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徽州朝奉:对徽商中从事典当行业的掌柜的称谓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9
转发:0
评论:0
徽州朝奉:对徽商中从事典当行业的掌柜的称谓,徽州朝奉,是对徽商中从事典当行业的掌柜的称谓。徽商,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

  徽州朝奉,是对徽商中从事典当行业的掌柜的称谓。徽商,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又称 “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和绩溪县、江西婺源县。典当业是徽商主要产业之一,鼎盛时期的徽州典当行遍布全国,在这门行业中甚至有“无典不徽”的说法,时至今日,老的典当行里做生意的隐语依然是有着当时徽州商人们的言语和痕迹。

  所谓朝奉者,本是古代的一种官名。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当时的三公外戚,皇室诸侯,多为奉朝请。到了宋代就有了明确规定,朝奉大夫是正五品官员,朝奉郎则是正七品。即“朝奉大夫”是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朝庭命官,却在古徽州遭到了广泛的“贬值”,便是普通人家的男子,也有互相敬称为朝奉的。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更是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沿袭至今,徽州人还有以此称谓来敬称自己的祖父的。时至今日,徽州人依然称自己的爷爷为朝奉,休宁方言区如屯溪称“老朝”或“朝”,歙县则称朝奉。

  今天江南一带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旧社会的“徽州朝奉”,讲的就是那些当铺的掌柜。但其实,这种看法不免过于简单了一点。徽州朝奉与绍兴师爷一样,成为一种颇具地域特色的专有职业。这次我到徽州寻访古迹,知道在它的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许多丰富的内容。

  徽州男子为什么会自称“朝奉”?其事缘起于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封”。据说当年,赵匡胤拥兵南下,平定歙州(徽州)时,徽州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场面十分的热烈。赵匡胤见了很受感动,就停车对大家说:“多谢汝等朝奉!”意思是说,多谢你们的朝拜与礼物奉献。但徽州人由于高兴,却一时理解错了,以为皇帝圣旨口,亲口封他们为“朝奉”。于是一个个喜不自禁,纷纷以“朝奉大夫”自居。

  徽州地处皖南腹地,境内多山,耕地无几,自古以来全年粮食收成大多不够一家人三个月吃。所以,历史上的徽州人,为求生存,只好纷纷离开故土,外出经商谋生。这也就是造成后来“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的主要原因。

  走在屯溪老街上,常可以看见摇摇摆摆学走路的孩子,对着不远处正张开双臂等着他们的祖父喊道:“老朝,老朝。”在屯溪休宁一带的方言里老朝即爷爷。发音为“老窘”。而老朝这一称呼是由徽州朝奉一词演变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徽州朝奉主要是从事什么的?为什么要叫他们朝奉
徽州人的经商,是“其货无所不居,其地无所不至,其时无所不鹜,其算无所不精,其利无所不专,其权无所不握。”徽州朝奉的称谓,就随着徽人经商的足迹而传播开去,逐渐地为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人们所知道,而成为各地对徽州商人的称呼。徽州人什么生意都做,但最拿手的还是开典当。在这门行业中甚至有“无典不徽”的说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像许多行业一样,典当业中有同行间通用的隐语。由于徽州人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典当业的隐语又叫作“徽语”,是根据徽州方言结合当地语音产生的。在北京,当铺中报价用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读起来是么、按、搜、臊、歪、料、俏、笨、缴、勺,“吃饭”是“抄付”,“没有”是“妙以”,“老太太”是“勒特特”,“小媳妇儿”是“洗玄分儿”。东北的典当也用的是“徽语”,只不过稍微加进一点东北口音,如从一到十的数目宇就是:摇、按、瘦、扫、尾、料、敲、奔、角、勺。由此可见徽州人在典当业中的...
· 微州文化—徽州文学—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
徽州文化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一种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涵盖很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并存,半个多世纪以来,日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任何文化的形成发展都基于一定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本文探讨徽州文化形成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之一——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徽商是中国明清时期十大商帮之一。徽州人的商业活动起始久远,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虽然各种徽州文化现象肇始早晚不一,但其极盛期却同徽商鼎盛期基本吻合:新安理学始于南宋,元代、明代中前期最盛[1];新安医学启自东晋,盛于明清[2];徽派朴学始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达到顶峰[3];新安画派始于元代,明末清初独具风格[4]明万历年间,徽派版画登峰造极[5];明清时期,徽派建筑最为兴盛;徽派盆景始自五代十国,明清时期达到高潮[6];徽菜始于南宋,明清时期自成体系;明万历年间,徽剧形...
· 古代臣民对君主的称谓
在我国古代,诸侯臣子、平民百姓对君主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天子:殷周时期,君主只是称“王”。春秋时期,随着吴楚诸侯国君的相继称王,诸侯便尊称周王为天子,以示区别于其他诸侯王。从此,“天子”便成了君主的一种代称。所谓“天子”,意即“上天之子”。万岁:将国君称为“万岁”,大约始于秦汉。“万岁”一词,原来本是人们在喜庆时所使用的一种欢呼用语。秦汉以后,臣下觐见国君,都要呼“万岁”。后来,“万岁”一词逐渐演变为对国君的专用称谓。陛下:“陛”字本是宫殿台阶之意。周秦以后,臣子在朝见国君时,常以陛下作为对君王的尊称。据蔡邕《独断》中载,称臣有事上奏天子,却不肯当面禀告,而要通过“天子”身边的侍卫人员转达,而奏事者都要在离皇帝老远的宫殿的台阶下等候。长此,臣下便将“陛下”用于对天子的尊称。对那些残暴无道的国君,臣民在私下也有一些称谓,如“独夫”、“民贼”等等。
· 微州文化—微州印象—徽商四大行业之二典当商
典当业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最古老的一种信用行业,专为私人提供抵押品贷款,最早称为“质”和“质库”。到了明朝,名称就有10多种,通常称之为“当铺”。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典当业遍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城镇。长江以北,徽州典当商也很得势,《明神宗实录》中记载的河南巡抚沈季文言:“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见在河南,计汪充等二百一十三家。”除此,北京和山东、福建、广东诸省也都有过徽州典当商的踪迹。经营典当业以休宁人最为活跃。明人凌蒙初在《初刻拍案惊奇》中描写的休宁商山大财主吴大郎有百万家私,号称“吴百万”,他就是一个经营典当业的巨商。清末翰林许承尧在《歙事闲谭》中称:“典商大多休宁人……治典者亦惟休称能。凡典肆无不有休人者,以专业易精也。”典当店铺多为石库门面,并在外堵或影壁上,写上一个楷书大“当”字,大到几乎占了整个墙面。店堂里面高大,窗户却又高又小,光线晦暗,黑黝黝的由壁上,贴着一些红...
· 徽州朝奉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好
清人范寅曾指出:“渔樵农俗之夫,街巷里闾之妇,往往奉谚为诗书。”民间俗谚,极为直观地反映了世人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看法。因此,对俗语的考证,可为历史学研究提供富有价值的参照。以明清时期的徽商为例,“徽州算盘,绍兴刀笔”“徽州朝奉,绍兴师爷”“徽州朝奉,自保自重”和“徽州朝奉,自家保重”,等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勾勒出徽商这一区域人群的特征。以下就从俗语学的角度,对“徽州朝奉”作一文化透视。关于“徽州朝奉”,出身于黟县的清代考据学家俞正燮指出:徽州人称“朝奉”,读书人多笑之。按《宋史·职官志九》云:朝奉郎员外,则朝奉即员外阶。《夷坚志》称富人为员外,言赐爵,不在正员。古有赐复,有赐爵。朝奉者,赐爵阶也。……徽州多唐宋旧族,古言未改,朝奉、孺人,非外间所知。方回《桐江集》有“村老呼予老朝奉”者诗,是宋时语证。根据俞氏的考证,“朝奉”和“员外”是相同的涵义。因此,“朝奉”这个称呼在徽州的普及,就和“员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