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为什么总是在改名换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1
转发:0
评论:0
古人为什么总是在改名换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看重“风水气运”这件事。他们很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看重“风水气运”这件事。他们很在意犯“忌讳”,以至于,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忌讳”。不说别的,就单说名字的读音和寓意,若是犯了忌讳,那对很多人来说这些都是头等大事。

  在明朝,一个人改名换姓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人则因为自己的名字和皇室成员的名字有着相同的读音而改掉自己的名字,也有人则是为了不让别人认出自己而更改了名字;还有就是皇帝给其他人改名换姓;最后,也有为了给自己转运而更改姓名的人,并且,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徐辉祖一三六八年出生于濠州的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徐达,身高八尺有余,英俊潇洒又颇有才气。因为,自己的家族是世袭侯爵,他一出生就是众星捧月养尊处优的主,家族又对他寄予厚望,所以,给他取名为“允恭”。

  但是,在他九岁那年,朱元璋的嫡长孙出世,皇帝欣喜异常,给他取名为“朱允炆”。“允恭”中有一个“允”字和皇长孙名字中的“允”字相同。朱元璋本就性情暴烈,睚眦必报,为了避免后来不必要的麻烦,徐达则认为:

  自家很有必要和皇室有个区分,于是,就把儿子的名字改成了徐祖辉。

  在朱棣上位之后,他排除异己,血洗朝野,但是,作为朱允炆的支持者,徐祖辉却逃过死劫,只是被囚禁在了自家的府中,革去了爵位俸禄而已。那么,疑心很重的朱棣为何不杀了徐祖辉?其实,这是因为徐祖辉的姐姐是朱棣的皇后,所以,看在是小舅子的份上,才没有杀他。

  徐有贞本名叫徐珵,一四零七年出生,在二十六岁那年考上进士,从此入仕。他身材矮小,精于算计,对于各种学问都颇有研究,虽然精明干练,但是喜好功名利禄。因为西南地区连年用兵,徐珵对此十分忧虑,所以,他对皇帝提出了有关于用兵的五条建议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一四四九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结果,在河北一带兵败被俘,明军二十万人马全军覆没。太后急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徐珵极度厌恶战争,想让明朝退让以求一时和平。当即,他就以星象有变为理由,向太后建议迁都南京,以避战争。

  但是,这个懦弱的建议却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大臣于谦更是对他破口大骂:“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应该被斩首。”其他大臣也纷纷咒骂他,徐珵颇为沮丧,不敢再言语。之后,新皇明代宗朱祁钰登基,在于谦等人努力下一举击溃了瓦剌联军,于是,南迁一事更成了大家的笑柄。

  徐珵向来追求功名利禄,却因为南迁的建议迟迟等不到升迁。原来,别人向皇帝推荐徐珵的时候,新皇却不以为为然,并且,说道“这个就是建议南迁的徐珵吗?”徐珵不知为何新皇厌恶自己,还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而心生怨恨。

  后来,当他知道事情原委之后,就将自己的名字徐珵改成了徐有贞,这才躲过了别人的追骂。毕竟,当时他的官职低,人们只认名字不认人。最后,明英宗朱祁镇,他更是一路高升,期间,他谗杀于谦、王文,又与石亨、曹吉祥争权,一度权倾朝野。

  结果,他却被构陷罪名,贬为广东参政,后又流徙金齿,始终未能得到起复。

  朱元璋一个草莽皇帝的上位史可谓是十分精彩,他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的政权,自己当上了皇帝,所有,就有了一点“小人得志”的心理。他为了将自己与百姓做一个区别,从名字上就不能有半点松懈。全国上下的名字里和皇帝的名字里有同音的人,统统都要改名字。

  但是,普天之下不止朱元璋一个人姓朱吧,总不能让别人把祖宗的姓都改了呀。所以,朱元璋特地制定了一条法律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如果是不小心冒犯了我的名字,那就杖责八十;如果是故意的,就杖责一百;如果只是一个字同音,那就没有罪。”

  但是,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名字里的“朱”和“猪”同音,老百姓总不可能不吃肉吧,那么,街上小贩要“杀猪”或者“吃猪肉”怎么办呢?总不可能因为皇帝的姓氏而不吃猪肉了吧。其实,朱元璋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特意将猪改名为“豕”或“彘”。

  别人都是为了避讳而给自己改名,这个吴情却是为了给自己转运而改名,但却没有想到,改了名字之后竟变得更加的倒霉。

  他原名汝威,一五零四年在无锡出生,性格温和,饱读诗书。十九岁考上秀才,二十七岁中了举人,但是,在接下来九年的三次考试中,都是名落孙山。所以,汝威为了给自己转运,希望老天给自己一些情面,让自己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能够顺利通过,所以,给自己改名为:吴情。

  结果,在一五四四年的时候真让他考上了状元,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那个带给他好运的名字,也让他倒霉透顶。皇帝看到他的名字时,嘴里念叨“吴情吴情,可不就是无情,大明不能有个无情的状元”。说罢,就因为一个字的谐音,就把他的状元桂冠给摘了,降成了探花。

  后来,他当了南京的乡试主考官,这年中举的无锡人居然有十三名之多。其他地方的考生纷纷表达不满,这分明是给同乡的人开后门,人们还说:“说道无情也有情,江南连中十三名。”后来,还是吏部为其奏白冤情,嘉靖帝答应不处罚,但即便如此吴情还是被气病了。

  后来,吴情辞官回家,过上了悠闲自在的日子,在家里开办了学堂,把自己挣的钱一大部分捐给当地的农民,剩下的补贴那些家乡进京赶考的考生的路费。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埋在了学堂后面的鸡笼山上,之后,这座山改名为“探花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为何动不动就改名换姓?其缘由是什么?
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代表着这个人是谁,还代表着这个人的一生。在传统的中国,如果说要改名换姓,其背负的意义是比较大的,所以在现代,是不会随意改名换姓的。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古人是会改名换姓的,那么古人为何动不动就改名换姓?其缘由是什么?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在我国古代,人们是比较注重风水这方面的,所以他们很在意在这方面触犯到忌讳,就像是在一些时候不能做什么事情一样,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头等大事,像是在明朝的时候,一个人改名是比较常见的事情,比如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名字和皇室名字中有音一样的,就会改掉自己的名字,还有的人就是为了让别人认不出自己就改名字的,因此在当时改名字的人真的是非常多的。那么为什么要改姓的,其实原因还是有的。第一点,就是为了逃避灾难,躲避仇家而改姓的。因为改过姓氏,改过名字后,就觉得自己在大家的眼里就像是一个陌生人,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这样就可以躲避...
· 隋炀帝陵为什么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争议近期,备受关注的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在获得社科系统评选的“六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又入选“全国考古十大发现”。随着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在扬州博物馆亮相,隋炀帝墓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隋炀帝墓到底迁葬过几次?隋炀帝真如传说中那样荒淫无道?隋炀帝亡国源于“政绩工程”?隋炀帝墓的发现对当代有什么启示?日前,“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在江苏扬州博物馆开展,记者参观了该特展并采访了扬州博物馆名誉馆长顾风研究员。顾风告诉记者,就目前出土的文物来说,可以判定这两座墓的主人就是隋炀帝和萧皇后。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一号墓内出土的墓志,墓志明确记载墓主为隋炀帝,开头即写道“隋故炀帝墓志。惟隋大业十四年太岁……帝崩於扬州江都县”,这与史书中记载的江都宫政变隋炀帝被弑于扬州的时间、地点相吻合。同时,墓内出土了两颗牙齿,经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属于50岁左右的男性,这也与隋炀帝遇害时的年纪一致。墓土的十三环蹀躞...
· 禁卫军为什么总是在关键时刻叛变?原因是什么
每次一提到禁卫军,大家都会感觉他们十分威武霸气。而且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的禁卫军待遇都非常好,而且前景也一片光明,毕竟是天天呆在皇帝身边的人。像汉朝时期,汉武大帝身边的羽林军,汉武帝能叫出每个将士的名字,甚至连将士们骑的战马的名字,他都能叫出来。和皇帝混一个眼熟是有多大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吧。说到禁军,禁军的组成成分往往是贵族子弟,和受皇帝青睐的武将。照理说,这样一支要待遇有待遇,要前途有前途的军队,应该是一支非常可靠的军事力量才对。但是看看每朝每代的历史,总会发现每到关键时刻禁卫军总是不靠谱,比如罗马禁卫军更是被调侃为——弑君专业户。那么他们为何老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呢?汉朝时,长安禁军有三支。第一支是郎卫士他们相当于皇帝的贴身护卫,人数一千。第二支是宫城卫兵,有几千人,负责皇宫的安全。第三支则是南北两军各数万人,负责保卫都城长安。汉初时,吕氏兄弟准备图谋造反。丞相调动禁军北军精锐,了造反。...
· 为什么古人没有伪造虎符的?原因是什么
虎符,中国古代调兵遣将必备之法宝。据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详细描绘过其用法。他说,甲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阳陵。就是说,这虎符被做成了两半,平时是都在皇帝手中的。如果需要打仗了,那么皇帝会把右半部分给领兵出征的将领,如前文提到的阳陵主帅,而另一半则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有啥军事行动了,就让人带着这个一半的虎符到阳陵主帅那儿去,两块虎符如果能严丝合缝地合上,就说明虎符是真的,这命令也就是有效的。那古人为何不能伪造虎符呢?各位,要弄清这个问题,咱首先得搞清楚,啥时候需要虎符,以及伪造它的成本如何。据史料记载,虎符是调兵遣将用的,其实这话说得不精准。至少在秦朝,虎符只是调动将帅用的,而他们手下的小将领们,其实只是远远看下看虎符,一般是不会去验证其真伪的。至于那些最底层的兵,对他们来说,只要听从上级的命令就行,至于打谁,重要么?其实宋朝也是这样。有人说,那个赵匡胤不就是偷了皇帝的虎符,才能调动兵马,发...
· 玄奘晚年为什么会被被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圆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数百千",送葬时,"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与民间相比,官方的表示却是寥寥。唐高宗李治的神情尽管哀伤,但真正给出的待遇并不高。只是报销丧葬经费,允许僧尼吊丧,妥善保护经书。相比于以前去世的其他高僧,玄奘未获追赠、追谥,更没有一个官员参加他的葬礼。如果李治真的很认可玄奘,这些荣誉应该一项不少。而且他的长子李显也应该去参加葬礼,因为李显名义上是玄奘的弟子。玄奘作为一个得道高僧,又是有"留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取经归来后,曾经得到唐太宗的优待与支持。唐太宗甚至两次请求玄奘还俗,帮自己分忧朝政,都被婉言谢绝。李治曾经为玄奘写过《述圣记》,慈恩寺落成后他还下令以玄奘为上座。李治既然对玄奘如此礼遇,为什么玄奘死后他却是这番态度?唐太宗第一次见玄奘后便对他大加点赞。长孙无忌、褚遂良也紧跟唐太宗的脚步,推崇玄奘,表达了对玄奘的高度认可。为安置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