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呢?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7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呢?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皇帝,而其中也有不少是建立国家的皇帝,这些是一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皇帝,而其中也有不少是建立国家的皇帝,这些是一些朝代的开国皇帝。对于这些开国皇帝来说,在庙号上却分为太祖和高祖两种称呼。比如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其庙号就是高祖,也即唐高祖。而就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则被称之为宋太祖,也即其庙号是太祖。在北宋之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庙号也是太祖,也即明太祖。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什么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呢?换而言之,对于开国皇帝来说,庙号为“高祖”和“太祖”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

  首先,庙号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隋朝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比如在西汉的10多位皇帝中,只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不过,在隋朝之后,古代封建王朝中的皇帝,基本上都有了庙号。

  二

  一般来说,对于古代封建王朝中的皇帝,只有开国皇帝的庙号才能称“祖”,而之后的皇帝在庙号上,只能称为“宗”,比如唐太子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等。而就开国皇帝的庙号来说,又分为高祖和太祖。一方面,就高祖来说,比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这些开国皇帝,之所以庙号为高祖,是因为他们将太祖的庙号用来追封自己的祖先了。比如李渊建立唐朝后,就追封自己的祖先李虎为唐太祖。李虎(498-551),字文彬,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大臣。

  三

  根据史料记载,武德元年(618年),李虎孙子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后,追谥为景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康陵。进一步来说,对于唐高祖李渊来说,之所以用太祖的庙号来追封自己的祖先李虎,是因为自己能够建立唐朝,离不开李虎建立的基业。另一方面,就太祖来说,有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皇帝。就朱元璋来说,是平民出身,也即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不是依赖于祖先建立的基业,而是自己白手起家才建立的明朝。在此基础上,朱元璋自然没有必要追封自己的祖先为太祖,也即朱元璋自己就可以使用太祖这一庙号。

  四

  最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刘邦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对于刘邦来说,后人一般将其称之为汉高祖。但是,刘邦实际上的庙号却是太祖,而不是“高祖”。对于刘邦来说,之所以能建立西汉王朝,主要也是靠自己的多年的拼搏。不过,因为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所以,刘邦才被后人称之为汉高祖,但是,在庙号上,刘邦应该被称之为汉太祖。总的来说,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如果庙号为太祖的话,意味着江山主要是自己打下来。但是,如果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其能够建立王朝,离不开祖先奠定的基业,所以其将太祖的庙号用来追封自己的祖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是封建王朝的创立者或奠基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开始,开国皇帝的数量难以准确统计。不过,虽然开国皇帝的数量不少,但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却是屈指可数,比如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四位开国皇帝,前两位被叫做汉高祖和唐高祖,而后两位则被称为宋太祖和明太祖。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呢?一首先,不管是太祖、高祖,还是太宗、成祖,都只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其中,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能够用上太祖这一庙号的人,要么自己就是开国皇帝,要么其后代是开国皇帝。就第一种情况来说,包含了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魏太祖曹操、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等...
·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有的叫“宗”,有的叫“帝”呢?真是原因竟然是这样
谥号,庙号,年号,三套不一样的体系!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这里的文、景、武便是谥号,固然汉朝的每一任天子的谥号后面都邑带一个孝字,也便是全称应该是孝文天子、孝景天子、孝武天子如许的。前人简称为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跟着期间的成长,中国的政治制度愈来愈走向会合制,天子垂垂拥有了举世无双的权利,连史官都不敢“乱写”,可见谥号的批评功效渐渐灭亡。从唐朝开端变得愈来愈长了,汉朝的时刻究竟后面只需秦一个王朝(而且秦代制止谥号),是以孝文、孝景就够了。那后代的天子就不想反复了,因而谥号愈来愈长,到满清的时刻一个谥号可以或许长达23、25个字,基本别想一口气念上去。所今后来就不消谥号了。不消谥号,就开端用庙号。庙号和谥号分歧,是另一套体系。庙一样平常都是事前建好的,若干个大殿都稀有,不准扩建的。是以只需充足牛的天子才配有庙号,好比汉文帝便是太宗,汉武帝便是世宗,而二者之间的孝景帝就没有庙号。然则从唐朝...
· 古代的命妇为什么有的叫“诰命”而有的叫“敕命”?两者有什么不同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有“妻以夫贵,母以子荣”的说法。简言之,就是丈夫和儿子当了官,也会惠及家属,封官夫人为命妇。在春秋时代,凡卿大夫正妻均称为命妇,秦汉以后,爵位与官职分离,命妇成为接受封号之女性的专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习惯将受封的官夫人称为“诰命夫人”。事实并非如此,在不同的朝代,对于命妇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汉代时,皇室以外的妇人能有封号的是极少数,也没有官方赐封的手续以及封后待遇这方面的制度。直到隋代时,朝廷才给高级官员的眷属授予命妇身份并趋向制度化。按规定,命妇分为内外两班,凡皇帝嫔妃以下受封的为内命妇,公主及王妃以下,直至五品以下官员的妻子和母亲,均为外命妇。此外,成为命妇的官员妻子,不仅有成套的制服,还有规格与丈夫看齐的印绶,并且在朝廷重大的典礼中,命妇均有参加。唐代时,关于官员母妻诏封外命妇的规定是:一品官妻、母为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母亲与妻子...
·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不能叫“太祖”?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不能叫“太祖”?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其乃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老爸杨忠,其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杨坚在称帝之后,本着孝道将其追谥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即隋太祖,所以隋太祖是不能叫的。而杨坚的庙号是高祖,所以你可以叫他隋高祖!至于为什么历史上一般称他为“隋文帝”,而不是隋高祖?这主要涉及到一个“谥号”和“庙号”的区别!首先谥号乃是古人对于人死之后的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早在周朝就有了,注意,是人死之后的评价!有些电视剧里面人家还没死呢,就扯出来了,那就有点搞笑了。既然是评价,那么就有好有坏,所以古代谥号分为褒贬两种。比如说“文”、“武”、“宣”等等就是好的!按照“谥法”,文代表学识渊博、勤学好问、道德博厚等等、像晋文公重耳、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那都是有作为的皇帝。再比如说“武”,那是得要有着“克定祸乱”、“威服四方”的功绩、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魏武帝曹...
· 为什么清朝士兵胸前有的是“兵”有的却是“勇”?
看清宫剧的时候,细心的童鞋可能会发现这么一个怪状。清朝那些士兵有时候的胸前的字是“兵”而有时候的士兵胸前的字是“勇”。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绿营军则是为弥补满军的不足而建立的汉人组成的汉兵,是清入关后改编和新招的汉人部队。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所以叫绿营兵。网络配图八旗军同绿营兵虽然使命相同,都是保家卫国,但主次不同,朝廷倚重不同。按朝廷的定制,八旗兵大部分卫戍京师,为国家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而“勇”就出现的比较晚啦。雍正、乾隆朝后遇有战事,若八旗兵和绿营兵不足用,则就地取材,临时招募乡勇组成军队,战事完了后立即解散,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说白了“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