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始皇唯一一次格外开恩而埋下亡国的祸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1
转发:0
评论:0
秦始皇唯一一次格外开恩而埋下亡国的祸根,秦始皇奉行以法家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霸道,极端重视以功利为取向的法治建设,这是秦

  秦始皇奉行以法家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霸道,极端重视以功利为取向的法治建设,这是秦国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力迅速提升,仅用短短的十年时间,就实现扫灭六合、战略预想的最主要原因。秦始皇与韩非的法治思想非常投合。韩非主张依法治国、法不阿贵,一切人都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事,不可“释法用私”,不可“释法术而任心治”,即使是君主也要“守自然之道”,使法律纯洁淳朴,普及万物而不遗。但韩非彻底的依法治国主张与君主专制集权主义是存在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是无法克服的。如此看来,秦朝的统治只能是统治。统治的最大特点是皇权大于国法,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地践踏法制,而无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权大于法的必然后果是权必乱法,法必阿贵,国必衰亡。秦始皇做梦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一次漫不经心的法外开恩而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中车书令赵高,因为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却以赵高办事认真高效、勤勉敬业为由,赦免了赵高,恢复了他的官爵。秦始皇选将用臣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对违反秦律者也是严惩不贷的,但却被赵高蒙蔽了双眼,只知道弃才可惜,不懂得德之不修的可恶,从中也可以看出,赵高是很善于伪装自己、迎合权贵的。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巡游天下时,病死于沙丘。当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书令赵高扈从。赵高一向得到胡亥的崇信,很希望胡亥继位,执掌天下,又怨恨蒙毅曾依法惩治他而不为他开脱,因而有了害人之心,就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划,拥立胡亥为太子。胡亥、李斯起初并不赞同赵高忤逆秦始皇的旨意,但赵高用能把稻草说成是金条的嘴巴,最终说服了他们。赵高敢于冒杀身之祸阴谋立君,是因为他私心膨胀又工于心计,摸准了胡亥、李斯的软肋,这也是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人人奉行功利主义的恶果。

  赵高之所以要矫诏把胡亥推上皇位,是因为他自信自己有办法随心所欲摆布胡亥。经过赵高、李斯、胡亥的谋划,他们派使者以皇帝诏书的形式用罪名命令公子扶苏和蒙括自杀。在那个君叫臣死臣必须死、父叫子亡子必须亡的封建社会,仁弱的扶苏只得选择自杀。扶苏自杀后,蒙括感到疑惑而再次请求申诉。使者将蒙括交付给执法官吏,换人顶替蒙括的职位。使者回来报告,胡亥听到了扶苏的死讯,感念蒙氏对先帝忠心耿耿,为秦国、巩固政权、戍边卫国,功不可灭,就有点后悔自己和赵高、李斯做的过分了,想释放蒙括。赵高害怕蒙氏再度受宠而执掌大权,心中怨恨他们。

  蒙括攻城略地,战功卓著,又镇守边关十余载,声威震撼匈奴。蒙毅是蒙括的弟弟,官至上卿,有贤能,为秦始皇所宠爱,外出则陪皇帝同乘一辆车,入内则侍奉在皇帝身边。蒙括领兵在外守卫疆土,蒙毅在内出谋划策,他们号称忠信,所以诸将相很敬畏他们。不除蒙氏,赵高寝食难安。赵高假借为胡亥尽忠谋划的名义,想就此灭掉蒙氏,便进谗言说:“我听说先帝想提拔贤能的儿子立为太子很久了,而蒙毅劝谏说‘不可以’。他明知您贤能而拖延着不让立,那就是不忠而迷惑君主。以我愚见,不如杀了他。”胡亥心有所动,便将蒙毅囚禁在代地。此前已将蒙括囚禁在阳周。秦始皇的丧车到了咸阳,下葬以后,太子即位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秦二世,日夜毁谤蒙氏,搜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

  识破赵高鬼蜮伎俩的子婴进言规劝说:“我听说从前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与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各自因为用了改变旧规的人而丧失国家,祸及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考虑问题轻率的人不能治理国家,只靠自己智慧的人不能保住国君。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战士们离心离德,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

  可惜,胡亥不听,而派御史曲宫乘驿车去代地,命令蒙毅说:“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这对蒙氏家族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反复考虑考虑吧!”

  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顺从的意志而受宠,直到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的心意了吧。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周游天下,远远超过其他各位公子,我还有什么怀疑的。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的名誉,希望大夫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真实的罪名。况且顺理成全是正道所珍贵的;严刑杀戮是正道所鄙贱的。从前秦穆公杀死三位贤臣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而其并无罪过,因此,秦穆公死后立谥号为‘缪’。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遭到普天下人的责怪,认为他们是不贤明的国君,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听不进蒙毅的申诉,结果把他杀了。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

  蒙恬说:“从我的祖父到他的孙子,为秦国累积功劳和信义在秦已经三代了。如今我统兵三十多万,虽然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可以反叛。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的恩宠。从前周成王刚刚即位,还没离开幼儿的襁褓,周公旦背着成王上朝,终于平定天下。到成王病情严重得很危险的时候,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祈祷说:‘国君年幼无知,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我来承受灾难。’就把这些祷语记录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尽忠了。到了成王能治理国家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备,必定出大事。’成王于是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国。成王到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周公旦的祷告书,这才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归。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多方反复地咨询审察。’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如此,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振作,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振作,听人规劝可以察觉警醒。多方反复地考察,是圣明君主的法则。凡我所说的话,不并是为了逃避罪责,求得免于惩处,我准备以忠言进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考虑遵循正道。”

  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要无过而死呢?”过了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是该死啊。起自临洮,连接到辽东,我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其间不会不切断地脉吧?这就是我的罪过。”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胡亥即位后,任赵高为郎中令,宫内外之事皆依其谋划。赵高因自己“素小贱”,地位卑微,如今虽有二世为靠山,也恐众臣及诸公子不服,所以鼓动二世诛杀大臣:“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生平所不可者。”二世也觉得:“大臣不服,官吏尚强”,一帮兄弟还有争皇位的危险。因此,就决意“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的皇位。赵高与秦二世合谋,网织罪民,大肆杀戮忠臣和胡亥的兄弟姐妹。虽有子婴劝谏,但二世仍然肆意妄为,“法令诛罚日益刻深”。许多大臣被杀,公子中有十二人被处死在咸阳街市,十位公主遭受分尸酷刑死在杜县,家中财物都被抄没收入官府,互相株连被判罪的人不计其数。

  二世还曾下令:始皇后宫无子者,一律为始皇殉葬,成为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殉。二世唯恐为秦始皇陵做工的工匠泄漏内部机密,竟于尸体下葬后,将所有在墓内工作的工匠统统埋在墓内,制造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惨剧。同时,胡亥继续建造阿旁宫,修筑直道和驰道,赋税征收越发严重,兵役徭役没有止息。面对奸臣当道、严刑峻法和沉重的税役负担,上至大臣,下至黔首,都生活在重压和惶恐之中,打算反叛的人越来越多。

  陈胜、吴广等人在大泽乡起义后,英雄豪杰相继鼎立,自立侯王,反叛秦朝。李斯的儿子李由任三川郡郡守,可群盗吴广等部向西攻取土地,过往出入郡境李由不能加以禁止。章邯击败驱逐吴广等部后,朝廷使者到三川郡调查的络绎不绝,责问李斯身居三公高位,为何让群盗猖狂到这个地步。李斯恐慌害怕,又十分看重高爵厚禄,不知计从何出,于是迎合胡亥的心意,乞求获得宽恕,上书阐述:实行严厉的督察考核官吏的制度,是帝王之道,驭臣之术,兴国乐君之要。胡亥很高兴,于是实行督察考核的制度越发严厉,向百姓征税多的称为“明吏”,杀人多的称为“忠臣”,弄的民怨更加沸腾。

  后来,赵高诬陷李斯和其子李由谋划造反,诛灭了李斯的三族。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秦二世,也被赵高逼得自杀。赵高拿过皇帝的玺印佩带在身上,左右侍卫、群臣百官无人相随。赵高一登宫殿,宫殿就像要倒塌下来,这样一连三次,赵高自知天意不从,群臣不许,就招来秦始皇的弟弟子婴,将玺印交给他。

  子婴即位后,既痛恨又害怕赵高,就假托有病不上朝听政,与宦官韩谈及其儿子密谋杀死赵高。赵高前来谒见皇上,请求探病,子婴趁机召见入宫,命令韩谈刺杀赵高,并诛灭赵高三族。子婴在位三个月,沛公兵入咸阳,子婴降,后被项王杀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璋虽然懦弱,却也能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依靠的是两群人,文的靠以法正、许靖为首的一班谋士贤臣;武的仗着张任、李严、严颜为首的一班武将。网络配图对于刘备的入川,益州文武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文官以张松献地图为代表是热烈欢迎,刘皇叔的名望势力,雄才大略,对于有政治战略眼光的文人来说,更是“良木”,值得择而栖之。武将以张任为代表,从军人角度,只知道保家卫国,大摆“鸿门宴”强烈抵触刘备的入侵。“攻城其次,攻心为上”,刘备进占西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理应用怀柔政策安抚益州文武之心。大概是因为庞统之死的刺激,亦或是对于自己的“仁义”在西川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那种回应,刘备充满了复仇心理,当泠苞...
· 解密:刘备入蜀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璋虽然懦弱,却也能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依靠的是两群人,文的靠以法正、许靖为首的一班谋士贤臣;武的仗着张任、李严、严颜为首的一班武将。对于刘备的入川,益州文武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文官以张松献地图为代表是热烈欢迎,刘皇叔的名望势力,雄才大略,对于有政治战略眼光的文人来说,更是“良木”,值得择而栖之。武将以张任为代表,从军人角度,只知道保家卫国,大摆“鸿门宴”强烈抵触刘备的入侵。“攻城其次,攻心为上”,刘备进占西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理应用怀柔政策安抚益州文武之心。大概是因为庞统之死的刺激,亦或是对于自己的“仁义”在西川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那种回应,刘备充满了复仇心理,当泠苞诈降再次...
· 太子丹策划刺秦王事件,为燕国亡国埋下祸根
太子丹策划刺秦王事件,为燕国亡国埋下祸根太子丹从小被送往秦国当人质,他和嬴政还是发小关系。等太子丹回到燕国后,他知道燕国迟早会被秦国慢慢兼并,于是计划让荆轲刺杀秦王,其实这件事原本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一旦失败只会加快燕国亡国的时间。荆轲刺杀失败,燕王担心秦国出兵伐燕,便将太子丹的头颅亲自奉上。其实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和原先太子丹制定的计划还有一些出入,这也使得荆轲想要得手变得异常困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荆轲《易水歌》提起荆轲,想必世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个刺秦王的荆轲。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在那个敌强我弱的时代。燕国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大的秦朝,则显得非常的无助。而燕国的太子丹竟想出了如此愚蠢的计策,那就是:派人去刺杀秦王嬴政。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燕国水深火热的现状。然而,太子丹派出的刺客,不仅没有杀掉秦王嬴政,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 项羽失败是眼睛埋下的祸根?项羽真是重瞳吗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充满着神秘色彩,他怀揣着英雄梦想,石破天惊地出世;然后又领着江东才俊们东挡西杀、南征北战,入咸阳、烧秦宫、成霸王,威风不可一世;接着又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使得老虎归山,为他不久以后的乌江自刎埋下了隐患……如此波澜壮阔的一生、如此气壮山河的经历,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据说,项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人生,是因为他长着一双特殊的眼睛——重瞳。那么,霸王项羽真的是重瞳吗?重瞳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吗?在京剧《一捧雪》中有关于项羽的一首诗:重瞳竖子入咸阳,大火冲天毁阿房。灞上三章约法在,英雄千古属刘郎。网络配图其中,“重瞳竖子”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因此也就有人将项羽称为重瞳子。所谓重瞳子就是一个瞳孔中间有两个瞳仁,这是在一般人中间非常少见的,而且这被相术家们认定是大富大贵的相貌。相术是中国古代术数的一种,它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呈现的不同特征,以推度和揣测人的命运和吉凶祸福。...
· 一盘棋引发的“”,竟埋下了七国之乱的祸根
先来说一个历史事件:“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有一个叫晁错的大臣,他觉得吴王刘濞的权力太大,不利于皇帝的统治,所以就上疏汉景帝,要求汉景帝把刘濞给砍了。汉景帝听,突然茅塞顿开,“晁爱卿,你说得太对了。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将来,我愿意大义灭亲。”于是,晁错就写了一堆讨伐檄文,各种漫骂刘濞,什么贪污、谋反的罪名都出来了。刘濞一看这情况也受不了了,很生气,很恼火,于是集结了其他六个藩王一起,要求汉景帝杀了晁错这个说坏话的小人,汉景帝一看架势,我的妈呀,这么多人造反,扛不住啊!于是汉景帝只有把晁错揪来杀了,目的就是想给藩王们说明,“你们看,说坏话的人已经被我砍了,大家赵紧散伙吧。”结果藩王们一个都没辙,继续造反,还好汉景帝身边有几个厉害人物,像周亚夫、窦婴、李广这些人,是他们最后平定了七国之乱。另类版本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事?因为我怀疑它是假的。不是怀疑结果,而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