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0
转发:0
评论:0
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安史之乱成为重要的转折点。也即安史之乱之于唐朝,好比长平

  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安史之乱成为重要的转折点。也即安史之乱之于唐朝,好比长平之战之于赵国。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安史之乱前,唐朝还处在比较鼎盛的阶段,但是,在安禄山等人发起的这场大战后,唐朝再也没有重回巅峰。彼时,安禄山的大军兵临长安,并且攻占了唐朝的都城。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一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由此,对于安禄山的叛军,共有15万左右的兵力。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朝朝廷来说,有多少兵马呢?对此,根据史料记载,和之后的宋朝明显不同,唐朝的兵力中,很大一部分都分布在10个边镇,共有50万左右的兵力。而对于唐朝朝廷来说,也即长安城一带,则只有10万左右的兵力。对于唐朝朝廷直接掌握的兵力,确实要少于安禄山。

  二

  不过,众所周知,守城一方依然拥有城墙带来的防御的优势,所以,可以用相对较少的兵力来防御较多的兵力。比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率领数万大军,硬是无法攻破只有上千人镇守的陈仓城。所以,按道理来说,唐朝这10万大军,是足够防御安禄山的15万大军,即便无法打退叛军,但防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啊。当然,实际的情况是,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一定的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胡乱指挥,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阳。在攻下洛阳后,安禄山的叛军又继续向长安进军,从而兵临城下。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战斗力上的差距,是安禄山能够一路势如破竹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就安禄山的叛军,长期镇守唐朝的边境,和周边的游牧边境经常交战。换而言之,安禄山的15万大军,可谓唐朝当时最精锐的兵力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唐朝朝廷掌握的10万大军,缺乏战斗经验,没有经过长期的战场磨炼。也即这些大军因为长期处在太平盛世之下,在训练和装备上都不如安禄山的叛军,更在思想上和心理素质上缺乏必要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安禄山的大军得以一路攻城略地,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占领长安。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朝精锐的边防军队,为何没有来抵挡安禄山呢?

  四

  最后,就唐朝来说,十个边镇拥有50万的兵力,除掉安禄山的15万大军,还剩下35万左右的兵力。也即在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之外,唐朝北庭、安西、河西、陇右、朔方、岭南、剑南等七镇还有30多的大军。但是,对于唐朝的边镇来说,都负有各自的镇守重任,没有唐玄宗的命令,显然不会轻易挥师救援的。并且,安禄山的造反是比较突然的,这让唐朝各个边镇没有及时反映过来。总的来说,在安史之乱中,唐朝朝廷掌握的军队因为战斗力较弱,加上唐玄宗李隆基、杨国忠等人的胡乱指挥,并且各个藩镇的精锐之师没有及时回援,从而让安禄山兵临城下,并占领了唐朝都城长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军去哪了为何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公元755年,安禄山反叛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洛阳。唐军却节节败退,李隆基携杨贵妃出逃。难道唐朝就这么完了吗?唐朝的主力军去哪了?一、唐朝初期的府兵制不在适应时代发展在唐朝建立的初期,继续延续了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府兵制。大体上来说是这样的:府兵们平时种田、操练,不用缴纳赋税;一旦发生战争,自备武器上战场。在诸侯割据时期,每个政权的疆域都不大,经济又都不景气。所以府兵制适应当时的需要,但是在那种统一的王朝中,府兵制的弊端越来越大。在此之前的战争也就是从山东到河南、从陕西到山西的规模。但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十分辽阔。军队出动以后经常出现一年半载回不来的情况,这样一来,家乡的耕地逐步荒废。府兵制已经不在适合当时的需要,唐朝必须考虑一种新的兵役制度。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中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设置了十节度使制度。也就是将天下分为十个战区,每个战区的司令就是节度使。如果是一个节度使当然无法对抗中央,但...
· 安禄山为何要起兵唐朝?安禄山与安史之乱何关
安禄山(703~757)唐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据说姓康。母突厥人。禄山少孤,因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姓胡)。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幽州节度使张守□以其骁勇多机智,令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开元二十八年(740)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二十九年,擢为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玄宗统治晚
· 安史之乱祸首唐朝安禄山为何会被儿子杀死
安禄山是唐朝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安禄山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在族里,原名本姓康,名轧荦山。后来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亲为妻,安禄山也就改姓安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来安禄山骁勇,被张守奎收为了义子,在公元740年的时候,被任命为平卢兵马使。唐玄宗设置了平卢节度,安禄山代理平卢节度使,所以也就能够上朝面见唐玄宗,因其巧言令色,也深得唐玄宗的喜爱。之后安禄山巴结上了杨贵妃,让杨贵妃收他做了义子。公元747年,安禄山被提拔为大夫,此后平步青云。公元751年,安禄山进宫向唐玄宗请求担任河东节度,唐玄宗就授给了他。后来安禄山密谋叛乱,在范阳州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来是防御侵略,实际上是储藏兵器、粮食做坚守范阳的部署。杨国忠多次和唐玄宗说安禄山会叛乱,但是唐玄宗却没有重视起来。公元755年的时候,唐玄宗再次召安禄山进谏,这一次安禄山以患病为名,没有来上朝。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就在范阳起兵造反...
·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哪儿来的15万大军?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史之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拥兵近15万,而当时的中央军不足8万,这个事情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奇怪的。就连中央军都不足八万人,安禄山的人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个还要从大唐的军事制度说起,在高宗李治时期,由于大唐版图不断扩张,导致边疆防守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大军每次出征边境,所消耗的钱财物实在太大,在这种背景下,为改变大军征调困难,从武则天开始,大唐就在边境划出一块块的区域供大军屯守,是为屯戍军。等到唐玄宗时期,屯戍军逐渐制度化,并形成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于是在天宝年间,唐玄宗便正式把大唐划分出十大军区,分别为西北地区的河西、陇右、朔方三大军区,关东地区的平卢、范阳、河东三大军区,南方地区的剑南、岭南两大军区,以及漠北地区的安西、北庭两大军区。这十大军区,共计兵力约50万,其中河西驻军7.3万,陇右驻军7.5万,朔方驻军6....
· 揭秘:北宋亡国时其80万禁军都去哪里了?
《水浒传》里有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上过梁山、打过方腊、平过辽邦,一身武艺几乎就是为战场而生的,那他的徒弟想来也很能打吧?这个问题,第一次南下攻宋的金国将帅,和我们一样不知虚实,闹到要向宋朝官员求证的地步。贯通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大事的史学名著《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国的东京留守是个渤海人,姓高,汉语流利,与辽国汉人无异,受命询问被劫持的宋朝官员沈琯:闻南朝有兵八十万,今在何处?今何不迎敌?网络配图沈琯回答:散在诸路,要用旋勾唤。汴京左右约有四、五十万,黄河两岸须有大兵守之,必不可过。翻译一下就是,我们国家的军队都在地方养着,要用的时候再叫来,东京汴梁旁边就有40、50万兵马驻扎,黄河两岸肯定有重兵防守,你们这群孙子肯定过不去。想象一下二人问答时的神态,一个是气势汹汹的伪军头子,一个是被抓的地下党干部,前者问得傲慢,后者答得自信,按照主旋律的情节,接下来该是侵略者在铜墙铁壁前碰得头破血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