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马家族到底有多少死士?司马家族时靠死士夺权的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8
转发:0
评论:0
司马家族到底有多少死士?司马家族时靠死士夺权的吗,“养死士”的事情,记载在《晋书·景帝纪》里:“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

  “养死士”的事情,记载在《晋书·景帝纪》里:“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不过,这里的“帝”,说的是司马师。也就是说,是司马师养死士,不是司马懿养死士。当然了,不管是谁养死士,都是司马家族里面的人,意义是一样的。

  《晋书》上也说了,正是因为司马师养了三千死士,“高平陵政变”才成功了,司马家族才真正走上了属于他们的时代。

  (司马懿剧照)

  那么,在高平陵政变之前,司马懿先是被曹爽明升暗降为太傅,接着司马懿辞职回家,而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没有干事。可以说,司马氏一家这时候已经进入了完全倒霉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怎么养死士呢?这些死士又怎么死心塌地跟随他们呢?

  还有,这些死士究竟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在司马氏一家掌权以后,没有听说过他们呢?难道是司马氏家族过河拆桥,没有重用他们?

  我觉得,要搞懂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死士”?

  “死士”有一个很关键的字就是“死”字。也就是说,在关键时刻,他们是需要献出生命的。一个人愿意为另外一个人献出生命,必然需要特殊的方法。什么特殊的方法啦?

  我觉得在三国那个时代。讲理想信念肯定是没有用的,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说,那个时代的理想信念叫做“忠诚”。忠诚是皇权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忠诚于自己的主子,忠诚于皇上。司马家族虽然了,但对司马家族的忠诚还是在的。

  (三千死士,图取其意)

  当然了,光讲忠诚显然是不够的。司马家族的死士,应该是培养出来的。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正如曹操在诗里所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个年代,孤儿肯定特别多。司马家族肯定收集了不少这样的孤儿。把孤儿收集起来以后,便给他们以优厚的待遇,同时在教育上,对他们进行,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坚定的刺客。

  中国自古就有刺客文化,专诸、聂政、荆轲、要离,这些人都是为了报恩,可以随时献出自己生命的。这些人的事迹,必然成为生动的教材,用来教育那些将被培养成“死士”的孤儿们。

  除了在选择人选和培训内容有特别的要求外,对这些死士还必须进行单线联系。也就是说,他们有单独的上家,上家之上,还有上家。最后由司马师来总领。显然,这三千死士的数目和人选,只有司马家族的人完全清楚,甚至只有司马师一个人知道。而且他们相互之间是不知道的,也不联系的。这样也就避免他们暴露。这些人平常在生活中,和一般的老百姓都没有什么区别。

  (高平陵政变)

  既然对这些死士是单线联系,养他们的目的也不会告诉他们,因此,他们肯定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不知道为谁服务,为谁去死。不知道顶头上司就是司马家族。如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是司马家族,他们怎么会在司马家族落难的时候,背叛他们呢?

  至于司马家族成功以后,这些人肯定也是会被重用的。不过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死士”,地位并不高。就算重用他们,也不会让他们当太大的官。所以历史上当然也没有记载下来。而且,既然是“阴养死士”,这件事情显然是不会公开的。哪些人是死士,当然也不会说出来。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这件事是后世史官的一种猜测。毕竟当时司马家族已经处于落难的状态,照理说,是什么人也没有了。而高平陵政变的时候,突然冒出了那么多人。这些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民间肯定有不少猜测。所以史书上会说一个“阴养三千死士”这样一件事。甚至于这个“三千”,本身可能就是一个虚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马懿成功夺权后,3000死士去哪里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汉末年,有能力的人实在是太多,但是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只有那么几个人,这也恰恰证明了这些人的优秀。司马懿,司马家族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是他的成就带起了整个司马家族,而且他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形容。很多人疑问司马懿智谋远虑,成功夺权后,3000死士去哪里了?曹操一代枭雄,心怀天下梦,像这样站在高处的人,最是忌惮身边的人背叛自己,他看得出来司马懿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将来的成就不可估量,怕他会妨碍自己的天下梦,所以并不是很想用他,在曹丕的力荐和司马懿的努力下,曹操接受了司马懿,并逐渐的重用他。后来曹丕称帝之后,因为两人的关系好,司马懿更是忠心耿耿的辅佐曹丕,曹丕也很信任和倚重他,司马懿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曹丕去世后,嘱咐司马懿好生辅佐曹叡。可惜曹叡福气不够,没在位几年就去世了,皇位最终由年仅8岁的曹芳继承,司马懿和大将军曹...
· 司马懿虽然倒台,他居然暗中养着三千死士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死士,有着绝对的忠诚,他的职责就是为主人献出生命,也许大家也只在影视剧中看见过,他们属于一个高度军事化的组织。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是正存在死士的,《史记》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载:“帝阴养死士三千”,这里的帝也就是指的司马师,当时司马懿已经倒台,没有任何的权力,但是却凭借着这些死士政变成功,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回事吧。众所周知,三国时代是战火不断,最后被曹家掌权,曹丕称帝,建立了魏国政权,而作为老师的司马懿自然是水涨船高,成为了魏国的重臣,手握大权,在曹丕死时,更是任命他为辅政大臣,帮助曹叡管理朝政,辅政大臣权力可不低,所以司马懿也是连掌权两朝。直到曹叡死后,司马懿依然是手握重权,当时曹叡临死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所以当时朝中大权基本就是这两个人所掌握,可是曹爽这个人却是野心勃勃,他便想办法搞垮了司马懿,让他的职位由辅政大臣降到了太傅,虽然太傅官职也...
· 四大死士是谁?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死士
四大死士是谁?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死士死士就是为了某个目的,或者某些人,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生命的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死士是谁?他们是荆轲(秦始皇)、聂政(韩傀)、专诸(吴王僚)、要离(庆忌)荆柯荆轲(?-前227),战国末期燕赵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聂政聂政(?-前397),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决心报答他,孤身一人去刺杀韩国国相侠累,替严仲子报仇。失败后,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姐姐,聂政毁坏面目,惨烈死去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专诸专诸(?-前51...
· 司马懿手中没有实权,为何能通过3000死士就能政变?
司马懿手中没有实权,为何能通过3000死士就能政变?喜欢三国历史的小伙伴们肯定对司马懿这个人不会太陌生了,司马懿在老版的三国演义中被描写的老奸巨猾,隐忍了大半生终成为了窃国大盗,不过要说起司马懿这个人,到也没有窃国,因为那都是后人所干的事。但是要是没有他那三千死士发动的那场政变,他的后人也没有这个机会。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司马懿手中并无实权,为何还能政变成功呢?曹操老部下又为何坐视不管呢?曹魏向来以人才多而著名,而且曹操的老部下基本上都是忠心耿耿,不管曹操做什么事,那都是前仆后继,所以说曹老板的人格魅力那是非常强的,这些人又怎么会看着曹家的江山落在司马懿的手中呢?首先,我们来看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背景,当时司马懿作为曹叡的顾命大臣,又能打仗,又能治国,可以说是一等一的好手,但是由于政见不同,始终被曹氏集团打压,其代表就是曹真、曹爽,曹爽当权之时,司马懿直接被架空,这还不算什么,曹爽还搞其...
· 司马懿偷偷的养了三千死士为何就是没有人发现呢
司马懿养了三千死士为何无人发现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史料记载,司马懿在为夺取政权之前,暗中养了三千死士。他养这三千死士,怎么没人发现,又养来做什么用的呢?咱们细细道来。司马懿,出身名门,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辅佐魏国历代帝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多次抗蜀破吴,立下赫赫战功。为后来晋朝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官至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司马懿剧照)《晋书》给与了他很高的评价:“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司马光也对他盛赞:“司马懿,少聪达,多大略。”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去世,曹芳继位。因皇帝太小(年仅8岁),朝政大小事务均由司马懿和曹爽做主。但曹爽为了独揽朝政,倚仗自己是曹氏托孤大臣,将司马懿的官职升为毫无实权的太傅。从此,曹爽伙同其弟曹羲和曹训把持朝政,太后,结党专权,排除异己。历史学家蔡东藩曾评价曹爽:“曹爽一庸奴耳,不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