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才子有何作品?特点是什么?
在代宗大历(766一779)时期,文学史上有所谓“大历十才子”之称。据《新唐书·文艺传》所载,“十才子”当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翎、钱起、司空曙、苗发、崔炯、耿伟、夏侯审、李端。后来又有各种不同说法,江邻几的《杂志》、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则包括李益在内。若从创作的成就看,李益当然是大历时期的佼佼者;若从诗歌的风格看,李益和“十才子”则又有所区别。李益以他独具特色的边塞诗成为大历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李益留到后面去说。至于“十才子”,多沉醉于闲适的仕宦或隐居生活,其作品也多是唱和应制之作。虽然作诗态度都很认真,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但其作品很少接触当时的让会生活和人民的疾苦,艺术上也有的倾向,只有卢纶的一些边塞诗还表现了一定的时代特色。
钱起(7 22一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天宝十年(751)进士,曾任尚书考功郎中。大历中,为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过去,钱起在“十才子”中评价最高,有人曾把他和刘长卿并称。实际上,他的作品尽管比较多,但内容贫乏,除描写自然风景的小诗清新可取外,其余作品很少涉及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曾作《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四十三有云:“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写到了战乱后农村的破落荒凉景象。他的试枯诗《省试湘灵鼓瑟》,曾广为流传。
唐朝以诗取士,试帖诗就是科举考试时的一种诗体。它的形式,通常是五言六韵(偶然可用四韵或八韵),要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中间几联要对仗工整,还要扣紧题目。考官可以从经、史、子、集或前人的诗中抽出一句话或一句诗作题,也可以围绕天文、地理、花木、虫鱼随意拟题,这完全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八股诗”,因此,唐朝试帖诗很少有好的作品。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算是比较优秀的。“省试”即参加京师礼部主持的考试,“湘灵鼓瑟”是从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中取为题目。开头两句点题,而后八句四韵极力形容湘灵所奏乐曲的神奇力显,最后两句收束全诗,湘灵女神悄然而逝,唯剩下一带江水,几座青峰,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卢纶(748一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安史乱起,他逃难到鄙阳。大历初,屡举进士不第。后因宰相元载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得补阅乡尉,迁监察御史,官终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他的《塞下曲》二首最有名。
第一首写将军夜间射猎的场面,全诗用李广见草中石误以为虎而射之的故事,突出了将军的英武。第二首写边塞将士黑夜冒着大雪追击敌人的战斗情景,敌人狼狈逃帘,我军轻骑逐北,加以月黑雁飞、没天大雪,环境气氛的烘托,有力地勾勒了紧张的战斗场面,突出了将士的战斗豪情。《腊日观咸宁郡王部曲婆勒擒虎歌》写咸宁郡王部下落将婆勒擒虎的场面也很壮观:” 舍鞍解甲疾如风,人忽虎蹲兽人立。歉然扼缎批其颐,爪牙委地涎琳漓。既苏复吼拗仍怒,果叶(果然符合)英谋(指咸宁郡王要活捉老虎的意旨)生致之。施自深丛目如电,万夫失容千马战。传呼贺拜声相连,杀气腾凌阴满川。始知缚虎如缚鼠,败寇降羌在眼前。”
这样雄劲豪爽的诗风,在“大历十才子”其他人的作品中是很难见到的。卢纶的一些写景诗也带着时代战乱的辈鼓声,如《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擎声。“
这是诗人避乱南行途经鄂州(今武昌市)时所作。不仅写出了诗人家产由于战乱而荡尽的不幸,更写出了旅途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怀念,诉尽了乱离之苦。这样的诗带着明显的时代印痕。三、四两句写行船长江中的体会,形象而细致,也别具一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