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贾兰坡: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96
转发:0
评论:0
贾兰坡: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

  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49-1953年,地质矿产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技士。1953-1955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1955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1984年,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副会长。

  他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

  1908年11月2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郭家屯乡邢家坞村。原祖籍河南省孟县朱家庄,在明代初期才迁移到邢家坞。

  1929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

  1931年入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参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先后任练习生、练习员、技佐。

  1937年任调查员,1945年改称技士。

  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35年他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工作优异,继裴文中1929年发现第一个头盖骨之后,他在1936年11月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登上了最高学术殿堂。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他兼任过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标本室主任和周口店工作站站长等职,同时,还是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及冰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

  1979年,贾兰坡与卫奇等研究了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认为许家窑文化在细石器技术传统上是“北京人”文化与峙峪文化的过渡桥梁,并对世界范围内细石器的两大传统以及细石器起源和分布等理论性问题作了探讨。

  1978年贾兰坡对细石器研究作了系统总结,发表了“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起源与分布”,把中国的细石器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受到美国考古学者的支持。美国学者认为它对北美考古是指导性的。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1年7月8日贾兰坡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003年11月25日贾兰坡生平事迹展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隆重开展。开幕式上,贾兰坡的儿子贾彧彰致辞缅怀了自己深爱的父亲。贾兰坡的半身铜像在揭去红色帷幕后,和“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裴文中先生、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键的塑像并排展示在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大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袁复礼:地质学家、地貌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
袁复礼,地质学家、地貌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袁复礼是中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先驱。从事地质教育6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之一。袁复礼参与并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奖章”。与安特生一起从事过“仰韶文化”的考古研究;在甘肃武威最早发现中国的早石炭世地层;在西北最早发现大批爬行动物化石。袁复礼,河北徐水县人。字希渊。1893年12月31日出生于河北徐水县,1987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1913至1915年袁复礼在清华大学高等科学习。1915年留学美国,先后在伯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生物学、考古学和地质学,1920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10月回国后,把当时新兴的地貌学引入国内。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期间,参加了河南“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工作。1921年底至1922年初,积极参加中国地质学会的筹建工...
· 贾兰坡
人物生平1908年11月2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郭家屯乡邢家坞村。原祖籍河南省孟县朱家庄,在明代初期才迁移到邢家坞。1929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其后于1931年考入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并参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1935年,贾兰坡接替中国另一名著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裴文中的考古工作,继续主持发掘周口店的遗址。一年后,他连续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人头盖骨。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仅有的五个北京人头盖骨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护送到秦皇岛后全数丢失,至今依然下落不明。此外,因为日本侵华,他存放在北京协和医院里的周口店出土的67箱动物化石装成都被日军拖到城根下焚毁。。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贾兰坡仍然对北京人时代、生活环境和文化的性质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多次在周口店带领和主持了新的发掘。1978年贾兰坡对细石器研究作了系统总结,发表了“中国细石器
· 贾兰坡
贾兰坡:1908―2001)祖籍河北玉田,当代著名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其长期从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和研究工作,曾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国际学术界。此外,他还主持挖掘了多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并曾提出“中国、东北亚及北美的细石器可能起源于华北”等重要观点。
· 母瑞身,著名地质学家
母瑞身(生卒年待考),著名地质学家。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系统研究中国金矿分布特征及其成矿规律,借鉴近代国内外成矿理论和国内最新研究成果,重新划分了中国金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研究了每一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各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变质热液型和交代——重熔岩浆热液型的重要性。著有《中国金矿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
· 火眼金睛漯河考古学家阜阳找到近200件旧石器
电视播出的一个画面,让正在漯河家中吃午饭的马宝光灵光一闪,他很快奔赴画面拍摄地安徽淮南市,发现近200件旧石器时代的石质文物。漯河市回族考古学者马宝光,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生产工具史学家荆三林教授的入室弟子,他几十年如一日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多次荣获省市社会科学奖和考古学会优秀论著奖。几年前,他带领学生对河南岩画——凹穴天书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先后在16县市发现岩画天书几万处,被北京大学具茨山岩画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宋豫秦先生誉为“中外岩画考古之里程碑”,同时受北京大学邀请在该校交流中心大厅做了考古与艺术学术报告。此后,又被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聘为客座研究员。今年6月以来,他带领学生对河南旧石器进行了专题排查,在淅川、南召、方城、叶县、泌阳发现旧石器数千件。9月10日中午,他在家看《今日说法——不归打鱼人》时,对一特写镜头判断:打捞网中,有几块石头应是旧石器。由于他常年搞野外调查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