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藩?它又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是三藩?它又是怎么形成的?,所谓的三藩就是镇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
所谓的三藩就是镇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自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一路充当农民起义的急先锋,最后兵占云南,擒杀桂王,因功劳受封为平西王,镇守云贵两省,明朝降将耿仲明,尚可喜,也为清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受封为王,他们佣兵自重,各霸一方,不受清朝政府控制,逐渐形成了割据势力,三藩的存在使清朝财政陷入的危机,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的威胁清朝的统治。
康熙在清除鳌拜之后,更是把三藩割据势力视为心腹大患,他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积极寻求解决三藩的有利时期。
机会终于来了,1673年3月康熙十二年,这年尚可喜上奏说自己年事已高,请求会辽东老家养老,并请清朝政府恩准他儿子尚之信袭平南王爵位,仍留广东,康熙回复撤销尚氏的藩封,遣返辽东,撤藩令下,吴三桂,耿精忠也分别请撤藩,目的是试探清朝政府对他们的态度。康熙则力排众议,决定吴耿二藩同时撤去。
这消息传到云南吴三桂立即作出反应,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全军蓄发,发布檄文,声称兴明讨胡虏,公开叛变清朝政府。随后耿精忠,尚之信也公开叛变朝政府。
面对三藩的嚣张气焰,年轻的康熙皇帝表现出他的雄才大略,认为主要叛乱者是吴三桂,对他必须坚决打击,绝不议和,而对其他两位藩王则大开招抚之门,只要肯降,既往不咎。最终经过8年波及十余省的三藩之乱平定了,结束了南方分裂混乱的局面,巩固了清朝政府的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藩之乱是哪三藩?谁平定三藩叛乱的?
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需要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但20年后,南方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与清廷分庭抗礼。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地都有藩王或将领响应。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
· 三藩是哪三个人?康熙是怎么平定三藩之乱的
清康熙年间,三藩势力强大,手握重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撤藩势在必行,那么这三藩究竟是谁?又从何而来呢?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股势力合成三藩。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镇守福建,三藩镇守的省份,权利远远超过当地官员,并可以掌控当地的军队和税收。那么为什么会有三藩这种权利很大的势力呢?原来,清朝入关后,八旗的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清朝不得不利用明朝投降的将领来平定及镇守南方,平定需要有军权,镇守也需要有军权,三藩所率领的军队,是八旗之外最中重要的朝廷兵力,随着抗清起义军的失败和南明小朝廷的覆灭,三藩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奏请归老辽东,留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考虑到三藩手握重兵,势力强大,恐与国家不利,而当时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儿子都在京城,便不顾群臣反对,下旨撤三藩。吴三桂表面配...
· 藩镇割据是何时出现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私有性所造成的固有矛盾。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有唐一代,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成为两大顽疾。至北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结束。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著,经常以一人兼任两三...
· 大清朝的三藩之乱是哪三藩?谁平定三藩叛乱的?
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联合发起叛乱事件。三藩之乱是哪三藩?谁平定三藩叛乱的?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需要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但20年后,南方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与清廷分庭抗礼。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地都有藩王或将领响应。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
· 唐朝河朔三镇是怎么形成的最后又是怎么被消灭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自此唐朝由盛而衰陷入长达150多年的混乱局面,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而河朔三镇与中央政府的权利博弈则是重中之重。藩镇割据仅从地图上看卢龙、成德、魏博,占据着今河北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的部分地区,统治区域并不大。尤其是魏博,小小区域何以成为唐朝最强的藩镇?河朔三镇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死亡结束,然而唐朝并没能把叛军彻底消灭。为了安抚投降的安史旧部,唐代宗将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分别封为成德、魏博、卢龙节度使。然而河朔三镇名义上归属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官吏自己任命,财赋也不上交中央,招兵,逐渐形成地方割据。朝廷无礼过问,只能采取姑息政策,致使藩镇越做越大。为了应对河朔三镇,唐朝在中原地区设置众多藩镇,防止河朔三镇的扩张和反叛,同时保护东南财赋可以来供给中央。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中》中精辟地将唐代的藩镇分为河朔割据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