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三桂如果答应康熙削藩,他的结局会如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9
转发:0
评论:0
吴三桂如果答应康熙削藩,他的结局会如何?,想必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吧!吴三桂此人可谓是经历了明、清两代王朝,同时也起兵叛乱

  想必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吧!吴三桂此人可谓是经历了明、清两代王朝,同时也起兵叛乱了两代王朝,吴三桂的名声并不是多好,历来都被世人所厌弃的人。小编认为如果大家想到了叛乱,大概也就会想到了这个叛乱了两个王朝的人吧!在吴三桂的一生之中,大概也就是两次的叛乱让大家记住了这个不仁不义之人。在当时的中国,文人都研学儒学,素来以仁义道德作为立身之根本,所以吴三桂历来都是被当作了一个负面的教材。

  吴三桂的本事也是非常的大的,要不然也不会委以重任,但是两次的叛乱还是让他名声大减,身败名裂。在吴三桂的第一次叛乱,好像还是能够理解的。在当时的明朝对于忠义理解的还不算深入人心,而且吴三桂是一个追求仕途的人,当时的明朝的统治可谓是已经接近了土崩瓦解的地步了,再加上李自成又把吴三桂的父亲囚禁了起来,自己的妻子和宠妾也被李自成所霸占了,吴三桂对李自成也是怀恨在心。就算自己不谋反,也不会受到重用。

  第二次谋反并不能够被理解了,反而让吴三桂的名声大减,被世人说成了反贼。当时的吴三桂为一方的藩王,势力非常的大,而且拥有众多的军队,康熙便十分的担忧吴三桂,曾经要求吴三桂削潘,只要吴三桂削潘,便可保吴三桂一辈子荣华富贵,吃穿无忧,而且吴三桂的子子孙孙也可以永世享用俸禄,一辈子荣华富贵。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吴三桂同意削潘,就会一辈子荣华富贵吗?其实不然,就算吴三桂同意削潘,也是会不得善终的。

  其一,吴三桂的野心是非常的大的,而且还背叛过自己的君主,即明朝的李自成,同时吴三桂又帅一方的藩王,势力是非常的大的,还手握重兵,显然已成了威胁康熙地位的一大祸患。所以,康熙是想尽了办法来削弱吴三桂的势力,并借机杀了他。康熙许诺吴三桂的一生荣华富贵,也只是一个削弱吴三桂势力的借口。因为康熙曾经说,吴三桂不管是同意削潘,还是不同意削潘,吴三桂还是会反。所以,就算吴三桂同意削潘,也是不得善终的。

  其次,就算吴三桂答应削潘,可是他手底下的人会答应吗?显然不会答应。吴三桂只要是以利益的关系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集团。如果这个利益一旦断掉,他手底下的这些人必然是不会愿意的,与其说是吴三桂不肯放权,还不说是他手底下的这些人不肯放权。与其说是吴三桂要谋反,还不如说是他手底下的这些人逼迫吴三桂谋反的。如果吴三桂真的同意削潘,那么手底下的人必然会找另一个来代替他,反而吴三桂是不得善终的。

  小编认为吴三桂就算是答应了康熙削潘,其结局是必然不会得到善终。一方面是康熙对其的担忧,一心的要除掉吴三桂。另一方面又是为了维护一个庞大集团的利益而不得不反。所以就算吴三桂想要安度晚年,同意削潘,但结局仍然不会得到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时期,吴三桂如果接受削藩能善终吗?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吴三桂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提起吴三桂,他露出造反想法的时候,其实清廷十分重视他的,他获得了朝廷的极大信任。那时清廷给他极大的权力和待遇,如果他不暗中招兵,增长自己的实力的话,也不会被朝廷所猜忌。虽然每一朝代的开国皇帝都会有一个毛病,对开国功臣猜忌,削弱他们的势力,不会让他们有一个好的结果。但吴三桂并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因为他是汉人代表,如果除去他的话,那意味着将失去汉人的信任。那时吴三桂如果接受了对方,会得到一个好的结局吗?那时朝廷对他也是很好的,那为什么他会选择造反呢,小编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权力过大古代社会,每当男子手中握有权力的时候,都不会把权利给放弃,不断的想要抓紧权力。甚至会有更多想法,因为大家十分清楚,这世间本来没有真实的天子,只要实力够强大,能够打败别人就是天子,当权力在手的时候,谁都会有造反...
· 削藩
?韩信本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再加上这些年在江湖上的闯荡,让韩信变得有些油滑,懂得如何在人生游戏的规则之内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虽然在有些事情上,韩信做得并不完美,比如两次逼刘邦封他为王并加实地,导致刘邦对韩信的好感度大幅下降。其实韩信并非不知道乘人之危而要挟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但韩信两次这么做,只能有一个解释:他完全把刘邦当成自己的亲人,就像在父亲面前撒娇耍赖的儿子一样。不过韩信对刘邦的信任,在灭楚之后,刘邦跑到定陶大营强夺韩信兵权时,基本上烟消云散了。在这个时候,韩信已经基本摸清了刘邦对他的态度,在刘邦眼中,他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论私交是没有的。韩信不是傻子,他早就从刘邦屡夺其兵权上看出刘邦对他的防范心理,只是韩信太重感情,依然相信刘邦还把他当成自己人,“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结果刚灭掉项羽,刘邦就耍了两个手腕,一夺其军,二改齐为楚,削弱了韩信的实力。刘邦分封韩信居楚,表...
· 削藩政策
汉朝刘邦建立汉朝后,推行“郡国并行制”,除了皇帝直属的“王畿”以外,并将其他的领地分封给各个兄弟成为诸侯王;而刘邦驾崩后,吕后家族发动“诸吕之乱”,虽被平定,但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引起祸根。汉景帝纳晁错之言削藩,引发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即将诸侯封地在其死后分封各子,而不再由一个王子继承,造成诸侯数量大幅增加但各人的封地面积则大大减小,于是有效削弱了地方势力。晋朝淝水之战后,晋孝武帝司马曜拜自己的亲弟弟司马道子为司徒、录尚书事,委以朝政大任,排挤把持朝政并占据扬州战略要地的陈郡谢氏家族。司马道子与太原王氏家族的王国宝等人联手谤毁谢安,迫使谢安离开朝廷,出镇广陵。不久,晋孝武帝又乘谢安派出的北伐军被慕容垂击败之机,削夺谢安的军权,任命司马道子为扬州刺史、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原来谢安卫将军府的文武部属皆拨入了骠骑将军府。再后来,谢安之侄谢玄的北伐军在中原因丁零人翟辽的势力而陷入胶着...
· 三藩之乱结局:为什么吴三桂最后会输?
康熙平三藩之乱康熙平三藩之乱在历史上也可谓是赫赫有名。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康熙王朝》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首先,是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之后,康熙立即在全国范围之内公布其罪状,处死其在京之子,并且停撤尚、耿二藩,对于精忠在京诸弟,仍处宽容措施。此后,耿精忠、尚之信、王辅臣一一反清,康熙始终进行招抚,称其变乱为“无知被惑”,表白说自己绝不是食言,会保持对他们的态度。第二,在军事上,康熙制定了一套准确与周密的作战计划。在一方面,他派遣将士分赴常德、四川、荆州、安庆,以阻截吴军以及割断吴、耿联系;在另一方面,他积极部署后方,以山东兖州、山西太原为后方军队的集中点。变乱发生后,吴军来势凶猛,迅速攻陷岳州、衡阳等地。后耿精忠据福建反清,继而陕西提督王辅臣亦在吴三桂的诱引之下反清,占领平凉,和进攻四川的吴将王屏藩互相呼应。数月之间,陕、甘...
· 如果是朱标继位也着手削藩朱棣还会造反吗
由于皇太子朱标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便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承继大统,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位为帝,是为明惠帝。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惠帝继位后,感觉自己的叔叔们权利过大,尤其是兵权,为中央政权威胁过大,于是开始着手削藩,却逼得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扯起造反大旗,且朱棣认为,太祖驾崩后,自己是诸王之长,皇位原本是属于他的,最终经过四年时间,朱棣成功夺取皇位。试想,如果是朱标继位,也着手削藩,朱棣还会造反吗?还能造反成功吗?朱标和朱棣曾经关系很不错!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封其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封其他的儿子各自为王,其中朱标之四弟朱棣被封为燕王。朱标与朱棣的性格和才能大不相同,在民间传说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朱元璋举行阅兵式,朱标、朱棣陪同在侧。阅兵场上万马奔腾,那些马尾巴由下垂而飞动。朱元璋见景生情,龙颜大喜,随口说了“风吹马尾千条线”,作为上联,令朱标和朱棣对出下联。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