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历史上对这件事的评价如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23
转发:0
评论:0
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历史上对这件事的评价如何,历史意义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的历史意义罗马帝国最初信奉传统的氏族、家

  历史意义

  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的历史意义

  罗马帝国最初信奉传统的氏族、家庭的神祇,反对异教,特别是反对基督教在帝国境内传播。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传人否定罗马神,危及罗马统治者的神权统治。所以,就导致罗马帝国对它的与。 但罗马帝国的残酷不能阻止基督教的传播,甚至连戴克里先皇帝的妻子也信奉了基督教。到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信奉基督教的信徒多达600万人。基督教不仅在帝国上层迅速发展,而且深入到军队。

  面对基督教势力的日益增长,罗马统治者逐步认识到基督教这一新生力量有克服帝国思想危机的作用,开始对它采取了宽容与怀柔政策。

  到君士坦丁时,由于基督教被统治阶级利用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君士坦丁便改变政策,开始承认它的合法地位。

  公元311年,君士坦丁为利用基督教为他的统治服务,就与东部地区领袖李锡尼联合发布《宽容敕令》,准许基督教徒信教自由,不受歧视。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又共同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发还过去时期没收的教会财产。

  这是罗马法律上第一次承认基督教会可拥有财产权。这道敕令可以说是基督教史上的里程碑,是罗马帝国对基督教从实行的政策转为依靠、扶植、利用的标志。

  历史评价

  君士坦丁大帝是使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正式宗教的皇帝,从此基督教成为帝国的精神支柱。基督教由此在欧洲大规模公开传播,为其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奠定基础。

  相关

  基督教

  基督教与佛教、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教会。虽然耶稣基督所建立的是一个合一的基督教会,但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以及被自称正统的教会排斥的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称呼上,由于基督教新教派往往简称为基督教,于是容易造成误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有20亿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基督译自希腊语的Χριστός Khristós,意为“受膏者”,来自希伯来语的“Moshiach”(משיח‎,英译“Messiah”,汉译“弥赛亚)。

  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一世(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272—337),罗马皇帝。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曾在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并于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外,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欧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西方的“千古一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米兰敕令颁布的原因是什么颁布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颁布君士坦丁大帝执政后,他发现基督教对于信奉“多神”的罗马来说是一种造反和破坏的力量,而在基督教内部却有一股统一的和有组织的力量,耶稣的精神在全罗马帝国甚至在帝国范围以外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自由结合的团体契约,它提供了道义上团结一致的惟一希望。于是,君士坦丁大帝在他必须统治的偏见者和追求私利者的巨大混乱之中,看到了这种团结一致的希望,只有这种希望,才能为组织意志提供便利。于是在313年,君士坦丁和东部的奥古斯都李基尼乌斯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其内容是:“……我们在此前发布的一些意在敦促大家崇敬诸神的敕令已使许多基督教徒陷于危险和苦难之中,其中许多还丧失了性命,……至今不能参加任何正常的公众宗教活动,为此我们本着一向宽大为怀的宗旨,决定对那些不幸的人格外开恩。……我们希望我们的宽容将会使得基督教徒们在他们所崇拜的神前祷告时勿忘为我们的安全和繁荣、为他们自身以及为共和国祈祷。”内容“尽管为了保...
· 米兰敕令
米兰敕令(拉丁语:EdictumMediolanense,英语:EdictofMilan)又译作米兰诏令、米兰谕旨或米兰诏书。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战败的东部皇帝李锡尼在米兰达成的宽容基督教的敕令,双方同意给基督教以完全自由。这一给予基督徒以合法地位的历史性协议,被称为《米兰敕令》。《敕令》规定:罗马帝国境内人民信奉各种宗教都享有同样自由,不受歧视。罗马神庙和它的祭司、大祭司都维持旧制,皇帝保持“至高祭司”的称号。没收的基督徒集会场所一律无偿发还,教会的其他财产也同样发还。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敕令》宣布绝对的信仰自由,也将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的其他宗教置于完全同等的法律保护下,标志着罗马帝国对基督教长期的结束,而基督教也开始了与帝国政府的政权合流。
· 米兰敕令简介君士坦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米兰敕令(拉丁文:EdictumMediolanense,英文:EdictofMilan),又译作米兰诏令或米兰诏书,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在313年于意大利的米兰颁发的一个宽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基督教从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的政策、从被的“地下宗教”成为被承认的宗教。概况公元313年,由罗马皇帝公布的通令,宣告了基督教的合法性。米兰敕令在以后成为了罗马世界通行的基本法。敕令以伽勒里乌斯的名义,同时也以李锡尼乌斯和君士坦丁的名义发布。当时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还是非法宗教,各方面势力都在压制基督教发展,可是基督教强大的吸引力使它逐渐在帝国盛行起来,为了向日益盛行的基督教寻求支持,也为了联盟另一奥古斯都李基尼乌斯,公元313年君...
· 米兰敕令:欧洲史首个具有宗教宽容色彩的合约
米兰敕令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基督教的发展和君士坦丁一世的上位,在颁布米兰敕令之前,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它的前身就是犹太教,公元元年的时候犹太教分化成了4个宗派,所以基督教就是其中之一。君士坦丁一世雕像基督教在传播进入罗马之后,立刻受到了当地人们的欢迎,所以基督教的势力在古罗马就能迅速壮大,但是在君士坦丁一世尚未执掌政权之前,国内的各股势力都对基督教采取压制策略,禁止人们信仰基督教,君士坦丁一世上位之后,敏感地意识到基督教可以为自己的政治服务,也可以的统治,于是就颁布了敕令宣称人们可以自由地信仰基督教。其实米兰敕令的历史背景也应该包括古罗马帝国的政治斗争,古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一世之前处在分裂的状态,君士坦丁上位之后很快集结了古罗马帝国所有的兵力抵抗外敌,使得罗马帝国强盛起来,不过,这时候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不稳,君士坦丁大帝就利用基督教强大的吸引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 历史上对萨布素的评价如何后世对他的纪念有哪些
萨布素(1629年—170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爱国将领,抗俄名将,民族英雄,首任黑龙江将军。历史评价萨布素治军严明,深得民心。任黑龙江将军历时18年,驱逐沙俄,开拓疆土,保家卫国,为巩固东北边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修城筑镇,扩充兵源,发展生产,建学兴教,发展旗屯官庄,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等城镇迅速兴起。吴兆骞《奉赠副帅萨公》:彤樨诏下拜轻车,千里雄藩独建牙;共道伏波能许国,应如骠骑不为家;星门昼静无峰火,雪海风清有戌茄;独臂秋鹰飞控出,指挥万马猎平沙。《盛京通志》:萨布素谙练明敏,得军民心,其平罗刹及黑龙江兴学,有文武干济才云。《清史稿》:俄罗斯之为罗刹,译言缓急异耳,非必东部别有是名也。初遣兵诇敌,郎坦主其事;取雅克萨城,朋春、萨布素迭为将,而郎坦与玛拉实佐之。尼布楚盟定,开市库伦,是为我国与他国定约互市之始。用兵当期必克,我苟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