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门阀制度为什么只在东晋兴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2
转发:0
评论:0
揭秘:门阀制度为什么只在东晋兴盛?,东晋门阀制度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的兴起源自曹丕设置的九品

  东晋门阀制度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的兴起源自曹丕设置的九品中正制,在九品中正制下,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制于世家大族,形成了与世家大族共治天下的局面。今天要讲的,便是门阀制度的兴起与由来。早在东周时期,周朝崩溃之后,其分封制也随之崩溃,但是宗法制却保留了下来,并且形成了中国基本的政治结构,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虽然分封制已濒临崩溃,但是宗法制是没有国界的,它与当时的政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牢不可分的力量,而世家大族无论发展的势力有多大,但其依托的根本还是宗法制。

  早在西汉初期,虽然六国崩溃,秦国被灭,但是凭依着宗法制兴起的世家大族的势力逐渐扩大,在当地拥有许多土地,宗族对土地与劳动者的占有,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他们占有的土地越多,也就意味着小农经济破产得越多,这终将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因此西汉打击豪强,东汉实行度田制。

  总体来说,两汉时期世家大族总是在皇权的控制下的,皇帝对于世家大族是兼用,使他们在朝中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职务。世家大族对于皇权的统治也是支持拥立的,当然这只是在皇权强盛的时候,皇权式微,他们着力于匡扶社稷,然而一旦皇权完全衰弱,他们便欲取而代之,只是这种取而代之的愿望比较罢了。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大盛,朝中中正官被世家大族所把控,以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尤其以琅琊王氏、颖川庚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五族为核心,权力在上层不断变动。世家大族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具备了与皇族平起平坐的权力,以至于出现“王与马,共天下”之言。

  而世家大族除了政治上获得优势之外,还有经济上的支撑,这也是门阀制度形成的最重要根基。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土地和劳动力是保证他们富足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土地是经过长期经营而来,在永嘉之乱中,虽然有许多世家大族跟随南渡,但也有许多在当地根基深厚的大族不愿南下,侨姓士族南下,不免与当地士族发生冲突,在皇权的支持下,他们快速发展自己的势力,各家士族都求田问舍,经营自己的产业,他们占据山川以及耕地,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为自己服务。

  此时从北方南渡的流民就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流民初下江南,根基未稳,同时又没有受到江左政权的太多泽被,因此不得不依附于世家大族,而这些流民因为胡人丧失家园,不得不南下迁徙,因此也常常被编入军队,成为抗击北方的一股力量。

  当然,世家大族与东晋朝廷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双方的斗争从未停止,朝廷既依赖于世家大族,同时又想要完全凌驾于世家大族之上,这构成了政治上的矛盾,而从经济上来说,世家大族占山掠泽,以此为凭依发展自身,并且暗夺了许多人口为自己服务,他们吞并土地,使得自耕农日益减少,而东晋朝廷所仰赖的便是自耕农的赋税,这又构成了经济上的矛盾。东晋时期,玄学大盛,以空虚为心的玄学为众多世家大族上层人物所青睐,形成了一股放浪形骸的风气,这与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观念相矛盾,这是文化上的矛盾。在这三重矛盾下,皇权与世家大族之间冲突不断,东晋朝廷借由提拔寒族,士族逐渐夺回了皇权,后来又因为军权掌握在寒族手中,最终形成了,打破了东晋的平衡局面,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什么是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历史过程一个主要的就是东汉建立者刘秀,建国后大封功臣,这就造就了第一批的豪门贵族。发展:东汉后期,农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严重。造成了一大批的大地主。三国时期,由于战乱,农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虽然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但是实质上的问题没有解决。魏的军屯和民屯制度,也只是暂时缓解了,但是最后还是由大地主、大豪强接收。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门阀制度发展的另一个体现,就是魏的选拔人才制度,九品中正制度,这...
· 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兴起与没落
门阀制度(SystemofDominantFamily),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所以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只有到了隋唐以后,方才逐渐完全转化为社会制度,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门阀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而衰落于南北朝后期。兴起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东汉政权...
· 南北朝的门阀政治:门阀制度的毒瘤为何挖不掉?
在唐代、宋代,稍有见识的学者和政治家都很清醒地指出,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吏治败坏,盛行,最大症结在于“看门第不看人才”的门阀用人制度。正是因为这种只看门第血统,不看品德才能的门阀用人制度,在上自魏晋、下至南陈北周的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始终成为各王朝、政权和历代帝王的用人纲领性政策,才造成这一时代贪官、庸官层出不穷,虽弊端暴露、罪行昭彰也很难得到应有处罚,有能力却缺乏高贵门第“撑腰”的寒门贤能之士,即便才华横溢,甚至得到君王赏识,也很难有出头之日。南朝宋时的孔熙先因出身不够显赫,年过三十仍得不到重用,为求出头之日不得不冒险和他人密谋造反,密谋暴露后连皇帝宋文帝刘义隆都感到惋惜,并斥责负责人事选拔的吏部尚书何尚之“使孔熙先年将三十作散骑郎,哪得不反”,可说归说,孔熙先全家死后,刘宋王朝的用人原则,也依旧没有大的更张。其实孔熙先也不能算很冤枉了:东晋末年的杨诠期,是如假包换的名门世族--东汉太尉杨震...
· 门阀势力的代表东晋琅琊王氏
从汉至西晋末年的500多年中,琅玡王氏不断吸收力量,并且成为最强大的士族豪强力量之一。这期间,王祥(24孝中的“卧病求鲤”的主角)、王览都位居宰相。而王览正是东晋名相王导的亲祖父。王与马,共天下——在南京登上顶峰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王导的堂兄弟、王羲之的亲生父亲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实施战略转移,而此前,王导、王旷已经南下“开辟”了根据地。公元313年,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永嘉南渡,整个中原地区的北方名门望族和精英,以及政府机构、官员、甚至士族家中的佣人和鸡鸭牛马都被带过了长江。这次以门阀士族为主要力量的大迁徙共有90多万人,琅玡王氏是其中最重要一支。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室,史称东晋。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玡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
· 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