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日本的和服和中国的唐装有什么区别?和服是唐代服装演变而来的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44
转发:0
评论:0
日本的和服和中国的唐装有什么区别?和服是唐代服装演变而来的吗,综观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

  综观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将之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

  在日本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即公元8世纪,中国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最为重大,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这时,中国古代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服,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服不断得改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对于和服的传入还有一种说法:奈良时代,中国唐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为唐风贵族服。

  到平安时代(九世纪以后),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对唐风贵族服加以若干改造,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如袖子、胴体变长,衣服的幅度变宽。为给人以美感,穿时紧紧贴在身上,有意识的显示出人的线条美,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估计家纹数日超过二万种,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是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征。

  桃山时代(十六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著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现今所看到的和礼时喜爱的服装,和服及其饰物还成了布置室内的装饰品。服饰上的这种变化,日本人称其为国风化。从此这种服装便固定为日本的和服。

  因而,和服必然与中国古代隋唐时代服饰间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是服饰的纹样,隋唐时代的服饰纹样“大部分都以花卉为主,或是把花卉作为陪衬,图案规范、工整、连续、对称,部分形象趋于写实。”刘勰在《文心雕龙》一文中,论述到艺术创造活动中主客体的辩证关系,提倡一种“自然之趣”,认为“自然美”比“雕琢美”更具高尚的形态美。以大自然为对象的花卉写真本身就是美丽的图案,有着工艺的美与图案的美的双重语意,而且更具有生态中花卉的译音。日本和服的造型与图案面料的写真,具有和服图案特征的樱花,被如此夸张变形,也是“对生态的神韵的形象赞颂”。

  其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的古代,女子是禁止抛头露面的。《札记•内侧》规定“女子出门,必拥闭其面。”从中国魏晋时期的“面衣”,到隋唐时期的“幕罗”,再到唐高宗时期的“帏帽”,虽然形式在不断的改变与革新,但是,作用全部都是为了遮掩不被看见。而在日本女子则是基本足不出户的,因而屏风就起到了遮掩的作用,这和日本沿袭的中国的封建礼教思想是分不开的,而且近乎到了严酷的程度。

  第三,从唐代服饰的衣领上来看,从侧面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开放,甚至出现了“坦领”,里面不穿内衣,坦胸脯于外,唐诗中有“粉胸半掩疑暗雪”之句。虽然说唐人欣赏的重点在的风韵,日本在同一时期的服饰出奇得相似,特别是领口的凹陷设计,为的是显露脖颈的肌肤细嫩、修长,直到以后的歌舞伎的服装依然保留了这样的风格。这牵涉到了日本人的独特审美观。

  第四,先前奈良时期的服饰,依然传承了唐衣的宽袍大袖,孟浩然《春情》诗: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穿着。在日本除了受到中国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 “宽”的容量是比较大的,服饰越宽那么人的躯体就越抽象,这样不仅仅隐藏了具体的躯体,也隐藏了人的性格。从视觉对深度的识别上来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焦点以外的东西看起来就比较模糊了,所以宽大的衣服比较能够吸引人的视觉焦点,是周围的形象比较模糊,人的形象就高大起来7。

  第五,唐代的妆面风格直接在日本流传,从歌舞伎的形象中就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粉面,阔眉,小朱唇,面厣、斜红,都在当时蔚然成风。不同的是对于发的处理,日本古典女性长发梳理,使长发与装饰溶为一体。如同在大自然中,树木的枝干,也有着天然的梳理一样。树枝垂挂如同梳理的长发。日本妇女头饰具体的任何一个装饰配件以及饰物,都是有特别要求的,就像中国京剧人物中,无论是老旦,花旦等特定角色,头饰都有特定的规范与做法,日本多以花为主。

  由此可见,中国服饰文化对日本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和服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服饰,只有在盛大场合人们才会穿着,无论现在如何去欣赏,她们无不给日本增添了色彩和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唐朝的唐服与日本的和服有什么区别?
在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中国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最为重大,这时,中国古代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服,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服不断得改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对于和服的传入还有一种说法:奈良时代,中国唐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为唐风贵族服。到平安时代,对唐风贵族服加以若干改造,如袖子、胴体变长,衣服的幅度变宽。为给人以美感,穿时紧紧贴在身上,有意识的显示出人的线条美,对这种变化,日本人称其为国风化。从此这种服装便固定为日本的和服。因而和服必然与中国古代服饰间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是服饰的纹样,隋唐时代的服饰纹样“大部分都以花卉为主,或是把花卉作为陪衬,图案规范、工整、连续、对称,部分形象趋于写实。”②刘勰在《文心雕龙》一文中,论述到艺术创造活动中主客体的辨证关系,提倡一种...
· 和服
称呼三越吴服屋和服于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称呼,部分称呼更加偏离原意,甚至连日本本身也对这种衣饰有着不同的统称。这些称呼的偏差与其历史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和服”、“吴服”跟“着物”(Kimono)是三个最主要的称呼,基本上这三词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同的来源及解释。和服和服,从字面上解释为“和”的服装(“和”一字源于日本人为大和民族)。这种称呼源于明治时期,因西方衣服(即“洋服”)的流入,人们用以将其与日本本地的衣服作分别之故。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福泽谕吉以来,日本国族运动兴起,产生了大和民族的概念。后来为了将西方的衣物(即着物)作分别,和服逐渐演变成单指日本民族服饰吴服明治43年住田呉服店广告纸面吴服(ごふく)一字的产生,是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传入日本,甚至将日本本土弥生服饰也称为吴服的缘故。百济给应神天皇的贡品里有两个从吴国来的缝织...
· 日本和服后面的包包真的是枕头是为方便睡觉吗?
关于日本和服后面的小包包,网上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说那是日本人的小枕头,是为了方便随时随地睡觉用的。因为这个,日本人的名字里也产生了很多井下,渡边,野田,山下什么的。脑洞老师可以负责任的说,这其实是一个谣言,虽然日本是世界上产出床上动作片最多的国家,但绝不至于全民野战。这个大家认为的包包OR枕头,其实不是包包,不是枕头,而是一个结,一个用腰带打成的结。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和服的由来。据专家考证,和服的起源应该在中国。大概是汉朝时期,日本从当时的中国学习了很多技术,和服就是其一。和服模仿的最大对象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的吴服。所以现在日本有的地方还将和服称为吴服。到了唐代,日本跟中国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了。日本的吴服又混入了一些唐服的特点。比如十分华丽,色彩鲜艳,但注意,无论唐朝还是吴服,后面都是没有那个大包包的。这个大包包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这个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晚了,在桃山时代,也就是丰臣...
· 三国将领的服装和北宋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三国魏晋时期的防护力偏弱,只有将领才能有带铁甲,是叫铁制筒袖铠,士兵基本仍为皮甲为主,而宋代铠甲种类多,有轻质还有重铠甲,如钢铁锁子甲、黑漆濒水山泉甲、明光细网甲、明举甲、步人甲;宋代将领增加了防护力,且士兵也大量使用,重量也在增加。1、三国魏晋时期为铁制筒袖铠,是一种胸背相连、短袖,用鱼鳞性甲片编缀而成,筒袖铠的外形与西汉的铁铠很相似,从头上套穿,这种筒袖铠坚硬无比。胄基本沿袭东汉的形制,胄顶高高地竖有缨饰。2、宋代镜甲有钢铁锁子甲、黑漆濒水山泉甲、明光细网甲、明举甲、步人甲等数种。锯《宋史·兵志》记载:宋代一套镜甲的总重量迭45斤至50斤,甲叶有飞25片,制造时费工作日120个,花用经费三贯半。应当说宋代的防护要比之前的朝代防护力要强,从下图可以看出,士兵、骑兵、将领都有大量传铠甲。
· 侗族服饰侗族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梁思成:“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侗族的服饰非常的独具一格,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解析侗族服饰。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