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看重密折制度?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9
转发:0
评论:0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看重密折制度?原因是什么,在中国古代,皇帝深居九重,与外部世界常相睽隔。施政方针确定以后,一般政务就要

  在中国古代,皇帝深居九重,与外部世界常相睽隔。施政方针确定以后,一般政务就要由臣下去具体办理。但是,委任哪些臣下办理?这些臣下的能力如何?对自己的忠心如何等等间题,单靠官样文章是很难完全了解清楚的。所以,皇帝还需要通过另外的自认为有效的途径去了解。清代所采取的这个另外的、自认为有效的途径就是“秘密奏折”。顺治到雍正年间,密折逐渐制度化。

  奏折就是臣下对君主的一种报告。秘密奏折就是内容只有皇帝与奏报人知道的报告。秘密奏折在清代最早出现在顺治朝。康熙朝,秘密奏折得以推行,现在所保存下来的康熙朝的密折达3000多件,但还没有形成制度。到雍正年间,密折便成为皇帝了解臣下人品、才能和工作业绩的主要形式,密折从此制度化了。终雍正一朝,密折已多达2. 2万余件。

  说雍正朝的密折已形成了制度,首先是因为胤禛一上台,就开始实行轮班密奏制度。就是“著名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事亦须声明。”“尚书、侍郎等官,每日一人轮班奏事,密折封进。”

  其次,雍正朝有具折权的官僚队伍较康熙朝大幅度扩大。据统计,康熙朝有秘密奏事权的官员仅100多人,而雍正朝短短13年便发展到1200多人。大学士、总兵官及各省督、抚、提、镇、藩、臬皆可具折密奏。

  再次,雍正朝密折制度已经程序化,自缮折、装匣、传递,到批阅、发还和收缴,都有条不紊运行。折纸分为素纸、黄面黄纸、黄绫面黄纸、白绫面白纸四种。密折须具折人亲笔缮写,写好后,装入折匣,然后递送。为了及时收发、批阅、处理密折,胤禛设立了专门转呈、接收密折的机构——奏事处,由专职的奏事官接收转呈密折。胤禛依靠密折制度,大大强化了统治的能量。

  过去的皇帝,多把御史之类的监察官作为“耳目”,让他们去监督百官。但由于科道监察官的怠职,皇帝往往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情报。胤禛利用密折制度即可以弥补监察制的不足,可以形成运用自如的全国情报网。因为,凡拥有密折奏事权的官员都是胤禛安插在百僚中的“耳目”,而奏事人自己又受其他一个或几个奏事人的秘密监督,形成互相监视的局面。这样,人人都处于受监视的境地,人人都感到自危不保,人人都不敢轻意玩法放纵。

  胤禛就是通过密折制度,来控制百官,监督考察百官,选拔和任用官吏。

  李卫是胤禛破格重用的官吏。据说,胤禛准备重用李卫前,曾专门令贵州提督马会伯调查李卫,他的话说得很巧妙:“近闻李卫行为狂纵,操守亦不如前,果然否?”马会伯立即根据自己的了解,回奏说:李卫虽赋性急躁,行事悖谬,但并未改其操守。其实,胤禛对李卫的性格是了解的。他担心的不是他的狂纵骄傲,而是操守的改变。看到李卫并未改变操守,那就可以委以重任。可见,马会伯的话对胤禛使用李卫是起一定作用的。

  广东提督王绍绪是鄂尔泰举荐的官员。胤禛对其人的能力稍有了解,知道他办事“明敏稳妥”,但又觉得他有点“善柔”,好沽名钓誉。所以在考虑使用之前,便指示广东将军石礼哈“留心探听,便中据实奏闻。”石礼哈拟奏密报说:王绍绪办事虽有点琐细,但对圣上是忠诚的,而且办事勤奋、清廉。胤禛还有点不放心,又查询两广总督孔毓珣和署理广东巡抚傅泰。傅泰答复说:王绍绪操守极好,就是为人稍有点柔懦。胤禛看到这个看法与自己对王绍绪的认识基本一致,才放手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是密折制度?清朝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密折制度是指清代特有的一种文书制度,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所谓密折,是指各级官吏上呈皇帝的秘密奏折,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种奏折,皆由臣僚缄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清初官员对君主的报告,有题本和奏本两种。但是由于它们不仅繁复迟缓,而且容易泄露机密,看的人多了,自然不利于皇权的正常行使。因此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公文即奏折。比起题本来,它不拘格式,书体自由,也没有贴黄、票拟等手续,而且不需要经通政司、内阁,直接由皇帝亲自拆阅,保密性强,因其折面、折内往往书有“密”等字样,故称为“密折”。清代密折大约始于顺治时期。康熙帝时期只有宠臣才有权使用密折,至雍正朝时密折制度大盛得以推行和完善。密折的内容一般划分为请安、谢恩、缴批和陈事四类。其中陈事折非常繁杂,可分为天候、粮价、养廉、水利等数十类,上自军国重务,下至身边琐事,无所不包。...
· 雍正时期的密折制度是怎么回事?密折制度优缺点详解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历史唐代武则天时已有告密制度,明朝有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政治。康熙帝曾言:“令人密奏并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雍正皇帝允许的官员如岳钟琪才能上奏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不可假手于人,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写毕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皮匣的钥匙备有两份,一份交给奏折官员,一把由皇帝保管,任何人都无法开启。官员自派亲信家人送抵京城,不可扰累驿站,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雍正七年,雍正建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军机处负责密折,皇帝特许的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密折奏事使政令完全体现了皇帝的意志,使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极限。作用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
· 密折制度的创始人:康熙大帝
康熙是清朝入关以来文治武功都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他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讨伐准格尔,为治理黄河,他曾六次南巡,对民生民情的了解远远胜过清朝历代皇帝。历史上有名的密奏制度,就是出自他手。密奏制度的起源正是出自他的六次南巡。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勘察整治黄河的工程进度,但是在南巡途中却发现,驻外大臣所奏报的情况与他亲眼所见大有出入,他认识到多设耳目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鼓励宠信的大臣写秘密报告,将地方民情及当地官员的动向以密折上奏。其中,江南织造便是康熙帝搜罗江南情报的站点。无论是雨水收成、米价、疫病、民情、官吏的名声等信息,都是康熙帝收集的对象康熙三十二年夏,淮徐及江南地区天旱,六月中降雨,江南织造李煦奏报收成及米价。康熙帝批曰:“闻尔所奏,少解宵旰之劳秋收之后,还写奏帖奏来。”康熙四十七年,李煦又上一密折结果被送折的家人在路上弄丢了,李煦惊恐万状。康熙帝朱批说:“凡尔所奏,不过密折奏闻之事,...
· 皇太极为什么一直那么看重多尔衮?原因是什么
皇太极为何一直都器重多尔衮,难道是想在百年之后传位给他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公元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后金创业人老汉努尔哈赤病逝。因努尔哈赤生前并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再加之此时的后金汗国仍然保持着“家族议会制”的满族传统,所以新汗要在众贝勒推举之下产生。最终皇太极在诸位大小贝勒的一致拥戴下承袭了汗位,成为后金汗国新一代领导人。当然,所谓的“一致拥戴”甚至是“众望所归”这都是史书上写的,实际情况恐怕要和这书上所著要有些差异。至少,当时的另外三大贝勒并非心甘情愿的被皇太极统治,这一点皇太极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在皇太极上位伊始,后金汗国还是奇葩的四贝勒共同执政制度,也就是说坐在高堂之上的不仅仅只是皇太极一人,而是四人并坐,同时又因为皇太极年龄最小,“四大贝勒”排名老四,皇太极虽身为大汗但是还要向三位兄长行礼,这一切显然不符合传统规矩,真是极不协调,不伦不类。皇太极素有鸿鹄之志,勉强趋...
· 李密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密前期占尽优势,为何后期会败的一踏涂地?全因此人太奸诈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隋唐时期,李密是个厉害角色,虽然,最终他并没有笑到最后,可是,他的足智多谋却一直广为人所称道。作为瓦岗的领头羊,他手握巨量的粮食,身边更是能人辈出,几乎掌握了全天下的核心。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霸主。可是,这样一位占尽优势的厉害角色却败给了平平无奇的王世充,让人十分惊讶及不解。其实,这些事情说起来其实是有些荒诞的。李密的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司徒李弼,赐姓徒何氏,北周时为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为北周的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于是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作为隋朝的贵族,李密一开始却跟着杨玄感举起了造反大旗。失败后,李密为了保命四处躲避,最终,决定投靠瓦岗,从此,在翟让手下发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