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清宫御厨,乾隆饮食的七个秘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7
转发:0
评论:0
揭秘清宫御厨,乾隆饮食的七个秘密,在清朝的时候,御膳房的厨师可以说是一等一的美差,为何这样说,因为他们基本上每

  在清朝的时候,御膳房的厨师可以说是一等一的美差,为何这样说,因为他们基本上每人只做一道菜,而且待遇优厚,隔三差五还能收到皇帝的赏赐。

  我们以努尔哈赤的厨师雅咯穆为例子,他就是著名的宫廷菜“黄金肉”的制作者,他老了之后,手艺传给儿子,儿子进入御膳房,儿子老了,又将制作黄金肉的手艺,传给了孙子,孙子又成了御厨。总之一句话,只要清朝不倒,这个御厨的位子,谁也动不了(因为技术都是保密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随着慈禧去世,清朝灭亡,溥仪被鹿钟麟从紫禁城赶了出来,御膳房也是在一夜之间就散伙了。

  厨师也要生活,1925年,一位姓赵的御厨,伙同几个御膳房的厨师,开了一家仿膳饭店,生意一下子竟火遍了京城。

  以前的时候,谁要打听紫禁城御膳的情况,那是要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被砍头的,可是清政府倒台子后,食客来到仿膳饭店,关于皇宫御膳,那就是众人大谈特谈的话题了,通过几位御膳房御厨的叙说,食客们也就知道了御膳房的真实情况,以及清宫帝后关于饮食的秘密……有道是,民以食为天,下面小编就给您说一下,清宫御膳房的厨师都讲了哪些紫禁城关于吃的秘密?

  1、清宫御膳房真正做菜的没有多少人

  御膳房的人数在乾隆朝之前,始终是不固定的,到了乾隆朝的时候,人数被固定在4950人。可是真正干活的人数不超过300人,这些人包括:庖长4名,副庖长4名,庖人15名,底下还有拜堂阿、领催等等……

  2、大臣们吃满汉全席(延臣宴,皇帝有功劳的大臣来参加)的时间,只是三刻(45分钟)而已

  我们从影视剧中看到的满汉全席,是要吃三天三夜的,可是根据《翁同龢日记》上的记载:当时满汉大臣们入席后,先吃点心,接着皇帝一道接一道地赏菜,每赏赐一道菜,臣子们跪地叩一次头,三刻(45分钟)后,延臣宴结束,大臣们各自回家。

  3、祭祖的黑猪要闷死

  清朝皇帝要祭祖,可是黑猪却不能用刀子杀死,因为杀死的猪肉猪血外流,就等于不是“全活”的猪了,祭祖的猪要被闷死,然后肢解,下锅煮熟,元旦祭的时候,要将肢解的猪再拼回完整的样子,摆在桌子上,用其祭奠先祖。

  4、端午节乾隆桌子上的粽子摆成了山

  1753年也就是乾隆18年,紫禁城过端午节的时候,乾隆皇帝的膳桌上一共摆放着1276个粽子,而皇后的桌子上,摆放着400个粽子,其他重要的王公大臣的桌子上,一共摆放粽子650个粽子。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粽子是光看不能吃,只为摆样子的。

  5、皇宫熬腊八粥的时候,要围着铜锅念经

  清宫有一份膳食单,记载着雍正年间腊月初八熬制腊八粥的情形,皇宫熬制腊八粥与平民百姓家熬制腊八粥,那绝对是不同的。因为会请八个,围着铜锅念经。小编认为,腊八粥被念完经后,估计还是腊八粥,它不会因为几段经文,就变成腊九粥的。

  6、皇帝过中秋供桌上有一样东西不能吃

  皇宫中过中秋,在“月光码”的供桌上,摆放着许多的干鲜果品,西瓜、黄豆角等供品,可是作为主供的彩画圆光大月饼(重十斤)却不能吃,需要阴干储存,放到除夕吃团圆饭的时候,皇室人员才可以享用。

  7、浴佛节吃结缘豆

  浴佛节(四月初八)这日,清宫要煮豆一万颗,分别是青豆3333颗,黄豆3333颗,扁豆3334颗,煮熟后要撒上盐,帝后两个人各分得一千粒结缘豆(青豆333颗,黄豆333颗,扁豆334颗),其余的8000颗豆子,分给众位嫔妃。结缘豆的意思是广结善缘,比喻今生我们要好好相待,来生还手拉手当一家人,做好朋友——这10000颗豆子,难道就能消灭可怕的“宫斗”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往事都随风而去,从御厨口中传出的清宫饮食的秘密,真的可以让我们得到甚多生活的真谛,处事的学问,以及成功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隆御厨:张东官的生平事迹简介
张东官,原是苏州织造普福家里的一名厨役,尤擅织造官府菜。清朝康熙、乾隆二帝酷爱游江南,苏州是他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每每皇帝出游,各地官府都会派出精英厨师为皇帝献艺,张东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乾隆的法眼。乾隆皇帝在30年南巡时品尝了他做的菜后,赞不绝口,回京时,也把他带回了北京,成为御厨,安排他在长芦盐政西宁家里住。据《乾隆江南节次照常膳》记载,乾隆的第四次南巡是乾隆三十年的正月十七。在翻看《乾隆四十八年正月膳底档》的同时就会发现有一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尤其高的人,而这就是张东官。在乾隆皇帝的每日膳单中,打头菜(第一道菜)的必是署名张东官和双林俩位。就是在明园和避暑山庄等地都是由张东官为乾隆皇帝备膳。在档案中还记录有多次下旨指明张东官添菜的记载。在正月十一到二十八这短短的时间里,张东官名字总共出现了27次,皇帝算得上是顿顿饭离不开张东官。"正月十一日未正,同乐园进晚膳。用填漆花膳桌,摆肉丁酒...
· 清宫御膳——改刀肉
改刀肉是由清宫廷御膳厨师刘一刀创建。相传道光皇帝吃腻了宫廷御膳的满汉全席,想换个口味,交待到膳房,御膳主厨刘师傅想到了竹笋鲜嫩,把竹笋与精瘦肉一起炒,味道肯定鲜美。这道菜虽平常,但特别讲究刀口,配料与火候,不仅清秀悦目,香气扑鼻而且嘴嚼筋道,味道鲜美。道光皇帝吃后非常满意,并亲自把这道菜定名为“改刀肉”,成了清宫的御膳菜。后来刘师傅年老返乡,回到老家承德,与儿子一起办了—个饭店,取名为五奎元饭庄,因刘师傅是御膳名师,自然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其看家菜“改刀肉”也名声远扬。
· 清宫也有假货:乾隆曾收《谢赐御书诗表》赝品
清宫里出来的东西大多是皇帝使用或收藏的,它一定是宝物。相信有这种想法的老百姓绝对不在少数。但实际上,清宫藏品照样鱼龙混杂,珍品虽多,假货也不少。乾隆误收藏《谢赐御书诗表》赝品清宫养心殿里藏有一幅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落款为“臣李公麟进”。该画曾被录于清代专门收录宫廷收藏的《石渠宝笈续编》一书,画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但是直至清室败落,很多鉴赏专家见到画作后才发现,虽然画面协调、用色落笔等均有古风,白描人物也极具宋人风采,但是更多证据显示,这幅画却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笔,而是后世仿品无疑。再举一个例子。据档案记载,清代内府里曾藏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楷书作品《谢赐御书诗表》。但是这幅字当时竟然有两个传本,内容也都一样,而且均是法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字字端严劲实。当时人们对此问题并未太多留意,故也无法作出翔实分辨。因此,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轻易地被乾隆皇...
· 《清宫扬州御档》揭秘扬州名僧名寺
清代康雍乾盛世中,扬州经济繁荣,佛教中兴,城内外寺庙林立,名僧辈出,多位帝君还与扬州的名僧、名寺结下了不解之缘。昨天,市档案馆馆员雍俊发现,《清宫扬州御档》(下简称《御档》)中的许多奏折中提到,纪荫、明慧等僧人被重用,甚至被允许参与政事,乾隆帝关注兴建重宁寺等,均反映出清代帝君在处理政教关系时,对佛教采取的扶助政策,其目的,是利用佛门高僧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声望和影响力,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清朝统治。康熙朝曹寅遍访名山,纪荫出任高旻寺首任住持史料重现清代多位帝王与佛教上层人物联系密切。康熙帝六下江南,凡至名山大寺,往往书赐匾额。他又将明末隐迹山林的高僧逐一引入京师,以便控制和吸引亡明士人。从康熙的心腹曹寅请纪荫担任高旻寺住持一事就能看出这一点。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江宁织造曹寅在《奏以僧纪荫主持高旻寺》折中道:高旻寺伏蒙皇上钦赐金佛,梵宇光隆,永垂不朽。但寺内无僧主持,臣寅到任后,访得马迹山有...
· 清宫史料揭秘乾隆帝生母确系汉女:乾隆的身世之谜
有关乾隆生母的传说中有三种与热河避暑山庄有关,而且始终围绕着丫鬟或宫女展开:①清末历史学者王闿运的《湘绮楼文集》中的《列女传》部分讲道:乾隆的母亲是热河民间女子,家道平常,没有仆人。她十三四岁时到北京入选了秀女,到雍王府做丫鬟。雍正有一段时间生了重病,她对雍正悉心照料,于是日久生情,女子怀孕,后来产下男孩,取名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②热河都统幕僚冒鹤亭、作家周黎庵、台湾学者庄练(苏同炳)、台湾小说家高阳等人认为:乾隆的母亲是热河行宫的一个宫女李佳氏,名叫李金桂。雍正还是皇子时,随父皇至避暑山庄,与山庄内一位丑陋的李姓宫女相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来到山庄,听说这个李姓宫女已怀上了“龙种”。康熙大为震怒,问道:“种玉者何人?”经追问,雍正承认是自己干的好事。此时这位宫女就要临产,康熙怕家丑外扬,让人将她带入草棚马厩,在草房里生下了乾隆。③民国国务院总理熊希龄与老宫役闲谈中得知:乾隆的母亲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