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历史:敬敏皇贵妃的葬地有何秘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0
转发:0
评论:0
清朝历史:敬敏皇贵妃的葬地有何秘密?,在第二次征讨噶尔丹时,年仅20岁的允祉就执掌镶红旗大营,参战打仗。康熙三十七

  在第二次征讨噶尔丹时,年仅20岁的允祉就执掌镶红旗大营,参战打仗。康熙三十七年(168年)他与皇长子允提一起被封为郡王。他是康熙帝众多皇子中最早封王的两人之一。他最突出的贡献是编书。他将康熙帝亲制的律吕历法、算学编辑成百卷的《律吕渊源》,他还支持并参与了《古今图书集成》的修纂工作,可以说是康熙帝最得意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众皇子中的佼者。康熙帝是一位善于以理止情的人,即使是心爱的皇子,犯了错误也不留情。但康熙帝觉得宗人府拟的是重了点,于是他从宽做了如下处理:允祉革去郡王爵,降为贝勒。辛保、马克笃、哈尔萨俱革职,鞭100,准其收赎。

  绥色自任侍郎以来,实心效力,从宽免罪,但从此不再让他管理王府事务。就因为提前剃了发,致使允祉在贝勒位上呆了11年之久,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晋封为亲王。这一剃发风波,反映了康熙帝对死去的妃子丧礼的高度重视,也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终康熙一世,再也未发生类似事件。妃园寝之谜。景陵的妃园寝不仅“之最”多,而且“之谜”也不少。那么,都有哪些谜呢?

  敬敏皇贵妃的葬地。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是怡亲王允祥的生母。章佳氏死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七月二十五日,康熙帝谥她为敏妃,雍正元年被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前面在讲景陵“首创帝陵葬皇贵妃”时已经讲了雍正帝为什么追封敏妃为皇贵妃的原因。清朝官书记载,敬敏皇贵妃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与康熙帝一起葬入景陵地宫的,这个日期与她死的日期相隔了24年。在这24年期间,敏妃的金棺是入葬了,还是停灵待葬?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入葬了,因为没有任何理由不人葬而长期停灵。

  那么她葬在了哪里?既然已经入葬了,为什么又葬入了景陵?如果没有入葬,理由是什么?她的金棺停在了什么地方?雍正帝有一道谕旨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雍正帝是这样说的:昔日皇考建设妃园寝为母妃等殡所。惟妃母一位,皇考曾降旨暂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俟入宝城。今钦遵皇考原旨,奉敏把母安于宝城内。在宝城内安放者只有敏妃母一位,应追封为皇考皇贵妃。谕旨说得很明白,敏妃死后没有葬入妃园,而是停灵于景陵琉璃花门以内的院内。人们对这道谕旨颇有怀疑。

  其一,景陵妃园寝内共葬了1个贵妃和11个妃,其中有4人死于康熙朝。比敏妃早死5年的孝昭皇后的妹妹温僖贵妃死后10个月葬人了景陵妃园寝,比敏妃早死3年的孝诚皇后的妹妹平妃死后4个月葬入了景陵妃园寝,比敏妃晚死12年的良妃死后3个月葬入了景妃园寝。为什么单单敏妃不葬入妃园寝而停灵景陵?其二,皇帝陵内衬葬皇贵妃的制度是雍正帝首创的,不是康熙帝创立的,所以康熙帝不会将敏妃葬入景陵的。退一步说,如果康熙帝想葬入妃嫔,温僖贵妃和平也应该比敏妃优先,因为她们俩都是皇后的妹妹,又都比敏妃死得早。为什么比敏妃死得早,地位又高的温僖贵妃和平妃不葬入景陵,反而想将敏妃葬入景陵这在情理上讲不通。其三,康熙帝已开创了皇后先葬地宫,地宫门不关,等待皇帝的制度。

  敏妃死时,景陵地宫内已葬入了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康熙帝既然想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为什么不直接将敏妃葬入地宫。何必停灵于陵院内,增加许多麻烦其四,如果确实想将敏妃葬入景陵,也不会停灵于景陵院内,而应该停灵于京城的殡宫。孝东陵的宁恋妃、端顺妃死后都曾停灵于京北的曹八里屯多年。其五,在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怎么停灵?那里既没有房屋,也没有地下室。金棺绝不会露天停放吧,那就得盖房子,建殡宫。在陵内建殡宫,可能吗?其六,康熙帝绝不会预知敏妃会在几十年后要葬入景陵而故意不将她葬入妃园寝,停灵于景陵。由此可见,雍正帝的谕旨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可是这道谕旨确实存在,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难道是雍正帝故意假造的谕旨,为他将敏妃葬景陵制造准备?这些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有个空地宫?《陵寝易知》是清朝守陵官员编写的带有工作指南性质的一部书。祭祀时,为了不将墓主人的葬位弄错,不仅画了葬位图,而且还编了一首葬位歌诀。这首歌诀是这样的:景妃园寝主位多、四十八位式如何?园寝门内左右审,左马贵人右嫔。二层端婉定妃位,西边熙嫔良妃对。十八阿哥三层东,紧挨成襄嫔宫。西边宜妃平忆是,宝顶相排如雁翅。四层妃位更尊严,纯惠温顺慧荣宣。五层尹贵和谨嫔,相接空卷十分准。

  伊布相隔新贵脉,通静穆色常在。六层文蓝二贵人、常瑞袁贵常在真。徐常石常常勒贵,寿常在券下相随。七层尹禄常在共,妙秀庆灵号答应。西边春晓治牛双,五位答应紧靠墙。若能熟悉此位歌,园寝奉祀不用说。根据《陵寝易知》上画的葬位图和上面的葬位歌诀知道,第五排东数第三个宝顶下的地宫是空的,没有葬人。为什么有空地宫?只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多建了一个,二是地宫内原葬有人,到后来迁走了。这个空地宫属于哪种情况?园内的宝顶地宫数是根据皇帝的妃嫔数建的,既不能少建,也不能多建,严丝合缝,可丁可卯,所以第一种情况不可能。不是第一种情况就只能是第二种情况,如把敏妃死后的葬地之谜联系起来考虑,第二种情况还真有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说敬敏皇贵妃开创了清代皇贵妃入葬帝陵的先例,敬敏皇贵妃的生平简介
在康熙的陵墓景陵的地宫中葬着康熙帝和他的四位皇后以及一位皇贵妃,这位皇贵妃生前地位很低,最终却葬入了帝陵,成为清朝第一个入葬帝陵的皇贵妃。她就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章佳氏为何能够入葬帝陵之中呢?一起来看一下。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参领海宽之女,原是满洲镶黄旗包衣,出身很低。在一次内务府选秀中,章佳氏进入了康熙的后宫,成为一名身份很低的庶妃。由于章佳氏身份很低,所以有关她的记载很少,她是哪一年进的宫也不得而知。章佳氏曾为康熙生下了一男二女,估计这位女子长得定是非常貌美,才会获得康熙的临幸。章佳氏为康熙所生的皇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在早年深受父皇康熙的喜爱,多次随康熙出行。但是,在康熙晚年胤祥卷入夺嫡斗争之中,成为四阿哥胤禛的坚定支持者。胤祥幼年曾经被四阿哥胤禛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过,在与四阿哥胤禛的接触中建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这也是胤祥支持四阿哥的重要原因了。虽然章佳氏为康熙生下了这位文...
· 敬敏皇贵妃
影视作品参考资料《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 母凭子贵的敬敏皇贵妃:被雍正帝追封且移葬景陵
皇十三子胤祥与雍正帝的关系非同一般,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形影不离,感情胜过同胞兄弟,雍正帝即位后,胤祥对皇上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成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今日湘妹子要和大家聊的就是胤祥的母亲敬敏皇贵妃。胤祥从小受敬敏皇贵妃的影响,敬敏皇贵妃教育胤祥要尊重长辈,尊敬兄长,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中,唯独他与各皇子相处融洽,在九子夺嫡斗争中,他实力强大,但不露锋芒。敬敏皇贵妃重视对胤祥的文化教育,胤祥也十分争气,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时常与皇四子胤禛一起吟诗作赋,康熙第五次南巡,胤祥随同,南巡途中胤祥的对联受到康熙帝嘉奖。对治国理政也得心应手,胤祥认为“水害不去,则田非吾田,尚何营?”雍正三年冬,胤祥总理水利营田事务,经过一冬春的实地勘查,从疏通河道,筑堤置闸,开引河,开挖入海直河,到区域田土疆界,开挖沟渠,他都详细规划,制成水利图进呈。经奏准,设立了营田水利府,将直隶诸河分为四局管辖。胤祥数次亲临指导...
· 康熙妃子: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的简介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年7月25日)参领海宽之女。本满洲镶黄旗包衣,初为宫女,康熙朝时无册封,为庶妃。生一子二女:和硕怡亲王允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被追封为敏妃。《陵寝易知》记:(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于景陵妃园寝),十三王母。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下旨将敏妃家合族人等由包衣拨出编一佐领,追赠其为皇考皇贵妃(仅其一人连升两级),并且开了妃子从葬帝陵的先例,将章佳氏迁葬于景陵。《清史稿》记追封迁葬敏妃缘由:"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清朝皇贵妃从葬帝陵系由雍正开创。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本满洲镶黄旗包衣人,参领海宽女。《八旗氏族通谱》记:章佳本系地名,因以为姓。逊扎齐镶黄旗人,世居马尔墩章佳地方,国初率子孙来归,天聪时授佐领。其长子苏尔泰,原任上驷院大臣。其次子达尔泰初任包衣佐领,因监造宫殿,议叙授云骑尉,卒,其子窴特袭...
· 被雍正帝追封并且移葬景陵的敬敏皇贵妃,实际是母凭子贵
皇十三子胤祥与雍正帝的关系非同一般,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形影不离,感情胜过同胞兄弟,雍正帝即位后,胤祥对皇上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成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胤祥从小受敬敏皇贵妃的影响,敬敏皇贵妃教育胤祥要尊重长辈,尊敬兄长,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中,唯独他与各皇子相处融洽,在九子夺嫡斗争中,他实力强大,但不露锋芒。敬敏皇贵妃重视对胤祥的文化教育,胤祥也十分争气,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时常与皇四子胤禛一起吟诗作赋,康熙第五次南巡,胤祥随同,南巡途中胤祥的对联受到康熙帝嘉奖。对治国理政也得心应手,胤祥认为“水害不去,则田非吾田,尚何营?”雍正三年冬,胤祥总理水利营田事务,经过一冬春的实地勘查,从疏通河道,筑堤置闸,开引河,开挖入海直河,到区域田土疆界,开挖沟渠,他都详细规划,制成水利图进呈。经奏准,设立了营田水利府,将直隶诸河分为四局管辖。胤祥数次亲临指导,修河造田,辟荒地数千里,募民耕种。因治理京畿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