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历史上乾隆与神厨张东官的传奇故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1
转发:0
评论:0
揭秘:历史上乾隆与神厨张东官的传奇故事,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帝第四次巡幸江南。这一次南下,乾隆住进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帝第四次巡幸江南。

  这一次南下,乾隆住进了苏州织造普福家中。普福难得有亲近皇帝的机会,又深知乾隆热衷南菜,当然吩咐自家厨师拿出看家本事,将最拿手的美味佳肴献上。一日,在晚膳筵席上,有几道菜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他指着菜品说:“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这几个菜朕在宫里都尝过,可是爱卿家的这几个菜,远超御厨水准,朕很喜欢,是何人所作?”

  普福赶忙答道:“启禀万岁爷,是微臣家中小厨张东官,此人在做菜方面,确有一些可取之处。”

  乾隆顿时来了兴趣,“把他叫过来,朕想见见。”

  普福赶紧打发人前去传张东官,结果下人跑出去没一会儿又慌慌张张地回来了,向普福耳语几句,普福马上神色大变。

  一向精明的乾隆觉察事有蹊跷,便问那下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下人赶忙叩头,一五一十地禀告:“张东官在厨房和监事公公打起来了,现正在对峙。”

  原来,皇帝南巡期间,每到一处,饮食都由地方官员负责办理。为避免闪失或不周到的地方,皇帝会安排身边的心腹太监在厨房监事。而今,自家的厨子居然打了皇帝身边的人,难怪普福惊得面如土色。

  乾隆听完后,笑道:“此人有点意思,就说朕想见见他,你去把他叫来。”

  下人赶忙跑去传话,不一会儿,一个厨子打扮的中年人进来,磕头跪拜。乾隆料想,此人必是张东官,看他眉目机灵却不乏正直,神态自若又不失礼数,不像是欺人之人,便问道:“你可是张东官?为何打了监事的人?”

  张东官答道:“回万岁爷的话,是这么回事,小厨为万岁爷进献精烤鲫鱼,那人却因鱼未去鳞不许进,可小厨进的就是不除磷的鲫鱼,争执许久,小厨见鱼温已退,成味大减,这还怎么进膳,心中火气上涌,一怒之下便甩了那人一记耳刮子。”

  乾隆听完哈哈大笑道:“南食之事,朕也略知一二,鲫鱼制时不可除鳞,确实如此,你做得没错。”

  乾隆心想,张东官这个人菜做得好,关键是他履行“菜品大于天”的专业操守,果然是个好厨子,可堪留用。于是乾隆返回北京时,将张东官带回,并安排在长芦盐政西宁家里住。

  从此,乾隆帝每日膳单中,打头菜的必是署名张东官。他出行圆明园、避暑山庄,抑或巡幸各地,也须由张东官为其备膳食。

  其实,皇帝宠幸一两个民间厨子本无可厚非,何况乾隆又是一位热衷美食、极富生活气息的皇帝。只是人们实在很难想象,皇帝与厨子这次偶然的邂逅居然改变了“满汉全席”的命运,而这位看似平常的小厨,后来居然成为了“满汉全席”革新发展的直接掌勺者。

  二

  那个享誉世界的集中华料理大成的“满汉全席”,本始于康熙朝。

  清朝入关以来,在宫廷里举办宴会按惯例会分为满席和汉席。在宫廷饮食上,一直以满食为尊,每逢宫廷宴席自然也是满席唱主角。后来,虽然也逐渐开始为汉族官员设立汉席,但是宫廷传统认为,汉食地位卑微,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满菜同堂出现,只得另地安排。至于皇上,饮食更加是以满菜为主。

  然而康熙偏偏是一个极其钟爱汉文化的皇帝,他学汉语、写汉字、祭拜孔庙,对于汉人的诗书文章更是爱不释手,此外,他尤其喜好汉族的菜品料理。

  说起康熙汉菜情结的渊源,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曹寅16岁入宫,做康熙的御前侍卫,时年康熙不过20,两人年岁相当,情谊颇深,名为君臣,实为发小。后来,曹寅出任江宁织造,康熙每逢南下,都会在江宁织造府住上一段时日,曹寅自然拿出江南看家料理招待皇上,如此一来,康熙对于汉菜便渐渐喜欢上了。

  康熙二十三年元旦节的宴会上,康熙帝首开先河,命人将满席与汉席摆放在一起,满席以烤全猪和火锅为主菜,汉菜则以燕窝、鲍鱼、鱼翅、熊掌等珍稀食材为最重要的主打。后来每年元旦节,满汉同堂用餐也就渐渐成了惯例,这便是“满汉全席”的雏形。只是康熙一朝虽然将满菜和汉菜破天荒地放到了一起,但终究没有打破满汉菜系的门阀之别,满菜与汉菜只是并列而立,依然是泾渭分明。

  康熙帝之后继位的雍正帝是一位严肃、稍欠生活情趣的皇帝,对于饮食等享乐事宜一向不太上心,“满汉全席”在整个雍正朝几乎销声匿迹。都说隔代相像,康熙的孙子乾隆是一位热爱美食更甚于祖父的皇帝,他不仅效仿康熙六下江南,大搞千叟宴,“满汉全席”到了乾隆朝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与发展。

  三

  一日,又到晚膳时分,乾隆刚一落座,就闻到一股醇香浓郁的奇妙肉香,他赶忙问旁边伺候的太监:“今儿御厨房又准备了什么新菜?”

  太监答道:“回万岁爷,是张东官献了一道新研制的煮肉,请万岁爷品尝。”

  乾隆命人将这道煮肉移到面前,只见汤色红亮厚重,中间码着整齐的猪五花肉,乾隆用勺子舀起了一块尝了一口,只觉肥肉香甜软糯而不油腻,瘦肉酥烂入味而不发柴,汤头鲜美、余味延长,整道菜一种难以形容的醇厚香味。

  乾隆不禁啧啧赞叹,吃了好一会儿,乾隆才传张东官问询:“这肉你是怎么做的?”

  张东官答道:“启禀万岁爷,小厨用老汤,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寇仁、肉桂等九味香料,调出奇香浓汤,又将上好猪五花肉置于其中,慢火煨制而成。这九味香料依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节气,按照不同的数量配制,让万岁爷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乾隆感叹道:“果然妙绝,张东官,你总是能让朕尝到出乎意料的美食。对了,这菜叫什么名字?”

  张东官答道:“还未取名。”

  乾隆说:“你是苏州人,这道菜就取名‘苏造肉’吧!”

  “苏造肉”从此声名大噪,后来流入民间。因穷人吃不起猪肉,便将原菜中的猪五花肉改成了便宜的猪内脏,煮出来的猪肚猪肠同样酥烂醇香,再加入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便成了北京的一道名小吃“卤煮火烧”。

  除“苏造肉”之外,张东官还将此法加以延伸扩展,创造出了“苏造鸡”、“苏造肘子”等系列特色菜。

  除了推陈出新,张东官还特别擅长旧菜新做。他将猪里脊肉切成樱桃形状,再用江南独有的糖醋制法加以炮制,就做成了外酥里嫩、酸甜开胃的“糖醋樱桃肉”,这道菜乾隆非常钟爱。后来传入民间,由于民间厨子难以还原张东官的精妙刀工,只能改用造型简单的里脊肉条,制成流传至今的“糖醋里脊”。

  张东官善于揣测迎合乾隆口味和心思,因而他总能得到乾隆的欢心。据史料记载,乾隆三十六年,皇帝出巡山东,张东官进菜四品,其中有一道“冬笋炒鸡”,很合皇帝的口味,吃过之后,乾隆赏给张东官一两重的银锞二个。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到九月,乾隆帝两次出巡盛京,传张东官随营供膳,七月二十二日,张东官做了一品“猪都缩砂陷煎馄钝”,晚膳又做了“鸡丝肉丝油煸白菜”、“燕窝肥鸡丝”、“猪肉陷煎粘团”,尤称旨意,又赏银二两。

  四

  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张东官正式入宫做了御厨,官居七品。乾隆帝非常器重张东官,终于给他安排了一个艰难异常却意义重大的任务:主持改进从康熙朝传下来的宫廷传统大宴“满汉全席”。

  看似难以完成的工作,张东官凭借惊天的天赋和创意,不负期望,终于打通了满汉料理的隔阂,完成了真正意义上融汇满汉烹饪精华的“满汉全席”。

  他调整席面,开发新菜,使之更加满汉俱全而不失各自的风骨,不仅将自己独创的苏造肉等十余种新菜品巧妙地安插进席面,还将“满汉全席”的标准菜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108道之多,更将自己擅长的南菜精工细作的烹饪方法引入满汉全席的制作过程,使之精巧绝伦。

  满人生性豪放,这点在饮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满族入关之前,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宴会时大家席地而坐,将煮熟的肉类分而食之。如果遇上隆重的节日,就将整猪、整羊等端上席面,这种习俗在他们入关之后保留了下来。

  皇家宴席自然要上烤全猪,然而宫中满族老臣不少,牙口不利索,烤肉又不易嚼烂,可是皇上赏赐的宴怎敢不吃。于是,乾隆每次宴会上,看到一群老臣吃得龇牙咧嘴,苦不堪言,也觉得很煞风景,于是张东官另辟,使出南菜中上蒸笼小火煨的功夫,做出了蒸烤结合的烤全猪,不仅保留了烤肉原本焦香粗犷的风味,还非常好嚼。

  张东官大胆地打破满菜汉菜的明确界限,将满菜与鲁菜等合并为“北菜”,江南菜、粤菜并称为“南菜”,从此菜品只分南北,无谓满汉。

  满汉全席108道菜品分为54道北菜(12道传统满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和54道南菜(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广东菜),宴席根据场合不同,具体选择也有所调整,流传至今的有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百宴、时令宴等六套席面,总的菜品数目更远在108道之上。

  五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二,北京城正是春寒料峭、滴水成冰的时节。暮色降临,紫禁城的一角炊烟袅袅,洋溢着一股奇香和温暖。

  温热的菜香逐步飘逸至乾清宫,皇帝的晚膳开始了。

  寝宫内,两位须发花白的老人相对而处。身穿龙袍的乾隆端坐于餐桌前,身着御膳房的服饰张东官长跪于地。传菜的太监人到声到:“张东官进燕窝烩五香鸭子热锅一品、燕窝肥鸡雏野鸡热锅一品”,话音刚落,满室生香。

  乾隆帝细细品来,不觉点头默赞,过了一会儿,他对张东官说:“你这几品菜真是深得朕心,你年岁不小,别跪着了,坐着说话吧!”

  一旁的太监赶忙搬来木椅,让张东官坐下。乾隆帝继续说:“张东官,后年朕要效仿圣祖皇帝摆千叟宴,朕要你亲自主理你革新后的‘满汉全席’,你有意见吗?”

  张东官一听到“满汉全席”,身子略微颤抖,犹豫片刻后答道:“回禀万岁爷,臣年事已高,操办大席只恐心有余而力不足,‘满汉全席’的菜品搭配和料理手法,臣已悉数传授给御膳房的厨子们,可保万无一失,还请万岁爷赐臣告老还乡。”

  乾隆没有回应,也没有抬头,只是继续品菜,偌大的寝宫内,只听得见乾隆细细的咀嚼声。

  终于,乾隆轻轻地放下了筷子,掏出黄手帕擦了擦嘴,说:“张东官你这两品菜确实是天下无双,你先回去吧!”告老还乡一事却绝口不提。

  张东官默然叩首,黯然丧去希望,退出了寝宫。

  第二年,乾隆帝第六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南巡,70多岁的张东官照旧随营供膳。这一次,乾隆顾念他年岁已高加之有腿疼的毛病,特恩准他骑马随行,等走到苏州灵岩寺行宫时,乾隆皇帝经和珅、福隆安向苏州织造下旨:膳房做膳,苏州厨役张东官因年迈,腰腿疼痛,不能随往应艺,万岁爷驾幸苏州之日,就让张东官家去,不用随往杭州,回銮之时,亦不必叫张随往京去。

  张东官终于实现了自己老来还乡的夙愿。乾隆皇帝能对一个厨师做到善始善终,也算是对这位神厨20年来尽心伺候最好的回报。张东官回家后,乾隆帝又下旨:“苏州织造府另选精壮苏州厨役一二名,给御膳房做膳。”由此可见,乾隆帝对苏州厨师情有独钟。

  乾隆之后,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满汉全席”在宫廷中的流传趋于式微,与此同时,这种向来只能供满清贵族享用的饕餮大餐也渐渐流传民间,走向了发展更加广大的天地。而今,“满汉全席”更是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中最博大深厚的部分,不断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隆御厨:张东官的生平事迹简介
张东官,原是苏州织造普福家里的一名厨役,尤擅织造官府菜。清朝康熙、乾隆二帝酷爱游江南,苏州是他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每每皇帝出游,各地官府都会派出精英厨师为皇帝献艺,张东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乾隆的法眼。乾隆皇帝在30年南巡时品尝了他做的菜后,赞不绝口,回京时,也把他带回了北京,成为御厨,安排他在长芦盐政西宁家里住。据《乾隆江南节次照常膳》记载,乾隆的第四次南巡是乾隆三十年的正月十七。在翻看《乾隆四十八年正月膳底档》的同时就会发现有一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尤其高的人,而这就是张东官。在乾隆皇帝的每日膳单中,打头菜(第一道菜)的必是署名张东官和双林俩位。就是在明园和避暑山庄等地都是由张东官为乾隆皇帝备膳。在档案中还记录有多次下旨指明张东官添菜的记载。在正月十一到二十八这短短的时间里,张东官名字总共出现了27次,皇帝算得上是顿顿饭离不开张东官。"正月十一日未正,同乐园进晚膳。用填漆花膳桌,摆肉丁酒...
· 张东官打了乾隆的人,后来却成为乾隆的心腹主厨
众所皆知,康熙帝是一位追求生活情趣,对吃饭格外讲究的皇帝,同时也是满汉全席的开创者。都说隔代相像,乾隆皇帝同样热爱酒宴,热爱生活,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乾隆的传奇御厨张东官,他从一个小厨役,逆袭成为御厨,发展了满汉全席,调整席面,开发新菜,颇具传奇色彩。乾隆和康熙一样很喜欢南巡,在一次下江南时,乾隆在苏州织造普福家中偶然品尝到几道很喜欢的菜,就让普福把家中厨子张东官叫来,想看一看长什么样。皇帝下江南时,为皇帝做饭的厨子都是要在监事监管下做菜的。没想到张东官竟然在厨房和监事打了起来,这可吓坏了普福,乾隆叫来张东官,质问为什么要打监事。原来张东官本想进献一道精烤鲫鱼,按当地的做法,这道菜鱼是不能去鳞的,而监事偏不让张东官进献没去鳞的鱼,还说张东官不懂烹饪,欺蒙皇上,张东官一急给了监事一巴掌。没想到乾隆听完笑了,乾隆觉得张东官这个人菜做的好,人也很机灵,是个好厨子,就把张东官带回了宫。张东官随...
· 龄官画蔷的故事简介龄官与贾蔷的爱情故事
龄官,只是大观园里的一个小角色,梨香院中的十二官之一。在戏班子里,她是唱旦角的,是贾府戏班的佼佼者。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旦角,却依然掩盖不了她眉宇间的那份清秀。都说她长得像黛玉,宝玉初见龄官,就觉得她:“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但是这样一个纤弱的女子,骨子里仍然有一份傲气。元妃省亲的时候,她的演唱得到了元妃的赞赏,于是就点了《游园》和《惊梦》两出戏,但是她却执意不唱,因为不是她的本角之戏,唱了就违了行规。而她就是这样的洒脱,犹如雁过无痕。这样的性情,犹如天生。龄官暗恋贾蔷,相思无计,便躲到蔷薇花下偷偷地哭泣,而这一幕,恰巧被来梨香院游玩的宝玉看到了。烈日当头,只见龄官躲在蔷薇花下,用簪子在地上划着一个又一个“蔷”字,痴迷得只享受在自己的世界。正所谓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连宝玉也看得痴了,连雨落在衣衫上也浑然不觉。宝玉是大观园中的开心果,大观园中几乎所有的女孩子...
· 张家界的故事――余道人传奇
张家界的故事――余道人传奇那年初秋,余道人同徒弟伍七隐居在永定县堡子界保福山寺,正在庙里歇憩,猛然从山门外闯进一伙拖刀拽棒的强盗,气势汹汹地一阵吆喝:“和尚在哪里?!和尚在哪里?!我们饿了!我们要吃饭!要酒!要肉!要……!”他们边叫边到处乱窜乱翻,捶门打壁。余道人问:“何方来客?此时这里无米无柴恐难做饭。”那伙人道:“秃老狗,你们吃的什么?!烧的什么?!”余道人道:“米吃完了,谷还有;细柴烧完了,门前长得有。你们饿了,就自己弄柴春米好了,不过水也不多,还要寻些菜,这里水又远,洗菜挑水得花时间,你们人生地不熟,挑水、寻菜我师徒俩包了。弄柴、舂米就要麻烦众位了。”为首的歹徒不耐烦地道:“好了莫罗嗦,快去快去!”师徒听罢,撮出一筐谷,各径自去了。不一会一强盗站在门外大叫:“两个秃狗,你们的斧子和碓码呢?!”余道人答道:“啊!真的,出家人不杀生,哪有斧子,柴是用手劈的,米是用手舂的!”歹徒更火了道...
· 揭秘清宫御厨,乾隆饮食的七个秘密
在清朝的时候,御膳房的厨师可以说是一等一的美差,为何这样说,因为他们基本上每人只做一道菜,而且待遇优厚,隔三差五还能收到皇帝的赏赐。我们以努尔哈赤的厨师雅咯穆为例子,他就是著名的宫廷菜“黄金肉”的制作者,他老了之后,手艺传给儿子,儿子进入御膳房,儿子老了,又将制作黄金肉的手艺,传给了孙子,孙子又成了御厨。总之一句话,只要清朝不倒,这个御厨的位子,谁也动不了(因为技术都是保密的)。(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随着慈禧去世,清朝灭亡,溥仪被鹿钟麟从紫禁城赶了出来,御膳房也是在一夜之间就散伙了。厨师也要生活,1925年,一位姓赵的御厨,伙同几个御膳房的厨师,开了一家仿膳饭店,生意一下子竟火遍了京城。以前的时候,谁要打听紫禁城御膳的情况,那是要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被砍头的,可是清政府倒台子后,食客来到仿膳饭店,关于皇宫御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