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秀才的地位与待遇究竟有多高?比平民百姓不知道好多少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7
转发:0
评论:0
古代秀才的地位与待遇究竟有多高?比平民百姓不知道好多少,自隋朝实行科举考试以来,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无数读书人为了鲤鱼跃龙门,成

  自隋朝实行科举考试以来,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无数读书人为了鲤鱼跃龙门,成为天子门生,挤破了脑袋。但是进士录取的人数就那么多,像明清两朝,每次录取人数也不过是在两三百人之间。

  那些考不上的人怎么办呢?只能继续以举人的身份,三年后再战科场。比举人身份低一级的秀才就更苦了,想参加会试,你得先考中举人。其实,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儒林外史》中范进考了半辈子,五十多岁了,依然是一个白丁。若非提学周进看他可怜,心动恻隐之心,他连秀才也不没指望。

  然而并不是说考上秀才就高枕无忧了,古代秀才的待遇与地位跟举人与进士相比,差的老鼻子远了。以科举考试完备的明清两朝为例,秀才可以免除徭役,不用给官府当免费劳力;在北方地区,可以免除几亩地的官租,就连房子的高度也可以比普通家人多出三寸。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旦有了秀才功名,可以见官不拜;秀才犯了事,不能用刑,必须将其功名革除才可以。穿戴方面,秀才可以穿上穿盘领长衫,头戴方巾,脚蹬长靴。明朝的秀才甚至可以佩剑,出门随便游学而不受限制,如果是老百姓,出远门必须要有官府开的路引。

  物质福利方面,明代的秀才每月甚至还可以从官府领到1两白银以及一天一升米,偶尔还有鱼肉油盐。所以,秀才即便什么活都不做也饿不死自己,不过这样坐吃山空会很穷,所以又有穷秀才之称。

  穷秀才能穷到什么程度呢?如果科举不顺,秀才们只能另谋出路,一般从事塾师、充幕僚、行医、当讼师、看风水、下海经商等。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年轻时就考中了秀才,不料这竟成了他科举的巅峰。以后几十年一直困顿科场,累试不第,不得已去给官宦人家的子弟当塾师,这塾师生涯一直做到70岁。

  所以,在过去只是一个秀才身份,对于读书人来说实在是高不成、低不就,不像举人可以做官。如想再进一步,就必须继续往上考。据明朝笔记小说《云间杂识》载:有个叫吴平坡的秀才,平生有三大愿:一愿芜湖抽分,二愿买杨千户房屋,三愿买某娼为妾。弘治十八年,他果然考中进士,三愿也顺利实现。

  此秀才三愿,看似低俗。但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代,无疑是非常现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的秀才究竟是什么样的官?秀才的地位和待遇
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三国曹魏时沿袭察举,复改称秀才。至南北朝时,举荐秀才尤为重视。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宋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水浒传》有白衣秀才王伦。甚么是「白衣秀才」呢?难道他常穿白衣?其实,「白衣秀才」是指「不第秀才」。「不第秀才」之称,始用於宋代。何谓「秀才」?它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於饱读经书。及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科举考试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即废。与此同时...
· 古代亲王的地位有多高?他们一年俸禄有多少?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熟读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清朝时期,皇帝的儿子们除了皇储,剩余的人都会被封为王爷。而在明朝时期,皇储以外的人则会被封为藩王,并发配藩地。后再在历史的发展中,皇帝的子嗣越来越多,藩王也就越来越多,他们不仅对国家毫无贡献,甚至还白领俸禄,每日用来吃喝玩乐,因此清朝时期,就不再设立藩王的职位,就连王爷的数量也有所控制。皇帝的儿子按照能力和母家势力分为了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而在这四项里只有亲王和郡王还属于王爷的范畴。大家肯定认为,王爷是皇家之人,每日肯定也是锦衣玉食,仆人成群,不愁荣华富贵。但其实不是所有的王爷都如此有钱,有的王爷也是穷困潦倒,并时常拿家中珍藏的宝物去换钱,来维持府中的日常开销。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不信,一名亲王一年的俸禄一万两银子和一万斛米,君王的话则是两者都减半。而朝廷中的一品大员一年才可以拿到十八两白银和180...
· 读书人为什么被称为秀才古代秀才享受着怎样的待遇?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优异之才《管子·小匡》:“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尹知章注:“农人之子,有秀异之材可为士者,即所谓生而知之,不习而成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其秀才异等,太常以名闻;其下才不事学者,罢之。”读书人被称为秀才始于明清时代,但“秀才”之名却源于南北朝时期,这要从科举制度说起。汉晋以来,朝廷选拔人才实行举荐制,俗称“举孝廉”,至晋末,各路诸侯纷纷入主中原,你争我夺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变幻莫测,但打天下的军阀们也知道,若使国家长治久安还得靠专业人才,因此,南北朝时期最重视优秀人才的策举,《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虽然如此,但那个时候的...
· 古代盐价到底有多高?平民百姓很难买得起
古代盐价居高不下,平民百姓很难买得起,那他们吃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平日生活里,人们做菜的时候都会用盐来做调味品。虽然看起来非常的不起眼,但是它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生活里失去了盐,那么生活将变得毫无滋味,干活也会没有力气,所以说,食盐对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现在盐的价格非常便宜,几块钱一包,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吃得起。但是在古代的时候,食盐的价格却是不低的,平常百姓家是很难买得起的,或者是买一点慢慢用,一次只放一点点,味道虽然寡淡,总比没有好。而且要是长时间没有吃盐的话,还会造成身体浮肿,更严重的会使得人头昏,难以正常劳作。那么古时候大多数人吃不起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依据相关的史料所记,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盐,而且提纯技术也有着初步形成了。在那个时代,都是用大海里的水来煮沸蒸发,然后提取盐。那时的盐不光有白色的,还有黑的黄的等等,造成这样的原因,应该是提取的盐里含有...
· 明朝秀才地位真的高吗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呢
明朝秀才地位高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代社会相比之前朝代,对社会控制很严。明朝户口,分为三类,即民户、军户、匠户。民户中包括儒户、医户、阴阳户,军户包括校尉、力士、弓铺兵(负责巡查、警戒的地方武装);匠户包括厨役(供京师太常、光禄寺办膳时驱使的户)、裁缝(供官府役使的裁缝匠人)、马船(驾驶运河中运送官物官船的民夫)。此外,沿海有煮盐的灶户,寺院的僧户、道观的道户等等。明朝徭役对这三类户口都有严格的规定,明代徭役有多重?到了宣德、天顺(明英宗)时代,因为徭役太重而逃跑的老百姓根据统计,差不多有一两百万之多。相比负担沉重徭役的普通老百姓,免除徭役的明朝秀才简直就是天上人。除了徭役,还有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明代百姓见官员时,行拜首礼的,别说民众,就连利玛窦这样的西方传教士,因为没有明朝功名,一样必须跪着和官员说话,直到官员要他起来的时候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