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康雍乾三朝元老张廷玉是怎么倒台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6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康雍乾三朝元老张廷玉是怎么倒台的?,张廷玉是清朝康雍乾三朝元老,在雍正元年加官为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所以他

  张廷玉是清朝康雍乾三朝元老,在雍正元年加官为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所以他也就是乾隆帝的老师。作为典型的中国士大夫,做官做到如此也算是实现“兼济天下”的梦想。最可贵的一点是,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黄庭坚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也是他为官50年,历三朝而不倒,最后成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的原因。然而,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做到如此的张廷玉,最后竟然也难逃被皇帝治罪抄家的命运,而治罪的原因不仅仅是对皇帝不敬,更重要的是犯了中国古代庙堂之大忌——朋党。

历史上康雍乾三朝元老张廷玉是怎么倒台的?

  张廷玉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张家在明朝时就世代为官。从张廷玉父亲张英开始,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张英本身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张廷玉本人也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作为汉人的张廷玉奉旨习满文,御试满文一等第一,自称“得清书奥妙,同习之人实无出余右者”。

  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终于成为了清朝的省部级官员——礼部尚书,更重要的是他加官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中国自古崇尚尊师重道,成为帝王师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大儒和士大夫无上的荣耀,可见雍正对张廷玉的看重。到后来雍正甚至离不开张廷玉,成为皇帝的左右手。

  例如,每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全都交给张廷玉处理,事后雍正说:“彼时在朝臣中只此一人。”张廷玉自己也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二、三次,习以为常。

  雍正五年,张廷玉生病在家,雍正对近侍说:“朕连日来臂痛,你们知道吗?”近侍们吃惊。雍正则说:“大学士张廷玉患病,非朕臂病而何?”如此看来对其的器重,把他当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张廷玉深知当官不易,因此一生谨小慎微,恪守黄庭坚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在雍正十一年,他的长子张若霭曾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惊惧失措”,怕被以此为借口诬告自己,便请求皇帝降低其子的名次,遂改为二甲一名。

  张廷玉年过花甲时,还要主持当时最浩大的文化工程:修《明史》。等到第三任老板乾隆上台的那一年,张老干部已经64岁,《明史》也修完了,他认为自己辛苦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于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已经是76岁高龄的老张,终于给皇上递交了离退休申请。依照情理来看,一个76岁的德高望重,任劳任怨的老干部申请离退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早有明定:“大夫七十而致仕”,所谓“致仕”,就是退休。即从法定年龄来看,古代高级干部的离退休年龄是70岁,他已经超过了6岁。但另张廷玉吃惊的是,乾隆拒绝了。

  乾隆说:“卿受三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一心想要告老还乡的张廷玉失了方寸,回答说:“配享的大臣,不见得都得干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许刘基回了老家。”

  张廷玉没想到,他的这句触动了乾隆的逆鳞。原来刘基是明初开国功臣,但后来朱元璋过河拆桥,让他退休,后来又偷偷派人下毒,把他毒死了。乾隆认为,张廷玉分明是心怀不满,用这个典故讽刺自己对功臣不够意思。然而这仅仅是张廷玉错误的开始。

  随着张廷玉年龄增长,说话经常颠三倒四,乾隆也终于答应让他退休。然而当时的朝中形成了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两位顾命大臣为首的两派。鄂党的一位重要人物——大学士史贻直,在乾隆面前进谗言,说张廷玉这个人不够忠诚,又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没有资格配享太庙。配享太庙是雍正帝给予张廷玉的赏赐,张廷玉极为看重这个名誉,担心在他退休之后,乾隆听信诸如史贻的谗言撤销这个赏赐,便做出了第二个昏庸的决定:让乾隆写保证书,保证不更改雍正的遗嘱。

  乾隆帝对此十分不悦,认为这分明是在质疑自己的人品。然而乾隆看在是自己的老师的份上,打算送佛送上西,便答应了下来。这一下让张廷玉大喜过望,也冲昏了他的头脑。乾隆原以为,如此施与“特恩”,第二天一大早张廷玉肯定早早前来谢恩,便早早的等在那里。然而张廷玉因为年老体弱,不便奔走便让儿子第二天替他去谢恩。这一下,乾隆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了。这是张廷玉犯下的第三个错误。

  乾隆被“放鸽子”后,马上命军机大臣写了一道圣旨,令张廷玉“明白回奏”!

  当天写旨的军机大臣恰好是张廷玉的门生,叫汪由敦。汪由敦知道张廷玉可能要倒大霉了,因此连忙派人跑到张府告密,让张廷玉好有所准备。

  不料这事弄巧成拙,张廷玉看来是被吓糊涂了,犯了第四个也是更大的错误: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他就勉强支撑着,跑到了宫中,跑到乾隆面前,去叩头请罪。

  这真是一个再愚蠢不过的举动了。按常理,乾隆皇帝的谕旨第二天上午才能发到张家。张廷玉的这一举动分明是告诉了皇帝,你身边有我的人。乾隆对朋党极为敏感,心想:军机大臣当中,居然有人敢于泄露朝廷机密给你,我救不了老师你了。

  “杀意”已起只差由头,恰在此时,张廷玉举荐的官员朱荃犯了贪污罪,正好给乾隆以把柄,便下旨收回了三代皇帝对张廷玉的一切赏赐物品,以示对张廷玉的惩罚。乾隆深知自己老师的清廉,便特别吩咐抄家的官员借这次没收行动查张廷玉有没有对本朝不利的言语和文字,好持以把柄判张廷玉重罪,但结果让乾隆失望了。

  虽然这次没有达成乾隆的心愿,但这次“浩劫”相当于对张廷玉“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所谓张党也树倒猢狲散。然而历史上确有张党和鄂党,还是帝王臆想出来的幻觉?这些都不重要,只要犯了龙颜,这忠贞的三朝元老,哪怕一生谨小慎微也难逃中国古代朋忌的牵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重用的牛人:三朝元老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决定出兵征讨。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折阅办理等。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
· 清代三朝元老张廷玉: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重用的牛人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决定出兵征讨。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折阅办理等。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
· 历经康雍乾三朝,张廷玉为何屹立不倒?
名门之后以“忠”事君张廷玉乃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张英曾做过康熙太子的师傅,也是康熙朝宰相,为官清正廉洁,从不仗势欺人。张英致仕(退休)前一年,张廷玉考中进士,并被选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储备干部),从此踏上了长达五十年的仕途。如果将张廷玉五十年的为官生涯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康熙朝就是他从政的源头,雍正朝则是他为官风生水起、大江奔流的时期,到了乾隆时期,这条河流虽也奔流,但场面已是缓缓流淌,再难掀起什么浪花来了。雍正是一位立志改革的君主,能在雍正手下任职并不容易,稍有纰漏便有生命之虞,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年羹尧、隆科多居功自傲,最后被赐死,就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是如何获得雍正信任的呢?首先有一个前提就是,张廷玉在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储的斗争中并未倒向任何一方,这是雍正对张廷玉没有成见的条件,也是雍正保留这一前朝大臣的主要出发点。再有就是张廷玉才思敏捷,能揣摩、把握雍正的心思。这...
· 康雍乾三朝老臣张廷玉是什么下场?为何不得善终?
配享太庙的张廷玉为何不得善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张廷玉是康雍乾三朝老臣,一生兢兢业业、尽瘁鞠躬。历任任刑部侍郎、“三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之职、雍正的顾命大臣,可谓位极人臣。但在乾隆朝因为种种原因被剥夺了伯爵,取消了配享太庙的资格,也就是所谓的不得善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有乾隆帝的问题,也有张廷玉的原因。大家知道,乾隆是极为清高自负,有极强能力素质的帝王。他为自己总结“十全武功”,自诩“十全老人”,自高自大自傲到了极点。乾隆这种心高气傲、居高临下、目空一切的心气,自然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为展示自己的才能,他总是要找一个参照系来抬高自己,而这个对象必须是有极高威望、影响也要足够大的人才行。这样三朝老臣、位极人臣、先帝遗命、配享太庙、又有顾命大臣之誉的张廷玉就进入了他的法眼。这里面也有抑汉扬满思想的影响,康熙、雍正虽然也有这种思想,但还是重才能的。而乾隆非康...
· 张廷玉明明是三朝元老,为什么退休前被康熙大骂?
张廷玉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名家,他的父亲张英是康熙时期大学士,是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二十九岁高中进士,并被点为翰林。三十三岁那年,被康熙看中,认为他持重得体,成为康熙皇帝贴身低等。四十五岁时升为礼部侍郎。康熙去世,雍正登基,见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迅速升他为礼部尚书。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难伺候的皇帝,对科举出身的汉族大臣尤其缺乏好感,而对他却一见如故欣赏至极。不论大事小情都要和他商量,凡有谕旨均由他缮写。雍正与他君臣相得十三年,君臣感情至好,甚至一天也不能相离。雍正五年五月,张廷玉生了一段时间病,雍正说:我连日臂痛,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此事传开为一时佳话。雍正末年,张廷玉回家省亲,皇帝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以上皆见《张廷玉年谱》)深情义重之态,形于辞色。雍正为表达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