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玄奘晚年为什么会被 被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3
转发:0
评论:0
玄奘晚年为什么会被打压被打压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圆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数百千",送葬时,"京

  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圆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数百千",送葬时,"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与民间相比,官方的表示却是寥寥。唐高宗李治的神情尽管哀伤,但真正给出的待遇并不高。只是报销丧葬经费,允许僧尼吊丧,妥善保护经书。

  相比于以前去世的其他高僧,玄奘未获追赠、追谥,更没有一个官员参加他的葬礼。如果李治真的很认可玄奘,这些荣誉应该一项不少。而且他的长子李显也应该去参加葬礼,因为李显名义上是玄奘的弟子。

  玄奘作为一个得道高僧,又是有"留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取经归来后,曾经得到唐太宗的优待与支持。唐太宗甚至两次请求玄奘还俗,帮自己分忧朝政,都被婉言谢绝。

  李治曾经为玄奘写过《述圣记》,慈恩寺落成后他还下令以玄奘为上座。李治既然对玄奘如此礼遇,为什么玄奘死后他却是这番态度?

  唐太宗第一次见玄奘后便对他大加点赞。长孙无忌、褚遂良也紧跟唐太宗的脚步,推崇玄奘,表达了对玄奘的高度认可。为安置玄奘从天竺带回的佛经、舍利、佛像而建的大雁塔落成后。塔南立起两块碑,碑文内容都出自实力派人物唐太宗与李治。而提笔书写的正是褚遂良。

  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尚药奉御吕才著书立说,攻击玄奘及其弟子,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此事给玄奘带来很大的压力。他的弟子明白他的处境,致书宰相于志宁,渴望得到帮助。

  于志宁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决定出手相助,吕才这才收敛了很多,不敢再大肆渲染。直到后来吕才与玄奘辩论失败,事情方彻底结束。

  唐太宗晚年身体不好,自知阳寿将尽,而佛教又很强调因果报应。玄奘的归国正好迎合了唐太宗的需要,因此常常被请入宫当面求教。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派看中了这点,便经常力挺玄奘。为的是迎合唐太宗的喜好。只要在唐太宗驾崩前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自己未来辅政大臣的位置就稳了。

  玄奘跟长孙无忌等人来往过多,在回国前十年倒是好事,可在后十年就相反了。随着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日趋白热化,李治决定剪除长孙无忌。而玄奘理所当然被划入老臣一边。从李治下定决心老臣那一刻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玄奘的监视、。

  显庆初年,李治移驾东都,特意命玄奘同往,居住于宫中。名义上是优待法师,实际上形同。玄奘根本就没有什么自由,只好在屋内翻译佛经。可就连这件事也很难做好,因为只准随行"翻译僧五人、弟子一人"。人手不够,效率难以保证。更难受的是,医疗条件也满足不了,有次玄奘生了病,没有医生救治。只好私自出宫就医,李治闻讯后极为不悦,方才安排太医前往救治。

  玄奘的高声望也是李治忌惮他的原因之一。

  显庆年间,玄奘曾经得到李治的允许回家乡探望亲朋好友。玄奘的返乡之旅喜忧参半,喜的是他找到了多年未见的姐姐。忧的是给父母扫墓时发现坟茔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为了报答父母,玄奘上表请求为二老改葬,并希望皇帝能够多给点资助,李治准奏。谁知改葬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上万人特意跑过来,只为一睹大师的风范。

  一个与反对派走得很近的人,声望还这么高,这么得人心,李治岂能无动于衷?

  对于这一点儿,玄奘自然也清楚。永徽六年以来,上层政治频发。长孙无忌一派大臣贬的贬,死的死,李治早就对他动起了心思。为了让李治放过自己,玄奘主动要求前往少林寺,结果被悍然驳回。并要求他以后不要再提这个要求。此时正是老臣的关键时刻,在这么敏感的时间点,玄奘请入少林显然是犯了忌讳的。玄奘收到回复后,意识到铸成了大错,连忙上表说坚决服从安排。

  尽管碰了钉子,但玄奘并没有放弃避祸的想法。显庆四年(659年)十月,玄奘求往陕北玉华寺翻译《大般若经》,李治准奏。李治之所以会批准,是因为在三个月前,长孙无忌已经被逼死黔州。褚遂良两年前就已经死于爱州。曾经帮过玄奘的于志宁,也在废王皇后立武媚娘时因保持中立而被贬。

  玉华寺原为行宫,是唐太宗避暑、疗养的地方,永徽初改为佛寺。既然是皇家营造,寺内建筑自然不会差,缺点是地势高,位置偏僻。对身有顽疾的玄奘来说极为不合适。可当时的政治形势已经由不得他挑三拣四了。

  《大般若经》梵文本有二十多万颂,翻译起来压力很大。起初弟子们请求退而求其次,删节局部,玄奘同意了。可自此后玄奘经常梦见极其恐怖的事情。时而梦到有人在翻越万仞高崖,时而又梦到与野兽搏斗,每次梦醒时分,玄奘都吓得汗流浃背。玄奘思索再三,认为噩梦必与翻译之事有关。看来还得老老实实地翻译完整版的《大般若经》。

  于是玄奘将此决定向众僧讲明。没想到还真能奏效,等到玄奘再次做梦时。只见梦中诸佛菩萨眉间放光,神采照人,玄奘的心情特别舒畅。因此,玄奘坚定了之前的想法。

  繁重的工作让玄奘身心俱疲,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一天,他突然托付起了后事:"今经事既终,吾生涯亦尽,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麟德元年正月,一个来自高昌的弟子慌慌张张找到玄奘。说自己刚刚做了一个噩梦:"见有一浮屠端严高大,忽然崩倒。"

  玄奘听后并不吃惊,安慰道:"别害怕,与你无关,这是我即将灭亡的征兆。"第二天晚上,玄奘不小心在屋后绊倒,随后身体越发不好,病情加重,卧病在床。五日后,玄奘圆寂。

  玄奘圆寂后数月,李治继续铲除异己,直到朝堂安静下来。只是上朝时,大臣们个个保持沉默,既不进谏,也不举贤,完全不是李治所理想的模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甄宓为何会被曹丕赐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甄宓被认为是曹植笔下《洛神赋》的原型。通过洛神赋中的描述我们不难想象甄宓的美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美人,为什么又会被曹丕赐死,死后她的嘴里为什么又被塞满了污秽之物呢?甄宓于183年生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母家直系祖先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孙,家学渊源。她出生后,传言家里有人常常看到在她晚上睡着后,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又有人说她三岁时父亲早亡,她因思念父亲而痛哭不止。让家人觉得她早慧非常,与众不同。之后更是有相士刘良为她看相,说她将来会贵不可言。刘良的预测说准也准,说不准也不准。如果甄家知道甄宓之后的际遇,或许宁愿女儿一生安乐,也不想要看到“贵不可言”的将来。但当时年幼的甄宓确实让人看到了她的独特之处。她从9岁起开始读书写字,这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并不常见。此外,她还博闻强识、相貌倾城、且对事物素有见解。在灾荒之年,当目前大肆收敛银钱时,她却劝说母亲开仓放粮,赈济乡邻。她认为“乱世求宝,并...
· 杨广为什么会被称为昏君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还不知道:杨广为何被称为昏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一直都被记载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史书中写到,因为他穷奢极欲,才导致大隋王朝的灭亡。真正研究过历史的,肯定不会认为杨广是个一无是处的暴君。实际上,杨广还是作出了很多贡献的,比如他努力将科举制度完善了起来。科举制度可谓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制度创新,它打破了由贵族子孙垄断官位的局面,使得普通老百姓都有机会当官发财。隋朝与秦朝的经历,其实还是十分相似的。第一代皇帝都是一名伟大的皇帝,打下了万古基业,但传到儿子的时候就完蛋了,不管当时是多么的美好局面,瞬间土崩瓦解,王朝迅速的走向灭亡。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一直提防着匈奴的入侵,并且修建了万里长城,事实证明秦始皇的这个决定还是相当正确的。在当时,匈奴的确对中原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隋炀帝杨广在位的时候,多次出兵高句丽,由于高句丽鼎盛时期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很大的威...
· 陆贽为什么会被排挤?原因是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从窦参维护自己相位的角度分析,排挤陆贽也是可能的,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到大家一起了解,在陆贽母亲去世后,服丧回朝的陆贽被德宗任命为权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据《陆贽传》称,德宗对于陆贽的感情也是非常复杂的:首先,德宗深知陆贽是个人才。陆在德宗即位之前仅是个监察御史,因德宗当太子时就听说了他是个人才,即位之后就把他提拔为翰林学士(“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其次,德宗对陆贽十分厚待。这一方面是德宗看中。“势性忠尽,既居近密,感人主重陆贽的才华;另一方面则是看重陆贽的忠诚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我们继续往下了解一下吧!奉天之难后,德宗派遣宦官赶往江东,把陆贽的老母接到京师奉养,此举让朝廷上下的文人士大们都非常感动,不久,陆母去世,葬于洛阳。陆贽的父亲早死,原来安葬在苏州此时要与其母合葬,德宗又派遣宦官从苏州一路...
· 为什么流传千年的上朝工具笏板会被清朝抛弃呢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在很多讲述古代历史的影视剧中,尤其是关于唐朝、宋朝等历史的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文武百官整齐的分列在朝堂两边,每人手中端着一块板子,而且还总是盯着这块板子。但在清朝的史料中,这块木板消失了。官员上朝手里拿的木板学名叫做笏[hù]板,有时候人们也会根据它的材质、用途等把它称为玉板或者朝板。为什么流传千年的上朝工具笏板在清朝被抛弃了呢?这块板子有什么用处呢?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这个笏板在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在使用了,在一开始的时候,笏板并不是官员特殊使用的,几乎每个百姓家里都有笏板,因为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发明纸,这个种板子就代替纸张的地位。百官在上朝前把将要在朝堂上向皇帝汇报的工作要点记录在笏板上,以防止疏漏,或有所遗忘导致奏报时吞吞吐吐,这在古时候是对皇帝大不敬的,也就跟现在的“小抄”差不多一个意思;还有在上朝时,将皇帝下达的命令记录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这个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读书...
· 张良晚年为什么要云游四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还不知道:张良晚年为什么要云游四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西汉王朝的诸多名臣之中,张良的出身是优于萧何与韩信的,因为他的祖父就曾经连续担任过三任韩国的丞相,而他的父亲也担任过韩国两任丞相,但是就在张良怀着雄心壮志想要建功立业之时,韩国就被秦国给灭亡了。这对张良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对于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他对秦朝怀有巨大的仇恨。张良最初的时候,张良不断的制定刺杀秦始皇的计划,他曾经招募过一位力士,带着大锤去砸秦始皇的座驾,不过可惜的是秦始皇并不在车驾之中,刺杀虽然失败,但是张良却能全身而退。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张良都致力于反对暴秦的统治。不过小编认为张良这样的举措是得到一位老者指点其实并不可信,因为张良确实胆识过人。张良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张良也组织了人马想要回到韩国故国继续对抗秦朝,当时项梁的势力很大,所以很多起义军都依附在项梁的麾下。张良因为与项梁的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