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申国: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为申伯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06
转发:0
评论:0
申国: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为申伯国,申国,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为申伯国。周宣王时增封,仍留于宗周以西的申

  申国,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为申伯国。周宣王时增封,仍留于宗周以西的申国势力成为申侯之国,一说其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因位于宗周以西,故别称为“西申”。后申侯之女成为周平王之母。

  申国除西申国外,还有南申国、东申国之分,彼此关系及地理位置存在一定争议。一说由西申国增封而有南申国,南申国为楚所灭后形成东申国作为楚的附庸国;一说西申国增封后形成东申国,并无所谓南申国。

  周初受封

  申人的祖先为姜姓四岳之后。关于其姓,《左传·隐公元年》曾记载:"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国语·周语中》:"齐、许、申、吕由大姜。"韦昭:"四国皆姜姓。"申人在西周历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凡九王,均为周人镇守西部边陲之方伯;其居于周都丰、镐以西,并与秦国相邻,活动区域大致在今甘、陕交界的小陇山南麓地区。

  联姻王族

  西周后期,申国在周王室中任要职,如周厉王大臣"申季";且周厉王娶申女为后。按史籍《竹书纪年》中的记载,由于申侯具有经营宗周边陲的政治基础,和与周王室世为婚姻的政治地位,因此具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宣王改封

  周宣王时期,将申伯从郿迁封于谢,事见《诗经·崧高》与《诗经·黍苗》。此举一方面免除西申国在宗周以西的威胁,另一方面使申伯以天子之亲及辅国大臣的身份坐镇南藩,加强了周王朝对南方的经营。尽管如此,其支庶之族仍留于原封地,其君以申侯称之。

  灭亡西周

  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姬宫涅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太子姬宜臼被废,其母亲携之逃奔西申以求哥哥申侯之助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进攻西周王室并杀了周幽王,灭了西周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周名人申伯
简要介绍: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炎帝部落,姜姓,西申国公子诚,周宣王之母舅。谢氏始祖,南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西周外戚封于谢邑:西申国是西周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中国的西陲,国都在平阳(今陕西宝鸡眉县),周穆王(公元前1022-前975年)西巡时,君主因为协助周天子有功,被封侯,正式成为中国的诸侯,侯爵在“公侯伯子男”排第二。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1年)娶西申侯的女儿为王后,大舅子公子诚入朝辅政,辅佐周宣王“中兴”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宣王五年(前823年)六月间,猃狁(匈奴之祖先)为乱,侵略周朝边境。周宣王命元舅公子诚协同大臣尹吉甫前往征伐,猃狁战败溃逃,公子诚名震朝野。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因此周宣王又增封其为“申伯”,建立“南申国”。至于周宣王把谢邑册封给申伯的确切年代,在《竹书纪年》里面有明确记载:“宣王七年(前821年),王赐申...
· 申姓源于姜姓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周朝周宣王时给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记》等记载,商朝末期,原姜姓封国在今河北省卢龙一带的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后人居住在大河一带。周宣王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期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是为申氏。伯夷,名允,商王朝末期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君主的长子,炎帝后裔。在父亲死时,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嗣君,结果弟兄互让,相偕去周,投奔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西伯侯逝世后,周武王姬发举兵伐纣,伯夷和叔齐二人叩马而谏,以为父丧时期用兵,是不孝、不仁。周武王则严辞拒之。经过著名的“牧野之战”后,商纣王,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齐二人避逃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不食周粟”而饿死。宗同源,一氏两居,在姓氏史学上称皆申氏正宗,其后裔族人皆尊奉...
· 申姓源于姜姓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周朝周宣王时给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记》等记载,商朝末期,原姜姓封国在今河北省卢龙一带的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后人居住在大河一带。周宣王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期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是为申氏。伯夷,名允,商王朝末期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君主的长子,炎帝后裔。在父亲死时,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嗣君,结果弟兄互让,相偕去周,投奔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西伯侯逝世后,周武王姬发举兵伐纣,伯夷和叔齐二人叩马而谏,以为父丧时期用兵,是不孝、不仁。周武王则严辞拒之。经过著名的“牧野之战”后,商纣王,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齐二人避逃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不食周粟”而饿死。宗同源,一氏两居,在姓氏史学上称皆申氏正宗,其后裔族人皆尊奉...
· 受封曹国以国为氏
出自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盼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国。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曲阜东南)。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 申姓源于姜姓二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吕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夏王朝时期,有炎帝的后人吕氏一族曾被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一带)。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敕封伯夷的后裔在申地(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时,该吕氏一族被迫放弃吕地,迁居于申地。当时的申地在长江下游近海口一带的申江平原,即扬子江(黄浦江)两岸地区,扬子江时称“申江”,因此史称该族为“申吕”。申吕一族于西周中期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国,史称申吕国,为伯爵,国君因称申伯吕。在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三十一年~周桓王姬林九年之间(楚武王熊通元~十三年,公元前740~前711年),楚武王率大军侵入e地(今河南内乡与陕西商州之间),兼伐申吕国。当时周平王曾派军保护申吕国,结果被楚武王击败王师,申吕国被楚国吞灭。从此熊通趾高气扬,开始称王,并恃强与周王朝以及姬姓诸夏抗衡,史称楚武王。之后,楚武王以申吕国之地为太子熊赀之保(封邑、私军之地),申伯吕成为楚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