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关于夏承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中国词学有着怎样的贡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94
转发:0
评论:0
关于夏承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中国词学有着怎样的贡献,夏承焘,字瞿禅,1900年出生于温州。自师范毕业后,夏承焘开始了长达60年的

  夏承焘,字瞿禅,1900年出生于温州。自师范毕业后,夏承焘开始了长达60年的教学生涯,曾在我区任桥、瞿溪、梧田等地小学任教。他与潘鉴宗有着深厚的情谊,在瞿溪执教时常到潘家做客,是著名文学家琦君的恩师。夏承焘痴迷词学,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词学宗师”。

  经历

  14岁时,夏承焘考进永嘉省立师范(温州师范学校)。当时,尽管学校课目甚多,但热爱文学的他,仍在课余时间潜心于古籍经典的研读。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全部读遍。其中,他对诗词尤感兴趣,已能按谱填词,这就是他立志学词之始。

  师范毕业后,夏承焘无钱念大学,开始在任桥、瞿溪、梧田等地小学任教。在幽静的乡村里,夏承焘作了不少诗,“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少年时的得意之作。这期间,温州先后建立了慎社和瓯社两个文学团体。夏承焘积极参加,与同道切磋诗词,论辨阴阳,奠定了一生研治词学的基础。1921年,他赴陕西教育厅工作,后在西安中华圣公会中学任图文教员。1925年6月离开西安返温。

关于夏承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中国词学有着怎样的贡献

  1927年至1930年期间,夏承焘在温州九中任教。他的词学事业正是从这里起步。1927年下半年,夏承焘一到九中就在藏书楼发现了丰富的图书,令他喜出望外,一头扎进了书籍的海洋。那时的他,白天教书,晚上和节假日就埋头苦读,博览群书,其用功之勤,非常之人所及。在他的日记中常常有这样的记载: “兀兀终日,双目为瞀。” “竟日伏案,用心过劳,口舌为干。”据尚存的1928年下半年至1929年底的日记统计,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阅读、扎录的古今中外各类书籍达368种之多,创作诗文100多篇。

  夏承焘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后来却走上了大学的讲坛,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他的学问全靠自学,但他谦虚地说自己很笨。他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头上顶着竹册,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1930年下半年,夏承焘离开温州,到杭州之江大学任教,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高等学校教学生涯。在杭期间,他结识了龙榆生、朱疆村、马一浮、金松岑、唐玉虬等学者。在与这些良师益友相互问学析疑解惑中,夏承焘在词学研究和创作实践方面均获得显著提高。他陆续在《浙江大学学报》 《中国文学会集刊》 《词学季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

  琦君恩师

  从教60多年来,夏承焘教过无数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琦君便是其中一位。夏承焘是琦君的终生老师。1919年,琦君咿呀学语时,夏承焘刚从温州师范学校毕业,在瞿溪执教。彼时,他时常做客潘宅大院。夏承焘与潘鉴宗有着深厚情谊,是潘鉴宗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少年的琦君受父亲熏陶,对夏承焘有着无限敬仰之情。后来,琦君遵从父亲之命,到杭州之江大学读书,拜夏承焘为师,研习古典诗词。

关于夏承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中国词学有着怎样的贡献

  夏承焘在《希真生日嘱为诗》里写道:“我年十九客瞿溪,正是希真学语时。浮世几回华屋感,好山满眼谢家诗。”从中可见,夏承焘对少年琦君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潜在效应,对琦君学问的培养影响深刻。琦君接过了夏承焘古典文学这根棒,并把它嫁接到现代文学上,开出了一朵绮丽的花朵。夏承焘成为琦君终身难忘的恩师,更是琦君怀乡思亲散文中常忆念的亲人,如《留予他年说梦痕》 《吾师》和 《鹧鸪天———怀念夏承焘师》等,写夏承焘对自己作词、作文、作人方面的教诲,令她一生体味,受用无穷。正如琦君所说:“师恩似海无由报,哭奠天涯路渺茫。杖履追随成一梦,封书难寄泪千行。”夏承焘的为学、教书、做人,三十年的点滴师恩,是琦君无法忘怀的。

  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夏承焘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研究》 (后改名《文学评论》)杂志编委、 《词学》杂志主编、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

  在词学考订方面,他是中坚力量。他专注于唐宋词人数十年,旁搜博引史实或有关诗文资料,进行辩诬正误,积年累月而成《唐宋词人年谱》十种十二家,使唐宋十二词人年谱、生平事迹一目了然,部分难解作品亦得到妥帖的诠释,为当代词学研究开拓了新路,且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他还致力于词的音乐、格律研究,将《白石道人歌曲》中的旁谱进行破译,使这部仅存的宋词音乐曲谱资料得以流传于世。

关于夏承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中国词学有着怎样的贡献

  夏承焘晚年的词体创作,开始回归到自我抒情,也多了友朋唱和。其代表作有《鹧鸪天·到骨新恩是嫩凉》《天仙子·读陈龙川寿妇词》 《鹧鸪天·湖上答古津邀游太湖》。

  1975年7月,76岁夏承焘的赴北京疗养,从此开始了他生命中最后十年的治学与写作。这时期,他声誉日盛,又逢国家百废待兴,日渐呈现治世景象,一批学界、吟坛、艺苑的耆宿在久蛰之后,重新开始创作,展示他们一直被压抑着的艺术才能,并且发挥余热,作最后的传薪。全国各地,诗词创作的活动也渐渐开始复苏。夏承焘以其深湛的学问与卓越的才能,赢得推崇,终至被奉为“一代词宗”,确立了当代词坛上无人能出其右的地位。

关于夏承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中国词学有着怎样的贡献

  年华已老,椽笔未衰,在他健康情况尚好的时候,创作了许多晚年的佳作。其中犹以小令成就颇高,一些作品词律精深,格调闲雅,风味堪称入神。如《减字木兰花·乙卯秋日,北京诸词友邀游西山》 《减字木兰花·有怀西谛学兄》 《虞美人·潼关道中》 《水调歌头·游承德避暑山庄》等。

  夏承焘长达七十余年的词体创作,是二十世纪词坛的重要成果。他不仅继承宋词、清词的艺术传统,而且成功地创造了现代人特有的词境,在词风上也有所创新。这充分说明词体在新的文化与文学环境中,仍有很强的适应性,有继续发展的活力。 凝聚着夏承焘毕生心血的近千万字著作中,已出版的词学专著有近30种,未结集论文有百余篇,待整理出版的著作尚有多种。其中《唐宋词人年谱》 《唐宋词论丛》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都是有词学以来少有的巨著。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代表作为《夏承焘词集》 《天风阁诗集》,并写了独具特色的《天风阁学词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夏承焘在词学方面有着怎样的研究?有着怎样的特点
夏承焘先生词学研究的最大成就在于开创词人谱牒之学。20世纪以前,词学界对词人生平不予重视,史籍、词集中有关词人的传记多简约不详,各类杂书、笔记又往往传闻异辞,互相牴牾,或以讹传讹,不加考辨,以致许多词人身世茫然,无可究诘,不少作品亦因此隐晦不显,难以考稽。近代王国维撰《清真先生年表》,为考订词人行实导夫先路。但系统开创词人谱牒之学,奠定现代词学之科学基石,实从夏先生开始。早在30岁前后,夏先生即专心致力于词人研究,他旁搜远绍,精心考辨,匡谬决疑,积年累月而成《唐宋词人年谱》十种十二家,由此唐宋词人生平事迹若绳贯珠联,清晰可辨,信实可靠,部分难解作品亦得到妥贴的诠释。十种年谱问世以后,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赵百辛先生盛赞“十种并行,可代一部词史”;唐圭璋先生则誉之为“空前之作”;日本学者清水茂教授撰文指出:“今日研究词学,此必为重要参考书之一。”除词人年谱外,夏先生在词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多方位...
· 关于王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后世有着怎样的贡献
唐代时期,宗教迷信思想在社会上非常流行。宿命论和巫术害死了不少人。为了战胜愚昧和迷信,王焘立志总结我国医学成就,编医书,救民众。当时有人说:“阎王叫你三更死,不可留人到五更。生有时辰,死有死地。”王焘反驳说:“人之所以生病,大多是饮食无节制而伤脾胃,纵欲过度而伤元气;外感风邪而生寒热等。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怎么能说是阎王早就定下来的呢。只要注意保养,有病就医,人的寿命完全是可以延长的!”他一面进行反迷信宣传,一面悬壶济世,很快得到了人们的信任。《新唐书》,将《外台秘要》称作“世宝”,历代不少医家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所见不广,用药不神”,足见该书在医学界地位之高,其卓著的功绩是不言而喻的。王焘以一生的精力,为保存古医籍原貌和总结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留下了千古的美名。《外台秘要》成书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该书共40卷,分1104...
· 关于皇甫谧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在医学上有着怎样的贡献
意志品德残酷的社会生活环境,铸就了皇甫谧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并激励着后人。当他发奋读书,名声渐起时,周围的人就劝他修名广交,他认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提出了“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的观点,表达了他不与世俗流趣,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思想。《晋书·皇甫谧传》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皇甫谧姑母的儿子梁柳当了城阳太守,将赴任,人们劝皇甫谧为其饯行。他回答说:梁柳未当官时到我家里来,我迎送他时门都不出,吃饭时只不过上一点咸菜,穷人都不认为酒肉是好朋友。今天他当上了郡守,我若为他饯行,那就是看重城阳太守而轻视梁柳,不符合古人之道,我心中不安!医学贡献皇甫谧小时候,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含河南新安县)。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爱他。而皇甫谧自幼贪玩,无心向学,人们...
· 关于贾兰坡的评价是怎样的?对中国考古界有着怎样的贡献
贾兰坡一生著述等身,成果丰硕。从五十年代开始,贾兰坡院士参加、主持、指导了丁村河、西侯度、蓝田、峙峪、许家窑、萨拉乌苏、水洞沟和泥河湾等一系列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古人类学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先后发表了400多篇学术著作和文章,广泛涉猎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传统的源流、更新世环境与气候的变化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等诸多领域。五十年代,他对北京猿人的文化性质提出新的看法,倡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讨论,将周口店遗址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进而带动了全国旧石器工作的开展。七十年代,贾兰坡院士提出中国华北两大旧石器文化传统的理论,奠定了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的基础,从理论的高度探讨了世界范围内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和分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反应。近十几年来,他耄耋犹勤,提议更改地质年表,建立“人生代”,提出人类的历史应追溯到...
· 李谅祚是谁?对西夏有着怎样的贡献
李谅祚(1047年-1067年),即西夏毅宗,又名拓跋谅祚、嵬名谅祚,党项族。夏景宗李元昊之子,生母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西夏第二位皇帝,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至拱化五年(1067年)在位。李谅祚即位时才一岁,由其母没藏氏掌握朝政。毅宗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诛杀舅父没藏讹庞及其家族,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引用汉族士人景询等任职。他废行蕃礼,改从汉仪。他调整监军司,加强军备,并控制军权,使文武互相制约。又增设汉、蕃官职,充实行政机构。不断发兵侵扰宋边。拱化五年(1067年),诱杀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宋将。又企图征服河湟吐蕃,乘唃厮罗与辽朝失和,率兵直攻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先后收降了吐蕃首领禹臧花麻及木征等,巩固了西夏的南疆。他亲附辽朝,向辽进贡回鹘僧、金佛和《梵觉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