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32
转发:0
评论:0
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偏心”。

  对一个母亲来说,不管她在深宫还是在农家,最偏爱的一般还是小儿子,不然怎么还会有句老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

  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春秋武姜偏爱共叔段,以及汉初窦太后偏爱刘武。

  都是一母同胞,都对小儿子无限的包容和宠爱,都以母亲的名义干预朝政,也都因伟大的母爱引来灭顶之灾。

  01 偏爱幼子

  武姜,郑国武公的夫人,出身于申国姜氏,所以后世人称她为“武姜”。

  据记载,武姜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难产,孩子头没出来,脚先出来了,情况十分危急。

  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女子分娩,往往九死一生。遇到这种情况,即使王公贵族,也只能听天由命。

  好在母子都命大,最终化险为夷。

  但这一次惊吓,给武姜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虽然十月怀胎,但她认定这个孩子就是来要她命的,所以极其厌恶他,还给孩子起名“寤生”,取其“倒着出生”的意思,怎么听都觉得有点别扭。

  后来,武姜有了第二个儿子,就是咱们今天说的“幺儿”共叔段。

  共叔段出生比较顺利,而且容貌俊秀,嘴巴也甜,武姜是越看越爱,愈发宠爱起小儿子来,对比之下,大儿子寤生就有些碍眼。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区周围

  02 夺嫡之争

  寤生是嫡长子,所以按照祖宗礼仪,被立为太子。

  但武姜不乐意了,她整天在郑武公身边吹耳旁风,数落寤生的不是,赞共叔段孝顺、有爱心,想废除寤生,改立共叔段。

  好在郑武公虽年老但还不糊涂,他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由着武姜闹去了,一直到最后咽气,还坚持要把国君之位传给太子。

  王位继承合法、众大臣拥护,这才成就了后来“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

  说起来,郑庄公还得感谢自己有个态度坚定、眼光独到的好爹。

  03 长子之志

  毛主席在读史时,曾给予郑庄公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作为一个被母亲极度厌恶的人,他究竟厉害在哪里呢?

  第一、遇事能忍。

  郑庄公即位之后,武姜和共叔段并不甘心放弃,背地里一直在寻找翻盘的机会。

  在武姜的支持下,共叔段不仅超规格要求京城作为分封地,而且公然招兵、胡作妄为。反叛之心,昭然若揭。

  有大臣提醒庄公要及早应对共叔段,郑庄公答复说:“段现在做的还不算过分,我若此时对段采取制裁,姜氏一定会出来阻拦,不仅天下人会骂我对兄弟不义,还会骂我对母亲不孝,还是再等他多做点大逆不道的事吧”。

  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由来。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共叔段和武姜里应外合,准备攻打都城。

  城内的百姓和士兵都不满于段的所为,纷纷倒戈,失去支持后的共叔段兵败自杀。

  武姜也成了孤家寡人。

  郑庄公在胞弟和母亲的阴谋下,一直忍受了22年。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第二、出手够狠。

  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叛乱,虽一直隐忍不发、韬光养晦,但一旦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他绝不拖泥带水,而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全线出击,不仅在武力上击溃对方,而且从心理上也要彻底击垮对方,让对方绝无反手之力。

  我们的高中课文——《郑伯克段于鄢》,就详细记录了这个战争的经过。

  他的妥协隐忍绝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个国君和兄长必备的治国素养和胸怀。

  第三,把握分寸。

  平定了共叔段之乱,怎么处理内应——自己的母亲武姜呢?

  正在气头上的郑庄公把武姜安置在城外,并且立誓说:“不到黄泉誓不相见。”

  但很快,作为人子的郑庄公就后悔了,如果按照誓言,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母亲了。

  母亲逐渐年迈,这岂不是有悖人伦了吗?

  郑庄公的顾虑被一个大臣颍考叔知道了,颍考叔建议说:“不如在地下修条通往城外的地道吧,如果挖到泉水,不就是黄泉了吗?这样,您既不违背誓言也能见到母亲了”。

  郑庄公采纳了颍考叔的意见,不仅见到了武姜,而且还把武姜接到宫中颐养天年。

  汉初,梁王刘武由于受到窦太后格外的宠爱,也一度干政议储,最后骄奢无度、不懂节制,身败名裂,反而连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也做不成。

  由此可见,作为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爱,而不是偏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共叔段
简介段是武公和武姜生的。母亲武姜的长子寤生是难产而生,段是顺利分娩而生,武姜因此喜欢段,厌恶寤生。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武公病重,武姜想立段为太子,武公不同意。之后,武公薨逝,长子寤生继位为君,为郑庄公。庄公元年(前743年),段被郑庄公封到大邑京城(今河南省荥阳市),段修缮甲胄兵器,与母武姜同谋,意欲袭撃新郑。段把西境、北境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武姜为内应,帮助段袭撃新郑。郑庄公迅速突击,段败走,京陷落。五月,段逃到鄢(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郑庄公再将他打败,段最后逃到共国(河南省辉县市),从此称为共叔段。庄公二十五年(前719年),段联合卫国州吁,集合卫国、宋国、陈国、蔡国联合攻撃郑国,州吁弑卫桓公。《郑世家》记载是宋公子冯的缘故,《左传》记载是公孙滑起乱。子孙子公孙滑孙公父定叔参见共叔段之乱注解^“共”,拼音:gōng,注音:ㄍ...
· 共叔段之乱
共叔段之乱,《春秋》称之为郑伯克段于鄢。发生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廿二年),是春秋初年在郑国国内发生的一场内乱。背景郑武公十年(公元前761年),申侯之女被迎娶成为武公夫人,因申国为姜姓诸侯国,所以武公夫人被称为武姜。武姜成为夫人后,先后为武公诞下两子,长子寤生(即郑庄公)和少子段。生庄公的时候,因庄公脚先出来造成难产,惊吓到武姜,故庄公名为寤生,以表示她的厌恶,这也成为共叔段之乱的起因。少子段出生后,武姜偏心于段,并时常向郑武公请求立叔段为继承人,但郑武公却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不肯废除公子寤生的世子身份。经过周平王廿八年(公元前743年),寤生承袭郑国爵位,即郑庄公。庄公即位伊始,武姜便向庄公请求将制地分封给叔段。庄公则表示“制”这个地方不吉利,当年郑国吞并虢国,虢国的国君就死在制地。不过,他同时也告诉武姜,除了制地以外,国内的城池都可以任选。武姜随后向庄公请求,改...
·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会偏爱四川的生姜?
从先秦至南北朝,蜀姜以其优良的品质独占鳌头,成为曹操、孙权等历史名人竞相追逐的美味。好辛香的四川人对辛辣的姜,更是钟爱有加,苏东坡做东坡鱼、东坡肉、芥菜羹,都要用姜。姜在川菜中被广泛使用,形成一种经典味型姜汁味。曹操说:恨无蜀中生姜这是一次神奇的饭局,曹操笑着对左慈和众宾客说:“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者,吴松江鲈鱼为脍。”左慈立刻表示他有办法弄到鲈鱼。于是,左慈当场将清水倒入一铜盘,用竹子作渔竿,鱼钩放上钓饵,置于铜盘。接着从铜盘中钓出一条三尺长的鲈鱼,生鲜可爱。曹操与众宾客目瞪口呆。传说左慈从小就有神通的本事,所以曹操令左慈又钓了一条同样大的鲈鱼。曹操亲自将鲈鱼切片,赐予众宾客。这时曹操不无遗憾地说:“今既得鲈,恨无蜀中生姜。”古人吃鱼,喜欢做成鱼脍,就是将鱼切成薄片,直接拌着姜葱之类的佐料生吃。历史上遐迩闻名的“金齑鱼脍”之金齑,就是指的姜丝或姜末。当时,左慈为了不使曹操失望,即刻离...
· 共叔段人物生平简介,共叔段是什么人?
郑武公十年(前761年),郑武公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夫人。武姜分别于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年)为郑武公生下儿子寤生和共叔段。武姜的长子寤生是难产而生,少子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武姜因此不喜欢寤生,而喜欢共叔段。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不肯答应。同年,郑武公去世,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受封于京郑庄公元年(前743年),武姜请求将制地作为共叔段的封邑,郑庄公说:“制地是形势险峻的地方,虢叔曾经死在那里。其他地方都可以听命。”武姜于是请求改将京城(今河南荥阳)作为共叔段的封邑,号太叔,世称京城太叔或太叔段。郑伯克段共叔段到京城后,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共叔段让郑国西部与北部边境地区,既听从郑庄公的命令,又听从自己的命令。作为试探,郑庄公并没有干涉,共叔段转而将这两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并进一步延伸到廪延。廪...
· 共叔段的后裔
共叔段的后裔作者:段青平关于共叔段的后裔,历来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以秦嘉谟a的《世本》中归纳的较为完备。秦嘉谟在《氏姓篇》郑姓中列有五氏:1、京氏,武公子段封於京,京城太叔,其後氏焉。2、共氏,共叔段後,有共仲。3、共叔氏,武公子共叔段之後。4、段氏,武公子共叔段之後。5、公父氏,武公子共叔段生公O滑,滑生公父定叔,楣父氏。共叔段的后裔之所以有如此多不同的氏姓,和他一生的流寓生活有关,因而他后裔在地域上的分布,当与他的逃亡路线有关。共叔段姓姬名段,生于郑武公十六年(公元前755年),他一生的事迹,在《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记载得比较完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公元前743年),为之请制,公曰:‘制,r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号京城太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