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抓犯人的画像跟本人的不一样 为什么还能抓到罪犯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9
转发:0
评论:0
古代抓犯人的画像跟本人的不一样为什么还能抓到罪犯呢,之前看了一组关于乾隆皇帝和他妃子、子女相关的一些画,比较有趣的是乾隆皇帝,众

  之前看了一组关于乾隆皇帝和他妃子、子女相关的一些画,比较有趣的是乾隆皇帝,众多妃子中如果不仔细辨认的话,看起来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清朝皇族的服饰基本差不多,唯一区别的就是脸部的胖瘦和所戴的首饰不一样,会让我们产生脸盲的情况。

  其实这一组画,还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人所画,这个人叫做朗世宁,并非是汉人,也不是满人,而是一个欧洲人。

  公元1714年,郎世宁漂洋过海来到了,当时康熙皇帝对西方的科技文化相当感兴趣,因此朗世宁被留下来了,郎世宁这一留,就足足在中国呆了四五十年,唯一的工作就是给皇室画画,一共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朗世宁结合了中西方的绘画特点,摸索出了一种新的画法。

  郎世宁在雍正元年创作的《聚瑞图》如今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其实对于画一些固定的物品来说,可能更多的是艺术方面的价值比较大,但是如果想要把一个人的精气神彻底表达出来,那就显得比较有难度了。我们如今想要看到古人真实的面目,只有通过遗留下来的一些画作,但是古人很少有关于脸部特写的画作流传下来,而且古代的画师也是良莠不齐。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某些衙门通缉要犯,大街小巷张贴告示,仅凭一张画,就可以逮捕到真凶,相信宫廷中的画师,要比民间的一些衙门中的画师,对于容貌应该刻画得更为逼真才对,但是如今我们通过很多渠道了解到的古代皇宫里的画,似乎和真实的人有很大的区别。皇宫里的那些御用画师,还有一个参考的对象,但是民间捉要犯,仅凭的是通过一个人的口述,才将这幅画画出来,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基本不可能画的真实。为什么还会抓到要犯?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无论古代的画师,画画技巧有多么出神入化,都不可能凭借别人的口述,完全还原一个人真实的面目,并且要是有人乔装打扮一下,基本上身上的一些特征都会被遮盖,很难通过一张画来辨识一个人,其实古代衙门抓要犯并非通过画来抓的,电视剧里面所表达出来的用画来识别罪犯嫌疑人的这种情结完全是错误的。

  如今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身份证,其实在古代也是有的,你到城里去,你住店,都需要有一个身份凭证,这个凭证每个朝代都有很多种叫法,简单的来说就是通关凭证,也就是所谓的通行证。在古代,普通的人一般是不准许离开自己的家乡很远的,比如你是一名考生,要到京城去赶考,这个时候你要找当地的官员,给你开个一个通关路引,也就是所谓的通关文书。

  明朝时期的叫法叫做保甲制,''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而且在明朝的法律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早上出去,晚上你必须回来,作息之道相互知”,所以当有人犯罪,没有官府颁发的路引,他是无法离开一个地方的。

  古代发告示,主要是为了通知全城百姓,城中有人犯罪,这个人有什么样的特征,是男的还是女的,身高体型等等之类的信息。因为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有连坐这个法律,也就是说发现可疑人物,你看到了,如果你不举报,你会同样受到惩罚,并且如果你举报了,你还有奖赏。鼓励百姓协同衙门一起办案。

  而且在古代,晚上是禁夜的,看到你孤身一人那么晚还在外面行走,即便你不是犯人,也会被带进衙门,进行一番审问,如果是异乡客犯罪,更是容易被别人逮到,因为当地百姓更好识别。

  所以在古代,画师画的像不像并不重要,贴告示是为了能够把大致的体貌特征告诉城里百姓让百姓积极举报可疑人物,衙门剩下的就是排查可疑人物。所以在古代,即便画的不像,也可以抓到犯人,就是这个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没有照片,关键画像上面压根不像,怎么还能抓到罪犯的?
看过古装剧的人都会发现,古代人缉捕通缉犯时都会贴出通缉告示,但是我们也发现,通缉令上的照片和罪犯本人根本不像,那么,古代的时候是如何凭借通缉令抓到罪犯的呢?首先,身份证并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就发明了“照身贴”,后来又出现了度牒、商贾、路引等证明身份的文件,没有这些东西,是无法入住客栈的。而且古时除了宋朝以外,每个朝代都是有宵禁制度的,晚上在街头见到闲逛的人,除了官府人员,大概率就是罪犯了,所以,在古代,身份证被通缉的人是根本没有去处的。就算是现代的通缉令上,也会注明被通缉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第二,中国古代历来就有保甲制度,相当于今天的居委会,古代由于人口流通并不像今天那么方便,大部分人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地方,如果在一个区域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那么势必会遭到别人的盘问,就算是再厉害的盗匪,也禁不住轮番的盘问,时间一长,自然就会露出马脚,从而遭到官府的缉拿。第三...
·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抓到逃犯的?
很多影视剧中,都有罪犯的场景,在犯人的时候,要不在城门口贴一个告示,上面画上罪犯的样子,要不就是手里拿着通缉令,上边也画着罪犯画像。要知道,古代人并没有现在人的先进技术,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能够将罪犯的样子弄出来,其实,通缉令上面罪犯画像和罪犯本人是有很大去别的,那么,和画像上的不像,为什么古人还能顺利将罪犯抓获呢?我们先来看看古代通缉令长什么样子吧,一般通缉令上会有罪犯的姓名和性别,另外,还会有一个画的非常难看的画像,这样对于百姓举报,官员抓获有很大的作用。很多通缉令上还有一些赏赐一类的东西,比如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在海捕文书上,董卓说了要赏千金,封万户侯,后来陈宫也加入了曹操队伍,但没有曹操那么值钱了。这是通缉令上的一些基本信息,我们在具体来看看罪犯的画像是如何画出来的。其实,很多画师根本没有见过罪犯本人,通常情况下,画师都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来画的。这样画出来的人很容易出现错误,历史上这样的...
· 古代追捕通缉犯随便画一张画像为什么最后还是能抓到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通缉犯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很多警匪题材的影视中,我们经常看到发通缉令来追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这一手段确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范围,并且对于追捕罪犯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而通缉令中的照片在其中显得十分重要,视觉上的效果使得群众更容易的提供线索。而在古代,朝廷或者县衙是没有照片的,只能通过画师根据相关人的描述来描绘犯罪嫌疑人,那么这种通过画像来追捕罪犯的效果有用吗?答案是有的。很多人就会有疑问,古代的画师都那么厉害吗,画的头像居然可以代替照片?其实不然!前段时间有部电视剧《虎啸龙吟》,在其中曹睿思念母亲,便让宫廷画师根据描述画出母亲的画像,但却因为画得不像,有十几个画师被杀。宫廷的画师都无法十分准确地根据描述画出画像,更不用说是县衙的画师了。而且要想把画像贴到城中各个角落,明显要的不止一份,古代可没有打印机可以复印,都是靠人工临摹,难免出现差...
· 古代的通缉令画的那么抽象,罪犯为何还是能被抓到?
众所周知,人物画像是古代官府发布通缉令上最重要的部分,这些缉捕文书形式和现代的通缉令是一模一样,往往会在各个交通要道和主要人口聚集的地方粘贴告示文书,上面除了犯人的画像以及犯人的特征和犯的罪,另外还会附上一定的赏金,来让人检举揭发。但是古代通缉令画的那么差劲,看着很是抽象,画上的人物和真人存在很大的差异,假若是那些名人宦官还好,人见得多了,画师话的很逼真,比如战国伍子胥就曾因为通缉令和自己太像了,愁得头发都白了,要不还真过不去,但就这么糙的通缉令,官府仍旧能抓到大部分罪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四点。保甲制度古代没有“北上广深”,所以自然不存在什么去大城市打工的现象,而且古代上层为了有效控制百姓,自秦朝开始,便有了“保甲制度(连坐)”,就是说把一块区域的人划为一保甲,如果这个区域诱人犯罪,却没人来检举,那么这个区域的所有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一个地方来了一个陌生的人,很快大...
· 为什么古代都要在秋后处决犯人呢?
古代选择在秋分以后、立春以前处决死囚,即“秋后问斩”。这是为了顺应天时,合秋冬肃杀之气。“问”的本义就是审讯,后来才衍生出了“判处”的意思,而“问斩”就是指判处死刑。古人有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执行死刑是在秋冬季节,与古人信奉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生命力旺盛,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万物凋零。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时时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古人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就要遵从更要遵守,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一样。有大量证据表明,汉朝时期,死刑的执行限制在秋季和冬季举行,已经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深入人们心中的事实。依据农民作息相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来区分。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后通常都会集中处死。选择秋冬二季实行的原因,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不用种粮食,强迫民众观看,有考虑示警的作用,当然这也与古人“不误农时”的考虑有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