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马光为什么要将河湟地区割让给西夏?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84
转发:0
评论:0
司马光为什么要将河湟地区割让给西夏?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宋神宗驾崩后,司马光主持朝政,他出手凶猛,一下子就废除了一多半的新法,但还有

  宋神宗驾崩后,司马光主持朝政,他出手凶猛,一下子就废除了一多半的新法,但还有“四害”未除。这“四害”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青苗法、差役法、将官法、与西夏重新议和。

  如果说司马光废除将官法还有情可原,那么在“与西夏重新议和”的问题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原来,为了与西夏和好,他想把王安石用无数将士鲜血换来并苦心经营多年的河湟地区送给西夏,以示诚意。

  此令一出,群臣都懵了,苦苦相劝,“割让土地,事关重大,我等无权决议。就算要割让土地,也应该找个专业人士问一问。若那些土地真的没用,再割让不迟。”司马光一听,言之有理,于是请来了久居西北的将领张路。

  史料记载,张路听说司马光要割让河湟一带后,彻底疯了,抱着地图就来找他。看完地图,司马光恍然大悟,再也不提此事,“与西夏重新议和”也只能寻找其他途径解决了。

  司马光连地图都没看过,就敢如此大放厥词地要放弃土地,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只能说此时的司马光为了废除新法,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

  不久,西夏的大梁太后病逝,惠帝李秉常再次亲政。李秉常是个坚定的“”,根本不想与宋朝开战,便主动示好,请求休战。得知敌人“服软”,司马光甚是高兴,与西夏重新和好。虽然这种和平仅仅延续了七年,但不管怎样,司马光眼中的“四害”算是解决掉一个。

  至此,废除差役法和青苗法也要被提上日程了。然而,司马光惊讶地发现,废除这两法要难得多,因为有个人始终跟自己唱反调,那就是刚刚回朝的苏轼。

  经过了民间的“洗礼”,苏轼已经从当年那个不解民情的官员蜕变成体贴百姓的好官,他认为差役法利国利民,于是全力反对废除,且常调侃司马光,“您这么做,就像两个鳖互踢一样。”司马光不懂其意,问:“两个鳖不能互踢吗?”苏轼回答:“就是不能互踢啊!”至此,司马光才明白,苏轼是把自己这番举动嘲讽为两个短腿互踢的土鳖,看着挺用力,实际根本踢不着对方。

  司马光大怒,跟苏轼争论起来。苏轼叹了口气,说起当年的事。宋英宗时期,为了对抗西夏大军,宰相韩琦建议在陕西一代征召百姓,刺字为军,让他们开赴前线,与敌人作战。司马光强烈反对,因为这些士兵没有训练过,就是一群炮灰。可韩琦一意孤行,结果军队死伤无数,还助长了西夏的嚣张气焰。苏轼说得口干舌燥,司马光就是铁了心,非要废除差役法。苏轼气极了,下朝回家后大骂:“司马牛!司马牛!这个司马光真是一头倔牛!”

  虽然苏轼为司马光起了外号,但也没改变什么。司马光还是力排众议,废除了差役法。消息传到江宁府,王安石在确认无误后,无奈道:“此法一罢,天下事尚可为乎?尚可为乎?”说完气得往床上一躺,不吃不喝。没过多久,王安石在悲愤交加中不甘心地闭上了双眼,就此病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真实的宋仁宗“盛世”:割让给西夏国大片国土
说宋朝,当然要说大家公认的宋朝最好的宋仁宗“盛世”,宋朝的其它年代更是无能。庆历四年年(1044年),几千万人口的北宋终于向40万人口的小国低下屈辱的头颅,达成庆历和议。1、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银五万两后来改为25万两。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庆历和议岁贡75万2千两。计算如下:得从李元昊主动要求称宋帝为父说起。别以为这是西夏服软,实则是元昊耍赖---“中国事夷狄,称“男”(儿子)则为卑;夷狄事中国,称“男”则为亢。故不书石晋所称,所以为中国讳。兹直书之,所以著元昊之悍也。”《西夏书事》。说白一点,夷狄跟我族不同之处在于,夷狄对中国称“男”(儿子)不是自卑乃为高傲!元昊一边称是宋帝儿子,一边又上书自称是宋朝祖宗,明目张胆的玩弄宋人。“元昊所遣如定(使者)等已于紫宸殿朝见,窃闻所上书中有‘吾祖’之称,此西人玩侮之甚。古者夷狄,单于、...
· 六角高赖是怎么与幕府爆发冲突的?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1478年)六角行高受幕府任命为近江守护,第三度出任守护之职,双方的关系逐渐缓和下来。在之后十一年的时间内,六角高赖(行高)对近江建立了牢固的统治。高赖对幕府表示顺从,但幕府下达的指令却并不完全执行,如幕府要求归还寺社领地的命令高赖就采取强硬态度没有理睬,当时守护和国人利用手中的实力把朝廷和寺院的庄园转换成自己私有领地从而扩大自己实力的行为很普遍。随着六角氏势力的扩张,不仅是寺社的领地连多数将军直属臣奉公众们的领地也都被没收,甚至还出现了奉公众因为失去领地而被饿死的情况。这迫使幕府将军足利义尚下定决心亲征。(1487年),义尚以南近江的六角高赖无视幕府权威,强央的寺社领为由,发兵讨伐六角军,九月十一日,前锋伊势备中守贞陆带领几千人抵达近江坂本,九月二十日,在坂本粟田郡布阵的义尚军势开始进发,甲贺的土豪担任六角军先锋,利用忍者,夜袭将军义尚的本营,导致足利军大乱。十月,幕府方的斯波义宽及其...
· 黄河文化—河湟“花儿”红似火
当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河湟流域群山含黛碧水泛绿之时,已是农历四五月间。被漫长冬日禁锢半年之久后,一种叫做“花儿”的古老民歌张开翅膀,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自由翱翔。在碧绿的田野里,在高高的山岗上,在悠闲的小园内,在舒心的茶社间,“花儿”在汉、藏、土、回、撒拉、蒙古、保安、东乡等兄弟民族的心间怒放。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个家。刀刀拿来了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连死亡都奈何不得,河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西北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几百年来花儿一直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的七八个民族中代代传唱,绵延不绝。而流传于青海的河湟“花儿”,更是青海各族人民心头盛开的一朵艳丽奇葩,她形象地表达了老百姓的爱情,逼真地反映了人们的心声,是广大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水是生命之源,江河哺育了人类文明。得到黄河及其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滋润的青海东部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
· 董贤是谁?汉哀帝为什么要将皇位让给董贤?
董贤是谁?汉哀帝为什么要将皇位让给董贤?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哀帝登基,曾烜赫一时的王氏集团受到了重创。而新贵丁、傅及董氏三门宛若平步青云,兴盛之速让人瞠目。丁、傅都是哀帝的母系外戚,裙带关系在大汉朝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一种历史传统。而董氏的兴起则显得格外突兀。董氏皆因为一个娇美如花的好男儿董贤,而一跃成为天下第一的门庭,更一度让哀帝起了禅位之心。董贤之父董恭在成帝后期担任御史,董贤任太子舍人,都不是重要官员。但成帝的太子是从定陶远道而来的刘欣,在京城没有心腹。这样作为太子属官的董贤便有了亲近之机。这一天,董贤在殿角下报时辰,哀帝透过窗棂看到了清秀的董贤。只见他“美丽自喜”,刘欣一看便心生爱意。居然有此绝貌男子,心动不已。便问:“是舍人董贤吗”?看来刘欣对于清秀的董贤早有留意,只是一直没有接近的机会。这一次报时辰不过是给了两人亲近的机缘。一接触,刘欣更开心,拜黄门郎。自此...
· 《河湟》原文翻译赏析
《河湟》原文翻译赏析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译文: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注释:⑴河湟:指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湟水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青海东部,流经西宁,至甘肃兰州市西汇入黄河。《唐书·吐蕃传》记载:“世举谓西戎地曰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