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伤寒学派:古代医学流派,尊张仲景伤寒之说者自成一大派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56
转发:0
评论:0
伤寒学派:古代医学流派,尊张仲景伤寒之说者自成一大派,以研究或阐发张仲景的《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主要课题的医学流派。历史

  以研究或阐发张仲景的《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主要课题的医学流派。历史上对《伤寒论》进行探讨研究的医家极多,留下上千种论著,影响很大。

  伤寒学派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晋唐时期为搜集、整理阶段。《伤寒论》成书不久,未及广泛流传就已开始散落,晋代王叔和是最早搜集整理该书的医家。他从脉、证、方、治入手,按照张仲景辨证施治精神进行编次。唐代孙思邈在晚年见到《伤寒论》,按照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分类条文 ,每一经病中,又采用“ 方证同条 ,比类相附 ” 的研究方法,突出主方,以方类证,提出了桂枝汤、麻黄汤、青龙汤为治疗伤寒的三纲思想,颇有见地。

  宋金时期为校正定型、展开研究的阶段。能使《伤寒论》有定型版本,并得以广泛传播的,全赖北宋校正医书局的林亿等学者。从宋代起研究《伤寒论》蔚然成风。宋金时期研究该书并成一家之言的,不下80余家,著名的有庞安时、韩祗和、朱肱、许叔微、郭雍、成无己、王好古等人。庞安时撰《伤寒总病论》,着重病因发病的阐发,认为温病虽与六经有关,但不可“一例作伤寒”。韩祗和着《伤寒微旨论》,论伤寒辨脉及汗、下、温等法,颇多发明。朱肱着《南阳活人书》,认为《伤寒论》的六经即三阴三阳六条经络,并以经络说解释各个症状机理 。 许叔微着有《 伤寒百证歌 》、《伤寒九十论》、《伤寒发微论》等,在六经辨证基础上 ,着重发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八纲之中又尤以阴阳为总纲。郭雍《伤寒补亡论》,采收《素问》、《难经》 、《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及朱肱、庞安时、常器之诸论,以补说张仲景阙略。成无己是全面注解《伤寒论》的第一人,他以《内经》、《难经》作为注释依据,又引《伤寒论》原文前后互相印证,撰成《注解伤寒论》一书。王好古撰《阴证略例》,指出伤寒的阴证尤为严重,阐述了阴证的鉴别和治疗方法,打破了伤寒与杂病的界限,扩大了六经的治疗范围。

  明清时期为流派纷起,研究日深的阶段。由于对《伤寒论》研讨的深入,对该书的不同理解越来越多。理论上,就原文编次问题,有以方有执为首的认为原文错简,要重新修订的错简派和以张志聪、陈修园等为代表的认为原文不可增减一字、移换一节的维护旧论派;在六经实质问题上,有认为是脏腑经络、五运六气、形层部分、六区地面、八纲枢要等多种见解;临床上,有以柯韵伯、徐大椿等为代表的以方类证派,有以尤在泾为代表的按法类证派,有以钱潢为代表的按因类证派,有以沈金鳌为代表的按证类证派和以陈修园为代表的分经审证派。喻昌、张璐、程应旄、周扬俊、黄元御、吴仪洛、张遂辰、张锡驹、秦之祯等都是明清伤寒学派的重要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伤寒学派
历史伤寒学派,发端于晋唐,形成于宋金,兴盛于明清。其形成与发展,主要是《伤寒论》有很高的理论意义与临床价值,和历代注家不断地充实与发挥。《伤寒论》其学术理论源于古医经家,其治法方药源于古经方家,经作者总结自身临床经验而得。虽谈论外感热病,但其治法治则有普遍意义,总结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被尊为“方书之祖”,书中所载之方称为“祖剂”。此书经历代注家整理、编次、校刊,融入临症经验,使伤寒学说内容不断地充实,伤寒学派也因此历久不衰。在清朝中期,出现温病学派。温病学派认为,并不是每种疾病都是因为伤寒而引起,例如温病,因此,温病类型的疾病,不适合用《伤寒论》的治法,提出三焦辨证来加以取代。此派在中国南方得到不少支持者。传统的医家则认为,温病也被统摄在《伤寒论》中,认为温病学派违反传统,反对温病学派,自认为经方派。形成了伤寒学派。代表医家庞安时朱肱成无己许叔微郭雍方有执柯琴尤在泾
· 伤寒学派有着怎样的医学价值?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
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把古代理论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内容明确系统,理法方药完备,确立了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王叔和整理编辑《伤寒论》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自仲景于今八百馀年,惟王叔和能学之。辨证论治原则的普遍意义《伤寒论》主论外感伤寒热病,但它揭示和建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具有普遍意义。方剂组织严密,临床作用显著,不仅可运用于伤寒病,而且还可运用于多种内伤杂病。《伤寒论》的研究过程晋唐时期,为《伤寒论》研究之收集整理阶段宋至金元时期,为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阶段明清两代,为《伤寒论》学术发展,学派形成争鸣时期晋唐时期,为《伤寒论》研究之收集整理阶段王叔和“今搜采仲...
· 成无己:中国金代医学家,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
成无己(约1063~1156年),中国金代医学家。宋代聊摄(今山东茌平县)人,靖康(1126年)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人。成无己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对理论与临床均有擅长,是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成无己,聊摄(今山东省茌平县)人。约生于北宋嘉佑~治平年间(公元1056一一1067年)。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人。至海陵王正隆乙亥~丙子岁(公元1155一一1156),成氏尚存。享年九十余岁。成氏一生好学,七十八岁时撰成《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药方论》,八十岁时注完众伤寒论。尤于伤寒注解,积四十年研究,其书方成,可见其功力之探。著作有三,《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3卷)、《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成无己精于医理,擅长临床,为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伤寒药方论》一卷。这三种伤寒著作,有注解、有论...
· 伤寒学派又分为哪些派别?这些派别分别有着怎样的观点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颠倒错乱殊甚”而必须重订,并着重发挥“为中风,营伤寒,营卫俱中伤风寒”。其他代表医家有:俞昌,《尚论篇》;张潞《伤寒瓒论》;程郊倩《伤寒论后条辨直解》;章虚谷《伤寒本旨》;周扬俊《伤寒论三注》;黄坤载《伤寒悬解》维护旧论派陈修园,《伤寒论浅注》,称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自《辨太阳病辨证篇》至《劳复》止,皆仲景原文。其章书起止照应,王肯堂犹如神龙出没,首尾相应,鳞甲森然。兹不敢增减一字,移换一节。”其他代表医家有:张卿子《伤寒论宗印》;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张锡驹《伤寒论直解》。辨证论治派按方类证:柯琴《伤寒来苏集》按法类证:尤怡《伤寒贯珠集》按症类证:沈金鳌《伤寒论纲目》按因类证:钱璜《伤寒溯源集》分经审证:陈修园《伤寒医诀串解》
· 医学源流论―卷下伤寒论论
仲景伤寒论编次者,不下数十家,因致聚讼纷纭,此皆不知仲景作书之旨故也。观伤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条,余皆救误之法,故其文亦变动不居。读伤寒论者,知此书皆设想悬拟之书,则无往不得其义矣。今人必改叔和之次序,或以此条在前,或以此条在后,或以此症因彼症而生,或以此经因彼经而变,互相诟厉。孰知病变万端,传经无定,古人因病以施方,无编方以待病。其原本次序既已散亡,庶几叔和所定为可信,何则?叔和序例云: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症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则此书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辄加辨驳,以为原本不如此。抑思苟无叔和,安有此书?且诸人所编,果能合仲景原文否耶?夫六经现症,有异有同,后人见阳经一症杂于阴经之中,以为宜改入阳经之内,不知阴经亦有此症也。人各是其私,反致古人圆机活法,泯没不可问矣!凡读书能得书中之精义要诀,历历分明,则任其颠倒错乱,而我心自能融会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