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57
转发:0
评论:0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整个中世纪里,基杆教在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整个中世纪里,基杆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众所周知,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后,在奴隶主意识形态中即开始占据愈来愈大的比重。当日耳曼人在开始结成不同的联盟,如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盎格欧洲建立封建制国家的最初几百年间,封建统治者对篆餐教的态度曾经历了敌视、容忍到支持的变化,使基督教成了适应封建制度需要的上层建筑和统治工具。

  1054年基督教内部东西两派正式分裂后,西派的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各国思想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宗教教义就是政治信条,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当时《圣经》的词句在任何一个法庭上都具有法律效力,一切学术科学都成了神学的奴牌,一切文化艺术都被染上了宗教色彩。但是,也要看到,在基替教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惫识形态过程中,它与世俗文化之间形成了两种交融关系。一是墓怪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如古代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传奇等)、体裁(如故事、诗欣、戏剧传奇等)和艺术手法等。

  经过改造,纳人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二是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例如,中世纪后期产生的民间文学、编士文学乃至城市文学中,都显示出了与基告教文化的强烈的融合关系。可以说,正是在上述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过程中,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阶级的矛盾斗争)的作用,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

  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是:

  第一、基价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人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有些文学作品公开宜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表现了封建领主和地主阶级及其精神上的代表僧侣阶级的惫识形态特征。同样,也有些作品,仅仅带有祟奉墓势教思想的特点。这反映了基普教对文学影响的复杂性。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触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很多作品描写和反映了欧洲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的社会现实,歌颂了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人物。赞美了在确保王权中起过重大作用的英明帝王。但有些作品又将歌颂英雄和爱国思想与忠君思想、宗教思想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爱国思想和英雄主义的中世纪化,也是东方古代文化中特有因素对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影响的反映。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杜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例如骑士阶层、市民阶层的出现,就使得在正统的基督教文学占统治地位的同时,世俗文化的传统也以新的形态发展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骑士文学将爱情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肯定现世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承继了古代文化精神,背离了禁欲主义。市民文学将笔触指向城市市井生活和世态人情,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愈义。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人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从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蛮族旱期以及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也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发展和巩固时期的生活;不仅可以了解到中世纪欧洲社会主要阶层人们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感受到各种文化融合后欧洲独有的社会现实。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比较起来。艺术形式更为成熟:中世纪欧洲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其中有史诗、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谣曲等。在各种诗歇样式中,形式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从而使诗歌形式发展得更为精雅和完备。在叙事性的作品中,艺术形式开始由“繁杂”向“简约”转变。片断生活的描绘和情节线索的单纯集中,愈来愈使作品的结构布局和技巧运用达到自觉的程度。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寓意、象征、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运用动物故事等都流行于一时,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写成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这充分地反映了中世纪欧洲作家对古代和各民族、各种不同质文学艺术形式的吸收能力,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思维的发展并逐渐走向复杂化的现实。

  第四、对文学悄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人的内心倩感的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在这类作品中,人的愿望、激情、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初步得到成功的描绘,从而揭开了人的内心世界帷幕的一角。这是中世纪欧洲艺术上的一个重大的进展。比起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和古罗马作家奥维德等人的创作来,此时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情感更趋于自觉和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摘要: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本民族字体设计艺术却与欧美、日、韩等国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很多人看来是和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的,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忽视。汉字本身只属于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也代表着我国各个设计领域的发展,如何将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成为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关键词:汉字;字体设计;民族文化;融合;民族特性引言在我国政治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对文化和艺术活动不断发展的要求显得日趋重要。人民群众不仅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精神上的不断追求。尤其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艺术领域的发展与弘扬民族文化[1]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汉字字体设计这门基础课程在艺术类院校的设计专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仅仅要思考汉字字体设计这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更要充分研究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展开对汉字字体设计...
· 逄氏故居:逄氏家族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
云溪河南岸坊子街西段北侧,隐藏着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建筑——逄氏故居。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宅院,不仅是清末民初时期胶州新四大家族之一逄氏家族的象征,更是胶州地区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忽视的文化和历史地标。逄氏故居的主人,清末民初的胶州富商逄砚农,以其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勤奋的创业精神,在胶州乃至胶东地区积累了巨额财富。这座故居不仅见证了逄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也承载着胶州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令人瞩目的是,逄氏家族的后裔中涌现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逄先知先生。作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前任主任,逄先知先生不仅在政治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更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参与编写的《毛泽东选集》等重要文献,为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逄氏故居本身,逄氏家族的另一项重要产业——位于坊子街西头道南的“鉴古堂”中药店,也是胶州地区乃至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代表。这家由逄克家于清咸丰元年创办的...
· 探索中国茶文化,香炉与茶香的融合
香炉在茶文化中扮演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角色,将茶叶燃烧,把香味传送给人们,人们把燃烧着茶叶的香炉放在房间门口,就会使整个房间都被茶香包围,让人们感受天然的茶香味,除此之外,在夜晚时还可以起到促进人睡眠的作用!那么,哪种香炉更让人喜欢呢?荷花香炉聚森荷花莲花香炉倒流香陶瓷铁锈釉香道创意茶道摆件茶具配件这款香炉整体线条流畅,造型简洁,稳重古朴,大方精致。铁锈釉的发色效果彰显出它的与众不同,在香炉的细节上,精雕细琢,使含苞待放的荷花栩栩如生,让主人观之便开心,一炉香,香味馥馥撩人,可以让人心无杂念、平心静气,还能让人心旷神怡!石磨莲花香炉聚森石磨荷花莲花香炉倒流香陶瓷铁锈釉香道创意茶道摆件茶具配件古人常说,“时来运转”,这款香炉便将这寓意赋予其中,“石”来运转,它以石磨为原型设计而成,并且其做工精细,处处透露着香炉的精致,更是彰显着主人的沉稳与高贵,“人谓百花好,我称茶独王”,点燃茶炉,让茶香...
· 欧洲文化之都
历史欧洲文化之都最开始被称为欧洲文化之城,它于1983年由MelinaMercouri构思,并接着由希腊文化部开始举办。Mercouri当时认为,文化并没有如同政治和经济那样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需要各成员国联合开展一项计划以宣传欧洲文化。欧洲文化之城计划自1985年夏天于第一个拥有此头衔的雅典开始运作。从1999年德国举办期开始,欧洲文化之城改名为欧洲文化之都。欧洲文化之城雅典(1985)佛罗伦萨(1986)柏林(1988)巴黎(1989)格拉斯哥(1990)马德里(1992)帖撒罗尼迦(1997)1985:雅典1986:佛罗伦萨1987:阿姆斯特丹1988:西柏林1989:巴黎1990:格拉斯哥1991:都柏林1992:马德里1993:安特卫普1994:里斯本1995:卢森堡1996:哥本哈根1997:萨洛尼卡1998:斯德哥尔摩欧洲文化之都热那亚(2004)罗马尼亚锡比乌全景图利物浦(...
· 汉族的由来与发展:一个多元文化的融合历程
汉族,作为中国最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源于多个历史时期的演进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汉族的族称华人、华族、华夏人等源于汉朝时期,当时华夏文明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汉族的称谓也随之正式定型。学界一致认为,汉族主要与诸夏族团和东夷族团的融合而成。这两大族团的融合最终形成了汉族,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数最多的一员。汉族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演进密不可分。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后,汉朝沿承秦制,汉族的称谓来源于此时期。唐朝时期,唐文化与周边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盛唐风貌。宋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发明,为汉族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清时期,汉族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向南方和海外,进一步推动了汉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汉族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份和地区,是中国的主体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