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最失败的托孤是哪一国?托孤大臣们自相残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2
转发:0
评论:0
三国最失败的托孤是哪一国?托孤大臣们自相残杀,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提到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备的“白帝城托孤”。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提到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在夷陵之战后,刘备败退至永安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虽然李严最后被废为平民,但是,诸葛亮毕竟还是为了蜀汉竭尽全力,正是因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才能从夷陵之战后的低谷中走了出来。对此,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无疑是比较成功。当然,在三国时期,也有比较失败的托孤,比如魏明帝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爽。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东吴孙权,其托孤也是非常失败。在魏明帝托孤后,司马懿和曹爽还是和睦相处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孙权刚去世后,东吴的托孤大臣就开始自相残杀!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孙权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东吴内乱和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孙权临终之际,太子孙亮年仅10岁左右。对此,孙权自然要留下几位托孤大臣,以此辅佐年幼的孙亮。最终,孙权确定了五位托孤大臣,分别是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会稽太守滕胤、荡魏将军吕据、宗亲侍中孙峻。

  二

  由此,对于孙权选择的托孤大臣,从表面上来看是比较合理的,既有诸葛恪这样的武将,也有中书令孙弘这样的文臣,还有侍中孙峻这样的东吴宗室,以此来互相制衡。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孙权死后,中书令孙弘因素来与大将军诸葛恪不和,担心日后被诸葛恪加害,所以决定先发制人。在此基础上,在孙权死后,中书令孙弘故意隐瞒了孙权的死讯,欲矫诏除掉诸葛恪,被孙峻告发。对此,诸葛恪立即邀请孙弘议事,于座中将其诛杀。在孙权刚一去世,托孤大臣之一的中书令孙弘就被杀了。

  三

  在中书令孙弘被杀后,太子孙亮成为东吴的第二位皇帝。对于孙亮来说,以诸葛恪为太傅。由此,诸葛恪在东吴的地位,如同他的叔父诸葛亮在蜀汉一样。在掌握了东吴的大权,诸葛恪出兵伐魏,导致大败,民心尽失。公元253年,在诸葛恪惨遭新城之败后,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皇帝孙亮,将诸葛恪及其亲信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由此,在孙权去世一年后,第二位托孤大臣又死于非命。在除掉诸葛恪后,孙峻掌握了东吴的大权。对此,孙峻杀害了废太子孙和、孙权之女孙鲁育,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等人。

  四

  最后,由此,对于孙权的子女,不少都死于孙峻这位托孤大臣之手。公元256年,孙峻在征伐魏国时因病去世,时年37岁。孙峻死后,他的堂弟孙綝继续掌握东吴的大权,从而让孙亮这位皇帝成为傀儡。不久之后,孙綝最终将孙亮废黜,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彼时,孙权的五位辅政大臣,只剩下滕胤与吕据。对此,滕胤与吕据密谋除掉孙綝,因计划泄露,滕胤被杀,吕据自杀。由此,对于孙权留下的五位托孤大臣,本应该共同辅佐年幼的皇帝孙亮,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自相残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孙权托孤的孙亮被废黜,失去了皇帝之位,整个东吴也因此内耗而元气大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烽火三国——英雄托孤白帝城
?今天乘船游览三峡,在最西边的瞿塘峡口的北侧有一座小山,此山被称为白帝山,山上有城,称白帝城。三峡水库没蓄水前,白帝山看起来比现在高大得多。白帝城原名子阳城,王莽篡位后派公孙述任蜀郡太守,王莽后来失败了,公孙述在益州割据。据说,公孙述有一次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此地形势险要,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他听说山上的城里有口白鹤井,井中常有白色雾气冒出,宛如白龙,深信谶纬之术的公孙述认为这是他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宣布当了皇帝,自称白帝,就建都于子阳城,改名为白帝城。现在刘备退至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吴将李异、刘阿等率部跟踪而至,前锋已达白帝城外的南山。刘备在白帝城给陆逊写了封信,信中说:“听说曹魏大军已经进逼江陵,而我也要重新东进,将军认为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呢?”陆逊接到刘备的来信,知道他的用意,回复道:“贵军刚刚大败,元气大伤,现在请求和好是为自己考虑,哪还能再勉强用兵?如果还有其他打算,定会全军覆没,...
·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说到刘备托孤,其实在刘备的心目中诸葛亮并非最佳的人选,然后世事难料,最后不得选择诸葛亮。那么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到底是哪些呢?说到托孤大臣,我们首先得认识一下刘备手下到底有哪些人,准确来说,刘备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颠沛流徙,没有固定的据点。难得的是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人才始终聚集在他的周围。这群人就包括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人。他们来自北方各地,组成了蜀汉政权的原从派系。刘备入驻新野,最后成为荆州牧的时候,刘备获得了多数本地地主的支持,庞德公、庞统、马良、马谡、黄忠、伊籍、诸葛亮、张南、冯习等人都投入了刘备阵营。刘备入川,接管刘璋的人马和手...
· 三国时期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当不上丞相?
帝王死的时候,因为继位者年幼,往往会让一些信得过有能力的大臣辅佐这个继位者,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照也就成了唯一。和平时期,这托孤大臣或者是因为皇帝长大嫌他们碍手碍脚而被废黜,或者是始终掌权而终其一生。但三国是个争战时代,这些托孤大臣基本都能够得到重用,但是,这个张昭却既没有被杀,也并没有得到重用。三国时期,丞相是一个很有权势的职位,如汉献帝时期的曹操,蜀汉国刘禅时期的诸葛亮。那么,其地位和重要性都不逊色于诸葛亮的张昭,为什么没有当上吴国的丞相呢?或者说,他们之间到底有些什么是非恩怨呢?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
· 从周瑜到濮阳兴为何东吴的托孤大臣们越到后面越不靠谱
在三国时代,托孤往往是一出重要戏码。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成了君臣配合的千古绝唱。曹丕临死前,拉着司马懿等人的手,也想来一出托孤大戏,让他们效仿诸葛亮。可曹丕也没想到,他信任的司马懿,最后会带着两个儿子,挖倒了魏国的江山。不过,相比较于蜀国跟魏国,东吴在托孤这件事上,一直有很深的传统。从孙策时期开始,直到东吴的倒数第二任皇帝,都曾以托孤来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只是,东吴的托孤质量,一代不如一代。最早的托孤大臣,当然就是孙策留给孙权的周瑜、张昭这两位大臣了。这两个人对于当时的东吴来说,堪称是支撑基业的两根大柱。周瑜主外,训练军队。张昭主内,处理国政。当时孙氏虽然名义上占领了江东,实际上根基仍然非常不牢固,那些世家大族跟孙氏仍没有真正建立君臣关系。而孙策对这两个人的信任,不仅体现在把他们选为托孤大臣。他甚至对张昭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孙权不能担当起大任,你可以自己占据这份基业。”孙策的这份信任,对于周瑜...
· 托孤重臣最安全的时候:宋代不杀文人是宪法
雄才大略的后周皇帝柴荣,带着满心的遗憾,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一年是公元959年。这位被誉为“五代第一名君”的皇帝除了未能完成统一华夏的夙愿,还要担心自己的身后事。39岁的柴荣只有一个6岁的小儿子柴宗训,他又面临着许多皇帝不愿又不得不面对的状况,他只能委任范质、王溥、魏仁浦并相,顾命辅佐幼帝。按道理说,这三位最可能成为丢了性命的倒霉蛋,因为历史跟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辅佐周恭帝未久,即发生“陈桥兵变”,赵匡胤在出征途中被众将拥立为帝,大部队奔回首都,逼小皇帝禅让。后周的孤臣孽子,安有命焉?所幸赵宋取代后周,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前朝旧臣与皇室都得到新朝的优待与礼遇,范质等三人继续被任命为宰相。宋乾德二年九月,范质病逝,太祖闻讯,还罢朝三日,以示。其他二位王溥、魏仁浦,也都以宰相高位退休,得以善终。在这里,宋王朝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跟前面五个短命王朝不一样的气质——以宽仁之精神立国。两宋三百余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