为,民生与社会的稳定是最终目标,并不去计较利益方面的得失。这也是《荀子·君道》中提出“省商贾,众农夫”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我们都知道,姓是一个人出生后伴随终生的标志。但在古代,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姓是会变的。有的会变成和皇族挂钩的尊贵姓氏,有的则会变成坏姓。今天,族谱网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下为什么古代会出现频繁改姓的现象,这种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古代改姓一般包括赐姓、避讳改姓、避事改姓、特殊事件改姓、冒姓、改异族姓、求简改姓等类型。1、赐姓赐姓是指天子将某一姓氏赐给某人或某个家族。上古的赐姓,带有传说性质,例如说舜帝赐给颛顼后人嬴姓,夏帝孔甲赐给为他饲养龙的人姓御龙等等。又有人引《左传》中史赵的话“……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认为赐姓始于周,不过就赐姓的自觉性、频繁程度和影响来看主要还是在汉代以后。清代赵翼便说:“赐姓本始于汉初。"等根据所赐姓的性质,可把赐姓分为以下四类:(1)赐皇姓:即将皇族的姓氏赐给他人。被赐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大功之人,例如汉高祖刘邦赐项伯、娄敬刘姓,唐初赐诸功臣徐世...
·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以官职为姓在古代,人们的姓氏往往与官职有关。一些姓氏如司马、司空等,便是由担任的官职而来。这种以官为姓的现象,在先秦时期尤为明显。随着朝代的更迭,官职的变动也会引起姓氏的变化。二、避祸改姓在战乱时期,为了躲避灾祸,人们有时会选择更改自己的姓氏。例如,战国时期的韩国的王族为了避免被追杀而改姓何。此外,政治迫害、家族争斗等也可能促使人们更改姓氏,以保护自己和家族的安全。三、家庭原因改姓家庭变故,如母亲改嫁或父亲离世,可能导致子女更改姓氏。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幼时随同母亲改嫁,改名为朱说,后来功成名就才改回原本的姓氏。这种因家庭原因改姓的情况,在古代社会中并不罕见。四、赐姓赐姓是古代帝王表彰忠臣勇士、笼络番邦首领的一种手段。例如,汉武帝曾因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有功而赐其姓金。这种赐姓并非褒扬功绩,而是出于政治需要。赐姓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古代姓氏的多样性。五、避讳改姓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其尊严,不准人...
· 古代晚上为什么会出现打更打更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肯定都看到过这样的情节:古时专门有人三更游走在街巷之间,咚咚咚敲着锣,然后吆喝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种行为就是古代的“打更”,那么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呢?首先,打更是为了准确掌握时间,在古时候是没有钟表的,人们白天可以靠日晷或者观察太阳的高低来辨别时间。但是一旦到了晚上,没有了日光,人们没有办法辨别时间。虽然那时候已经有了可以在晚上计时的工具,例如点香计时或者沙漏计时,但因为造价高且需要有专业知识才可以使用,不能普及。所以打更的一个作用就像现在的闹钟,整点报时,告诉人们准确的时间。其次,打更是为了防火防盗,维持街道治安。在古代绝大部分时段都会实行宵禁,意思就是到了规定的时间,就不允许人们出门上街了。如果晚上有违反宵禁的人,打更人就会联合巡夜的官兵对这些人进行监察和管理...
· 为何旧谱中会出现造假的现象?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家谱的历史非常悠久,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献,主要记载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以及重要人物的事迹,并且家谱是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家谱中会出现攀附、杜撰,甚至造假的现象,那么为何旧谱中会出现造假的现象?其原因究竟是什么?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家谱在宋朝以前,基本上都是官修,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编修家谱的目的主要是维护门第,因为魏晋时期想要当官,还有娶妻,是需要看家谱的,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家谱的看重,而也是因为这样,在编修家谱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攀附显贵,伪认造假的现象了。到了唐朝,唐朝也是官修家谱最为发达的王朝之一,朝廷还专门设立了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大型的谱牒著作,只是到了唐朝灭亡后,再经历过五代十国这一个时期,到了宋朝以后,古人就很少看到旧谱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就断了线,失了传。图源自网络不过到了宋朝以...
· 为什么只要皇帝不死政权就不会乱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皇帝不死政权就不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必须说明的是,皇帝死了之后政权不稳定的前提条件是“没有合格的继承人”,就是既没有获得老利益共同体承认,又没有新的利益共同体。而政权稳定的表现就是没人造反加上没有巨大的人事变动。那么咱们逐一分析这两个现象,首先人事变动,主要指为了清除反对派、不安定因素而进行的,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的几个大案(蓝玉案,空印案,胡惟庸案,南北榜案),那这是不安定因素,而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后的就是清除反对派。很明显,这些是正常人都会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干,而将行就木的时候即使想也会忍着,宁可赌权臣不造反也不会再虚弱的时候动手加强权臣造反信心。第二个现象就是没人造反,例如云南等边陲那些地区性的造反不在讨论行列,主要是指权臣和藩王,藩王在京城的虽然可以矫诏获得“合法继承权”但是没有兵,没办法完成矫诏这一步骤;而不在京城的没有合法继承权,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