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时期的学政是个什么样的官?
清朝的学政全称为提督学政,又称学政、学台、学宪,每省一员,地位与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并列,同为一省主官。顾名思义,提督学政,其主要职权范围就是全省教育及科考事宜,虽然同为一省主官,却不能干预教育、科考以外的事务,实际权力含金量要远低于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之类的地方大员。
虽然权力含金量并不太高,但由于中国历代王朝都视科考为国家抡才的头等大事,学政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高的。相对于乡试中举者,学政还拥有“座师”的名分,将来这些举子高中进士、位极人臣,“座师”是会跟着沾光的。因为主管一省教育、科考,清朝对学政人选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必须是两榜出身的进士才有资格充当一省学政,一榜出身的举人或者通其他途径入仕者是没有资格担任学政的。
提督学政虽然身处地方,却不属于地方大员,提督学政本身带有“钦差”性质。虽然工作是在地方,提督学政却属于“京官”。通常提督学政是在各部院侍郎、京堂、翰詹科道及各部院郎中当中选拔两榜进士出身者充当。保留原有品级、职务,赴地方任职,每届三年。三年后回京,恢复原职。
因此,提督学政虽然是与从二品的巡抚、布政使和正三品的按察使并列的一省主官,但品级却是不确定的。例如由各部院郎中中拣拔的提督学政,其品级只是正五品;而由各部院侍郎当中拣拔的提督学政,其品级却是正二品。但是,二者在提督学政任上的职权是相同的,并没有高低之分。因此,不能单纯以品级来论提督学政的级别或者地位。
提督学政一职虽然号称是“清水衙门”,众人却依然趋之若鹜。为什么呢?
一来,这是拉帮结派、培养私党的绝佳机会,正如前面所说的“座师”,无论是丰富自身羽翼还是为了将来考虑,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来,提督学政虽然品级可能比较低,但在地方上地位还是颇高的,而且担任提督学政者,未来升迁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很多品级尴尬的京官往往对此趋之如骛。
三开,提督学政一职虽然号称“清水衙门”,但是手里握着学子们的仕途,只要黑下心来,银子自然也就大把大把地来了,这一点相信不用过多解释。
因此,提督学政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高危”的职务之一,因科场舞弊掉了脑袋的提督学政不在少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死于腰斩刑罚的人就是一位提督学政,他就是雍正年间的河南学政俞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