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公羊传》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是在汉朝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4
转发:0
评论:0
《公羊传》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是在汉朝吗,《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

  《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学者认为,《春秋经》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言大义”。这同古文学派认为《春秋经》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同。

  《公羊传》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生);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胡母生和他的老师公羊寿用汉代的隶书“著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

  汉初传《公羊》有三家,司马迁在《儒林列传》中说:“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在这三家中,尽管董仲舒是佼佼者,即他对《公羊》的阐发比胡毋生与公孙弘深刻,但始终只是《公羊学》中的一派,并非是《公羊》学的唯一宗师。特别是,东汉《公羊》学的最大代表何休,在其名着《公羊解诂》中,明确胡毋生是《公羊》宗师,而一个字都未提及董仲舒。

  西汉初期,时代需要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公羊春秋》就是齐学学者对孔子《春秋》改造的结果,因而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汉景帝时,胡母生和董仲舒被招为博士。二人同业《公羊春秋》(也有学者认为,他是胡母生的弟子),董仲舒曾著书称其德。正是董仲舒、胡母生为代表的齐学学者将儒学理论改造成了符合大一统需要的新儒学,才取得汉武帝欣赏,获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统治地位。胡母生弟子众多,有名的除公孙弘外,还有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之吕步舒。后来,又有齐人任公、贡禹、管路、左咸、鲁眭孟、颜安乐、严彭祖等均以治《春秋公羊传》得显。

  《公羊春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东汉的何休、唐代的徐彦、清代中后期常州学派的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龚自珍、魏源,直到近代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公羊学派中有影响的人物。

  1995年,蒋庆出版《公羊学引论》一书,为当代公羊学重兴之滥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牺牲在古代是什么意思?是祭祀用的吗?
“牺牲”现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指为一方利益而舍弃或损害另一方的利益,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词语。但其实它的原意跟古代的祭祀文化有关。在古代,“牺”,指毛色纯正的牲畜,如纯色的牛、羊、猪等,被视为纯洁无瑕、能通神灵的象征;“牲”,则泛指用于祭祀的牲畜。因此,“牺牲”原指古代祭祀时供奉给神灵享用的整牛、整羊、整猪等祭品,寓意着对神灵的虔诚与敬意。随着时间的流转,“牺牲”一词逐渐引申出更为丰富的内涵。它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的供奉,更象征着为了更高尚的目标或信仰而做出的无私奉献、乃至生命的舍弃。这种精神层面的“牺牲”,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家国天下贡献力量。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牺牲”二字背后承载的是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灵的信仰以及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不...
· 公羊传
内容《公羊》成书年代不详,戴宏在《公羊序》中说:“子夏传于公羊高,高传于其子平,平传于其子地,地传于其子敢,敢传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与齐人胡毋子都著于竹帛。”《公羊传》的思想直承《春秋》,侧重于从《春秋》尊王思想延伸而成的“大一统”、“拨乱反正”观点,哀公十四年说:“君子曷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春秋》。”。“诛心”是《公羊传》的一大特色,诛心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讥”或“贬”等来表达。西汉初年,为了取得正统地位,儒生必须以圣贤之言为依归,由此以尊王为主的春秋公羊思想开始兴盛。而在公羊学获立为官学之后,公羊学派的势力大涨。后董仲舒著《春秋繁露》,好言“天人感应”与“阴阳灾异”,“谶纬”学大为流行,汉朝知识分子笼罩在迷信与神秘的氛围之下。东汉以后,很多人对谶纬学进行了批判,公羊学自此逐渐走向没落。清代考据学兴盛,学者们陆续对公羊传进行研究,公羊学思想又有一次复兴。评论郑玄在《六...
· 汉朝时候的家人子是什么意思?
在《美人心计》中经常提到“家人子”,窦漪房、聂慎儿、卫子夫、墨玉、周子冉都是家人子出身的王后、皇后和妃嫔。《母仪天下》中也有。王政君,定陶太后,中山太后,王昭君等也同为家人子。家人子,古代汉语词语,有3个意思:平民百姓、汉代对无官职名号宫人的称呼、古代选太子妃的女人。汉代后宫等级共分十四等,末等是家人子(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类似于清朝的答应等级,不是宫婢。汉朝规定后宫必须是良家子才能有资格入选,而宫婢是家族或自身犯罪而没入宫的女子,其中有一部分本身是私人的奴婢,因为主人或是犯法而被籍没入官,或是想要邀宠(或是赎罪)而被献入宫闱。这些女子入宫伺候帝后嫔御的生活起居,地位卑微,其中的头目有材人,长御。但王政君父亲王禁官居廷尉吏,出身并不微贱,官宦之女入宫不可能做婢女,因此王政君当时身份是汉宣帝的一个没有收到宠幸的后宫。相关史料1.《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家人子者,言采择良家子,以入官未有职...
· 《春秋公羊传》谁写的?《公羊传》简介
《春秋公羊传》也叫做《公羊传》,是是儒家经典之一,这本书的作者是战国时代的作家公羊高,公羊高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他的主要作品《春秋公羊传》是后世广为人知的一本作品,这本作品在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即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可以说《春秋公羊传》的史学价值非常大,同时也是春秋三传之一即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 地藏节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吗?地藏节是什么时候?
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节,相传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地藏菩萨是在释迦牟尼佛寂灭以后,弥勒佛出世以前,世间唯一能救人于水火之中的菩萨。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一样,都是救苦救难的化身,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尊敬与感恩。地藏菩萨曾立宏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但佛经中没有原话。《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一段光目女发愿的话:“若我母永离三毒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光目女是地藏菩萨的前身,地藏菩萨的大愿应该是从这里概括出来的。人们为了感念他的恩德,广建庙宇,并于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日举行盛大的祭拜活动。相传,南京的清凉寺是地藏王菩萨曾经的修炼之所,所以每到地藏节前后,善男信女们都会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