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蓝田之战:秦国、韩国、魏国、楚国的四国大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9
转发:0
评论:0
蓝田之战:秦国、韩国、魏国、楚国的四国大战,早在春秋时期,出于遏制强大晋国的需要,秦国和楚国保持了长期的联姻同盟关系,比

  早在春秋时期,出于遏制强大晋国的需要,秦国和楚国保持了长期的联姻同盟关系,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芈月”,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不过,在进入到战国时期,因为晋国分为韩国、魏国、赵国这三国,加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对外扩张的需求,所以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同盟关系逐渐走向破裂,甚至形成了比较激烈的冲突和战争。在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就爆发了一场战争。此战,还有韩国、魏国、齐国等战国七雄的参与,前后参战的兵力达到了百万规模,并对战国历史的走向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

  首先,这场战争就是蓝田之战,也被历史学者称之为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公元前312年,彼时的魏国已经是霸主了,而整个战国七雄,呈现出了秦国和齐国争霸的格局。在此基础上,楚国成为齐国和秦国都希望拉拢的对象。在公元前312年之前,楚国和齐国联合,以此对抗秦国、韩国、魏国等诸侯国。不过,楚国君主楚怀王因为受到张仪的欺骗,天真地认为秦国会割让六百里土地给自己,所以为了这一利益而和齐国断交。当然,纵横家张仪不可能兑现这一说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离间楚国和齐国之间的关系。

  二

  面对张仪的欺骗,楚怀王自然是恼羞成怒,于是发动大军进攻秦国。彼时,楚国将领景翠率领大军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和秦国、韩国的联军作战,而秦军的将领是樗里疾。樗里疾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果不其然,樗里疾在丹阳击败了楚军,让楚军被斩首八万,楚将屈匄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值得注意的是,在丹阳之战失利后,楚怀王没有认输,选择调动全国的军队来进攻秦国。

  三

  对于这一次楚国大军的规模,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考虑到楚国的人口规模,参与蓝田之战的楚军应该在30万—50万之间。因为倾全国之力,加上秦国一开始的准备不够充足,所以楚军不仅收回了全部失地,而且击破了武关,到达距离秦国都城咸阳百里左右的蓝田(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一带)。由此,对于冲冠一怒的楚国大军,可谓打到了秦国的老家。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蓝田之战无疑是给秦国生存带来了最大威胁。如果楚军可以更进一步,说不定能够攻下秦国的都城咸阳。不过,对于坚韧的秦国,在险境中迅速做出了反应。

  四

  最后,彼时,秦国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到蓝田一带,并且采用合纵连横的策略邀请韩国、魏国出兵进攻楚国的后方。由此,蓝田之战在后期出现了秦国、楚国、韩国、魏国四国参战的形势。在此基础上,这四国的整个参战兵力,无疑达到了百万规模,只是在集中程度上不如之后的长平之战。因为深入秦国腹地,加上韩国和魏国在背后的进攻,楚国只能选择从秦国退兵,甚至在之后向秦国割地求和。并且,因为后方防守的空虚,韩国、魏国联军趁势攻占召陵(今河南漯河境内),直逼邓(今河南南阳境内),也即占领了不少原来属于楚国的疆域。总的来说,对于战国中期的蓝田之战,虽然楚军给秦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但是,最大的输家也是楚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垂沙之战简介:秦齐韩魏四国联合攻打楚国的战争
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秦国、齐国、韩国、魏国四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前301年,秦将庶长奂、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四国部队进攻楚国,楚国派大将唐眛率军抗击齐、韩、魏三国军队。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汉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齐宣王对战事不耐烦,便派周最到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不甘受如此委屈,便对周最说:“对我来说,撤了我的职务、杀了我,甚至杀了我的全家,这是大王能够做到的;战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出战,战机成熟的时候不要求出战,这是大王在我这里不能够做到的。”随后,匡章命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边。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听后喜出望外,随即选派精兵乘夜从楚...
· 揭秘:历史上的蓝田之战楚国怎么失败的?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实是公元前313年秋七月(楚怀王十六年)到公元前312年秋九月(楚怀王十七年),整个战局的一部分。战争前一阶段是秦、魏、韩,联盟对楚齐联盟,战争的后一阶段是齐军反戈,变成楚战六国。蓝田之战,以楚军败退,楚军先撤退宣告结束。楚国大败可能使得当时的秦国君臣认为楚国短时间内不会再次开战。而且事实上丹阳之战是当时系列大战的一部分,在秦楚激战的同时,齐国趁机联合宋国攻魏,形成了以齐宋联军对秦韩魏联军的东线战场。齐宋联兵攻至魏煮枣。秦国派大庶长樗里疾与韩将韩冯率领秦、韩两军迅速回攻救魏,齐军在濮上遭遇惨败。这在客观上减弱了秦国可以动员的兵力。此时的楚国,面对败局并不甘心,在丹阳之战后不久,即“悉国兵复袭秦”,这意味着集中了几乎所有精锐的孤注一掷,这十分冒险,因为其余国家完全可能趁机偷袭。但楚国的军事冒险取得了...
· 魏国和楚国的变法,为什么不如秦国有效?
魏国和楚国的变法,为什么不如秦国有效?秦国启动商鞅变法,此后国力逐渐强盛,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成了唯一的强国,由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六国的伟业。实际上秦国的崛起之路走得很冒险,当时魏国和楚国都是强国,而且他们也有进行变法改革,不过从结局来看,魏国和楚国的变法为什么就不如秦国来的奏效呢?其实变法只是崛起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能够坚持,前后君王要有继承,秦国能够完成一统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奋六世之余烈。春秋时期,东周大约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随着连绵不尽兼并战争,进入战国以后,只剩下以齐、楚、燕、韩、赵、魏、秦等“战国七雄”为首的十余个诸侯国了。经年累月的兼并战争,让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们倍感生存压力,纷纷寻求富国强兵方法。与此同时,“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教训,也使得诸侯王们对过去的“世卿世禄”产生动摇,为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采用更加集权的统治方式。于是,在那个充满铁血的战国时代,兴起了一场又一...
· 秦救楚之战:吴国破楚国,秦国为什么要救楚国?
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可以一己之力抵挡其他大诸侯合纵连横。远交和近攻,是相辅相成的手段。秦国在春秋时代,先是与晋国结为秦晋之好,后又与楚国结为秦楚之好,两段寻找朋友的过程,秦国也受益匪浅。秦晋之好,是秦穆公时期,从晋惠公断断续续的十多年,到晋文公短暂的几年,又到晋襄公反反复复的几年,结盟时间总计不到三十年。秦晋之好的过程中,晋国利用秦国,讨伐东周的叛乱,得到东周河内肥沃的土地。在秦国没有背后动兵的情况下,又从卫国等诸侯抢到不少土地。而秦国在晋国的眼皮底下,占据河西。后来又在晋国不干预的情况下,征服许多西戎部落。总的来看秦晋之好虽然短暂,也算是各取所需,各自都有回报。自崤之战以后,秦晋之好实际上已经破裂,秦晋在河西各据一半土地,地缘冲突凸显,秦晋之间再回到原来甜蜜的时光,哪怕是短暂的,都已经不可能了。对秦国而言,寻找一个新的战略伙伴,来牵制晋国,将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秦康公后期...
· 浊泽之战,韩国、赵国联军攻打魏国
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在魏与韩赵之战中,韩、赵联军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进攻魏军的作战。史称“浊泽之战”此战,联军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赵、韩的严重分歧,因不能协同而由胜转败,使魏国终免于分割。简述浊泽之战发生於前369年,韩国、赵国联军攻打魏国的一场战争。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在魏与韩赵之战中,韩、赵联军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进攻魏军的作战。前370年,魏武侯在尚未指定魏国继承人的情况下逝世,国内发生混乱,儿子魏罃和魏缓互相争立。当年七月,魏缓逃亡到达邯郸,请求赵成侯出兵为他回国争位。前369年,魏国大夫公孙颀亦从宋国经由赵国进入韩国会见韩懿侯游说他,魏罃虽有公叔痤相助,挟据上党,只得半个魏国而已,若能趁魏国内乱之际,联合赵国,定能除掉魏罃及打败魏国,实在机不可失。韩懿侯听了很高兴,就跟赵成侯合兵一起进攻魏国。赵成侯与韩懿侯亲率两国军队,联兵大举讨伐魏国。联军向魏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