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八旗的优势在哪里?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3
转发:0
评论:0
清朝八旗的优势在哪里?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我们在看关于清朝时期电视剧或书籍的时候,往往会看到八旗这个词。那么到底八旗是

  我们在看关于清朝时期电视剧或书籍的时候,往往会看到八旗这个词。那么到底八旗是什么意思呢?

  1601年,努尔哈赤(清太祖)将自己统治下的臣民按黄、白、红、蓝四种颜色编成四旗。后来随着努尔哈赤势力不断扩大,四旗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努尔哈赤又于1615年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自此八旗制度正式确立。

  八旗制度是满洲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里面既包括了军队,也包括了普通百姓。八旗中的基本单位叫牛录,每个牛录300人,每牛录设长官一人叫“牛录额真”(汉语译为“佐领”),副长官二人叫岱子,办事员四人叫章京,噶珊(汉语译为“村庄”、“部落”)管理员四人叫拨什库。牛录是军政合一的机构,牛录额真平时负责管理本牛录的生产、生活事务,战时组织出征作战。牛录内的成年男丁都是“无事耕猎,有事征调”。

  牛录的上级单位叫甲喇,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每个甲喇1500人,长官叫“甲喇额真”(汉语译为“参领”);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每个固山7500人,长官叫“固山额真”(汉语译为“都统”)。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固山在汉语中译为“旗”的意思。1615年的时候,满洲共有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共八种旗帜,因此被称为“八旗满洲”。后来随着满清势力不断扩大,并吸纳了大量蒙古人和汉人的加入,因此又先后于1635年和1642年建立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凡是在八旗中的人员,无论满人、蒙古人还是汉人,都称旗人。

  1619年,明朝出动11万大军,试图彻底铲除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清朝的前身)政权。当时努尔哈赤手下约有6万余人的军队,双方在兵力对比上还较为悬殊。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场被称为“萨尔浒之战”的战役却是以明朝军队完败而告终。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除了至今仍存在争议的明军指挥问题外,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八旗军战斗力实在太强了。

  有一种说法是“八旗军成员平时皆民,战时皆兵,因此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这个解释其实不仅非常马虎,而且完全不靠谱。全民皆兵确实会拥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前提是要看对手是谁。如果对手是普通百姓,那自然可以轻松吊打。但“萨尔浒之战”中,八旗军的对手全是明朝的军人,大家都是专业人士,谁能比谁强太多呢?

  因此,全民皆兵虽然确实可以提升八旗军的战斗力,但这并非是他们能打败明军的主要原因。八旗军战斗力强悍的关键一点其实就在于它基层组织方面的优势,也就是上文中提到过的牛录。

  当时的牛录都是以血亲、家族、村寨为纽带组成的团体,每个牛录中的人都和周围的人存在血亲、家族关系。因此牛录作为基层战斗单位,其凝聚力之强是可想而知的。而且由于大家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因此在战场上往往就会更加拼命,不会出现那种“你行你先上”的情况。此外,在后勤方面,每个牛录都需负责自己牛录的物资。由于同个牛录中大家都是亲朋好友,自然会不遗余力给前线作战的亲人们提供最好的物资保障。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前线和后方非常紧密的联系,从而大幅提高战争效率。

  反观明朝这边,虽然军队人数众多,但组织效率低下,军备废弛,士兵纪律松散。这样的部队打流寇尚且可以应付,但要遇到真正强劲的对手,则往往是一触即溃。

  清朝定鼎中原后,疆域和人口都急剧扩大,八旗这种精练但又颇为原始的组织形式显然无法适应统治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再加上八旗军在入关之后开始追求安逸和物质享受,战斗力迅速下降。因此到了清朝中后期,原本被誉为“虎狼之师”的八旗军彻底堕落成国家和社会的“寄生虫”,完全不堪一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满洲八旗战斗力强悍,他们当时是怎么组建的?
1583年——1593十年间,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完成了对女真的统一。在这之后他停止了战争。为了巩固统一,开始致力于内部建设。努尔哈赤意识到,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在强大的军队也不能承受一场长时间的战争。于是就创立了八旗制度。他借鉴了完颜阿骨打时期女真人的牛录制:十个人为一牛录,选一个领袖“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红黄蓝白四旗,分别以这四色为旗帜,每个旗7500人。把10人一牛录改为300人为一牛录。这也就是努尔哈赤当时的总兵力。三万人左右。到了1615年,随着他部队的扩充,又创立了第二个红黄蓝白四旗。把原有的这四色旗帜周围镶一圈边,红色旗帜周围镶白边,其它三色旗帜镶黄边。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女真八旗。即正黄、正红、正白、正蓝、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八旗。努尔哈赤时期就这八个旗,总共也就六七万人。到了皇太极时期,八旗又一次扩张了。除了满八旗之外,又组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 清朝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军最后神秘的消失了,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的一个核心制度,也是清朝定鼎北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八旗军队在清朝初期可谓是骁勇善战、攻必取、战必胜(宁远之战除外),具朝鲜人记载:满洲八旗军队离家要出去打仗的时候,八旗军队的老婆、孩子那是欢心雀跃、兴高采烈,因为每次八旗军队打仗回来都会缴获很多战利品,这些战利品除少部分上缴以外,大部分都会平分给个人,具记载: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命英郡王阿济格率军入关,阿济格率军共攻克16城,仅俘获牲畜就有17万头,这些战利品平分给八旗军队,他们的老婆、孩子能不高兴吗?但是,清朝入关以后,没仗可打的八旗军队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们该何去何从?这时,清朝政府犯了一个致命的决策失误,清朝政府让八旗军队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八旗军队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一切费用都有朝廷负担,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就出现了八旗生计问题,在康熙晚年就出现了八旗生计问题,...
· 古代象兵的战斗力怎么样?他们有什么弱点?
在冷兵器的战争史上,古人喜欢驯化一些动物用于作战和后勤运输,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战马和负责后勤运输的骆驼、牛等牲畜,在古代印度河东南亚的一些地区,那里的人们曾经驯化大象进行参战,让敌人闻风丧胆。大象的体型十分庞大,并且皮糙肉厚,一般的弓箭和刀矛很难对它造成太大伤害,而在大象背上的士兵因为居高临下,常常能对敌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到了十四世纪左右,人们渐渐发现了象兵的一个致命弱点,让这个兵种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印度河流域自古生产大象,因此古印度人是最早驯化大象作战的民族,在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时期,波斯王大流士的军队中就有来自印度的象兵,并且曾给亚历山大的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后来在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之后,亚历山大军队中也拥有了大象,犍陀罗国王曾献给亚历山大30头大象,但是亚历山大并没有把它们送上战场,而是主要负责后勤运输。战象高大威武,能给地方军队的心理上造成很大震撼,因此到了中世纪...
· 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曾经让清朝战斗力爆表
清朝统治了中国296年不论这个王朝后期如何,但说它能从一个小部落发展成入主中原的政权,确实有其了不起的地方,其中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创者(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后金为清)和奠基人,中国子秦始皇以来的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作为奠基人的努尔哈赤功不可没。网络配图明朝初年女真分为四部,身为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家族是世代承袭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继承了指挥使职务指挥慢慢的开始崛起,用武力和联姻的方式逐渐统一了女真四部,建立后金,称可汗,终于在1644年,他的孙子入主中原,开始了清朝统治中原王朝的序幕,后金乃至清朝能够统一中原,除了当时复杂的中原环境之外也得意于努尔哈赤的创造的一种制度,那就是八旗制度。网络配图女真人狩猎每人出一支箭,以10人为单位,称为牛录(箭或者大箭的意思),10人中设立一个总领,称为牛录额真,而额真正是首领的意思。以...
· 汉军八旗跟满洲八旗相比谁更有优势?体现在哪里
汉军旗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入了满洲八旗的汉人。清朝汉军旗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受清朝统治者的重视。他们不仅出任清廷要职,而且大多都在地方任督抚、巡抚等职,对巩固清朝巩固起了关键作用,成为清朝“治天下”的重要举措。早在满清入关前的皇太极时期,为了加强对汉人的统治,便在满洲八旗制度的基础上增编了八旗汉军,“以本部所属者为满洲,蒙古部落而迁入者为蒙古,明人为汉军。”清朝汉军旗人的来源主要有几种,许多在清朝先后权势显赫的汉军旗人都曾在降清之前为明朝效力,后来做了清军的俘虏,便转而为清朝效力,通过入旗而“满化”,这一类的汉军旗人通常被委以重任,因而对清朝非常尽忠。第二类是因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而不得不迁入东北,从此投靠后金政权,最典型的便是由山东前往东北的汉人,他们因蝗灾而大批迁入东北,其中一部分投靠了满洲八旗,为汉军,不过这类汉军旗人数量并不多,而且多为山东籍。第三类是通过与满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