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此皇帝统治期间国泰民安,可他仍成亡国之君,最终被老百姓害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7
转发:0
评论:0
此皇帝统治期间国泰民安,可他仍成亡国之君,最终被老百姓害死,一般来说皇帝勤政爱民、任用贤臣都会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也会为帝王的行为歌功

  一般来说皇帝勤政爱民、任用贤臣都会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也会为帝王的行为歌功颂德,四海升平就能江山永固,但这只是一般来说,也有些特殊情况,比如在五代十国末年的后蜀,孟昶(chang)作为后蜀皇帝,却是好心办了坏事。

  公元965年,北宋已经剿灭了不少小政权,在四川的后蜀却还没有平定,可后蜀毕竟实力太弱,面对北宋的大军,孟昶也不知所措,这时他手下有位大臣王昭远站出来,表示灭掉北宋大军易如反掌,甚至还能为皇帝夺取中原。

  孟昶就让王昭远带军抵御北宋进攻,结果王昭远跟春秋时代的赵括一样,只会夸夸其谈,很快就败下阵来,自己也成了北宋的俘虏,宋军连战连捷,攻克了剑门、夔州等地,孟昶无奈之下,只能学习三国时期的刘禅,向敌人投降了。

  孟昶的投降预示着后蜀灭亡,孟昶本人也被押送到北宋京师,本来赵匡胤也没打算杀他,可惜川蜀之地的老百姓却害了他,原来孟昶在治理后蜀时期,对百姓施行仁政,整顿吏治,劝农兴教,让百姓的日子过得很好,所以他深得民心,听说他要被押送到北宋京师,老百姓纷纷前来送行,许多人还抱头痛哭。

  赵匡胤本来没打算杀孟昶,当听说当地百姓如此爱戴他,要是他日后起兵造反,这些百姓定然会云集响应,这不是给自己的北宋王朝添堵吗,思来想去最终赵匡胤还是下定决心除掉后患,孟昶被押送到京师后,第七天就死掉了。

  历史上关于孟昶的死没有加载,只说他到京师第七天去世,享年47岁,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一切都是赵匡胤的手笔,当然也是川蜀地区的百姓太过朴实,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感情,孟昶走就走了,你去哭什么呢,这不是害人吗?

  可以说孟昶其实是被自己的老百姓害死的,假若他在位期间对百姓别那么好,甚至多收点苛捐杂税,让老百姓恨他,恐怕他投降北宋后也不会死啊,其实历史上像孟昶这样为君太好被杀的也有,比如隋朝时期的窦建德,也是因深得民心被李世民杀掉的。

  可见想要做个好的君王,还得看处于什么时代,出在某些特殊时代,假如你做了个好皇帝,反而会遭来杀身之祸,而害死你的正是你的百姓,这才真叫一个冤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为何仍成亡国之君?
说起亡国之君,恐怕很多人都会想起崇祯。在大家的眼里,所有的亡国之君身上,都应该有着鲜明的一些特点,比如残暴、昏庸、无能……但是,这些特点在崇祯身上几乎没有,相反,在他身上,还体现出了一些历代名君的特质: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心思果断等等。所以,很多人都为崇祯鸣冤,好一个可怜的朱由检,身怀帝王之才,却生不逢时,只能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如果生在盛世,一定是一代明主云云。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明朝的灭亡,真的是“无力回天”的局面所造成的吗?崇祯剧照崇祯继位的时候,大明朝廷的确已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朝廷内,有九千岁魏忠贤,把持朝政。在外,有李自成和清朝势力虎视眈眈。在这种局面下,刚即位的年轻崇祯,经过认真分析形势,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他把准备投出去的第一把投枪,不动声色的对准了魏忠贤。天启四年,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大势已去的魏忠贤自杀。年轻的崇祯皇帝,为大明肃清了横行已久的阉党。而后,事事躬亲呕心沥血,...
· 荀:最终为何被曹操间接害死?
三国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发展到后期,虽然曹操本人没有走上称帝的道路,但晋魏王,加九锡的他早已有了帝王之实。对于曹操而言,他能够一步步走上封王的道路,离不开手下文臣武将的奋力用命,在曹操的谋士之中,荀自小就被世人称有“王佐之才”,按照一般的逻辑,曹操晋魏王后,他应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事实却恰恰想法。在曹魏政权建立之前,荀与自己的侄子荀攸,还有钟繇三人尽心辅佐曹操,在三人中荀的功劳和能力都在其他两人之上,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人,最终却死在了曹操称王之后。要说荀之死,首先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荀本人。荀,字文若,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他曾经被曹操比做“吾之子房(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字)”也;可见他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少年时期被推举为孝廉,但不久后遇上董卓专权,他举家前往冀州,曾经被袁绍奉为上宾,但荀毕竟有识人之明,他经过判...
· 荀彧:最终为何被曹操间接害死?
三国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发展到后期,虽然曹操本人没有走上称帝的道路,但晋魏王,加九锡的他早已有了帝王之实。网络配图对于曹操而言,他能够一步步走上封王的道路,离不开手下文臣武将的奋力用命,在曹操的谋士之中,荀彧自小就被世人称有“王佐之才”,按照一般的逻辑,曹操晋魏王后,他应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事实却恰恰想法。在曹魏政权建立之前,荀彧与自己的侄子荀攸,还有钟繇三人尽心辅佐曹操,在三人中荀彧的功劳和能力都在其他两人之上,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人,最终却死在了曹操称王之后。要说荀彧之死,首先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荀彧本人。荀彧,字文若,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他曾经被曹操比做“吾之子房(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字)”也;可见他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少年时期被推举为孝廉,但不久后遇上董卓专权,他举家前往冀州,曾经被袁绍奉为上宾,但荀彧毕...
· 生不逢时的崇祯励精图治为何仍成亡国之君
说起亡国之君,恐怕很多人都会想起崇祯。在大家的眼里,所有的亡国之君身上,都应该有着鲜明的一些特点,比如残暴、昏庸、无能……但是,这些特点在崇祯身上几乎没有,相反,在他身上,还体现出了一些历代名君的特质: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心思果断等等。所以,很多人都为崇祯鸣冤,好一个可怜的朱由检,身怀帝王之才,却生不逢时,只能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如果生在盛世,一定是一代明主云云。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明朝的灭亡,真的是“无力回天”的局面所造成的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崇祯继位的时候,大明朝廷的确已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朝廷内,有九千岁魏忠贤,把持朝政。在外,有李自成和清朝势力虎视眈眈。在这种局面下,刚即位的年轻崇祯,经过认真分析形势,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他把准备投出去的第一把投枪,不动声色的对准了魏忠贤。天启四年,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大势已去的魏忠贤自杀。年轻的崇祯皇帝,为大明肃清了横行已久的阉党。而后,事事躬亲呕心...
· 明末崇祯帝如此勤奋为何仍躲不过亡国命运?
按照一般观点认为,崇祯帝是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对他的评价是众说纷纭,既有同情也有责难,既有惋惜也有诋毁,但无论哪种看法,对其尚属一位勤奋的帝王,几乎没有异议。毕竟,据史料记载,崇祯帝继位时,年仅17岁。面对父兄留下的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他能颇思振作,是有想干事、干大事的决心与劲头的,所以总是鸡鸣就起床,深夜才入睡地经常召见廷臣,探求治国方策。甚至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他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遭到内阁辅臣的批评,也能既感激又羞愧,特亲笔写手敕,对辅臣进行褒奖,对自己进行批评。足见其力挽狂澜的决心和勤奋执政的程度。图片来源于网络再者,崇祯帝能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对自己要求甚为严格。他自幼养成俭朴的习惯。初习字时,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曾有段这样的记载,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