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诸国最后一次的合纵攻秦之战,还是失败了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4
转发:0
评论:0
中原诸国最后一次的合纵攻秦之战,还是失败了吗?,《阿房宫赋》有这么一句话,“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我认为这句话并不完

  《阿房宫赋》有这么一句话,“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我认为这句话并不完全准确,六国即使能够爱抚自己的百姓,也不足以抗拒秦国的兼并。要想抑制秦国,向来就只有一个方法——合纵攻秦,这个方法六国都知道,但是却始终办不到。

  今天要说的就是秦王嬴政时候的蕞之战,这是中原诸国最后一次发动的合纵攻秦之战,是六国最后一次机会,结果不言而喻,还是失败了。先来看看这场战役的起因,当时魏国被秦国打得快顶不住了,于是又突然想起来要联合其他诸国的力量,最后才得以发展成合纵攻秦。

  其实起先魏国是先去找的自己的好朋友赵国,赵国也正有此意,而其他国家也有感于秦国的兼并之势,于是纷纷响应合纵之策。看似势头很好,但是最终为什么只有五国联军,因为还有一个国家没有参与进来,就是齐国,齐国觉得自己离秦国最远,和秦国没有什么利益相关,没有必要去得罪秦国,再加上秦国在外交上竭力拉拢齐国,于是齐国很坚定地和合纵队伍撇清关系。

  这就是六国犯的第一个错误,刚开始就人心不齐,别看只是齐国一个国家没有参与,这就足够影响合纵大军的士气了。大家都会想,齐国都置身事外了,我好像也没有必要参与进来,给自己拉仇恨,他们就会怀疑自己参与合纵的决定是不是做错了。

  再来,虽然只有五国联军,但是发挥得好的话,也是够嬴政喝一壶的了。可惜啊,五国联军依然是只纸老虎。大军浩浩荡荡开往秦国,赵国大将庞煖为主帅,那秦国这边呢,派了吕不韦。按理来说吕不韦的军事能力远不如庞煖,但是后来为什么还是吕不韦赢了呢?

  要知道,六国合纵攻秦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一直败多胜少,秦国也打出经验了,根本不用派什么大将出马,吕不韦就可以轻松搞定。吕不韦料定合纵大军只要一个国家先撤,就会不攻自破,于是他先对楚军动手,果不其然楚军退了,其他国家也就跟着退了。

  《阿房宫赋》还有一句话算是说对了,“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六国会导致后来被秦国尽数兼并,很大原因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合纵攻秦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作战。战国中期,秦、齐两强东西对峙,秦军实力最强。惠文王称王改元时(公元前325年),秦已完全据有关中,并在河东占有汾阴(今山西万荣西)、皮氏(今山西河津)等前进基地;在河南占有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及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等重要关塞,控制了关中左中原的战略走廊。黄河天险几乎成为秦之内河.秦进叮攻、退可守。各国严重不安,遂策划“合纵”联合制秦。秦为破坏各国的联合,亦派人四出游说,拉拢各国实行“连横”。当时外交与作战手段结合,普遍为各国采用。各国利害不同,各种联盟无法持久。但主要威胁在秦。合纵攻秦之战亦有多次。著名连横鼓吹者张仪入秦后,受惠文王重用。秦派张仪至魏,游说魏惠王(即子)连横事秦,未成功。秦企图以武力迫魏就范,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
· 五国合纵攻秦之战历史资料介绍,五国合纵攻秦的原因和评价
马陵之战中,魏国遭受惨败,其后又被秦国屡屡击败,丧失了黄河以西的大片领土。魏惠王在晚年曾广招贤者,图谋振兴,并在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持下,任用公孙衍为相国,实行合纵抗秦的策略。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冬,魏惠王去世,其子嗣即位,是为魏襄王。公孙衍是战国时主要纵横家,合纵、连横是当时重要的军事外交活动。他在东方各国支持下任魏国相国,合纵之势便告形成。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共同攻秦,推举楚怀王为纵长。秦军迎战于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北),击败五国联军。魏国损失最为惨重,想与秦国媾和,便派惠施去楚国说明此意。经过一番周折,楚国顺随魏国之意,向秦国求和,此时,义渠君乘秦国与五国联军交战之机,从后方起兵袭击秦国,大败秦军于李伯(一说即伯阳城,在今甘肃天水东)。秦国受到义渠牵制,不便再与五国联军交战,遂同意媾和。五国合纵攻秦详细历史资料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
· 秦晋崤之战:秦国第一次妄图称霸中原失败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
· 为什么说合纵攻秦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的余晖?
春秋战国时代,在华山东边的国家有韩、赵、魏、燕、齐、楚,即是所谓的山东六国,而唯独在华山西边的诸侯国就是秦国。华山成为秦国与山东六国的屏障,秦国在华山上修筑城墙,借黄河为护城河,上有高耸的城墙,下有无限深渊,这样的防御工事,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但华山并非是唯一的屏障,绕过华山周边的山路和盆地,六国通过崤关和函谷关就能进入秦国,而六国合纵即往往以函谷关作为主攻关隘。事实上说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经形成对东方六国压倒性的优势,秦国的大军一度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几近攻灭赵国,赵国危在旦夕之际求救于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大军救援赵国,终于解得燃眉之急。赵国在三晋和中原地区的威慑力彻底瓦解,各诸侯国之间依然没有形成团结的力量,反而依然是在互相攻打。这些诸侯国们的后知后觉最终将彻底摧毁自己,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秦国的野心。在长平之战的第二年,魏国因救援赵国而致声名显赫,魏国生出娇纵之心,没有凝聚中原...
· 战国时期五国攻秦之战有几次最后赢了吗
五国攻秦一共有几次?比较著名的大体上有三次:第一次是惠文王当政时期,在公元前的318年,魏相公孙衍他发动了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一起合纵攻秦,还推举了楚怀王成为了合纵长。公孙衍他还说服了义渠去攻打秦国的侧背。楚国、燕国因为暂时受到秦国的威胁不大,所以他们态度消极,心存观望的侥幸。实际出兵的仅仅是魏国、赵国、韩国这三国。联军攻打到函谷关的时候,被秦军大举击退了。所以第一次五国攻秦失败。第二次是在秦昭王在位时,在公元前287年的时候,魏国和赵国合谋,派李兑去联络各国,准备一起反秦。著名合纵的鼓吹者——苏秦,鼓吹其他国家共同反秦,使天下的人“爱齐而憎秦”,以此可以乘机兼并到当时的宋国。因为当时的五国目的其实各不相同,还各有打算,进攻时,互相观望,都不肯去第一个进攻。秦国为了破坏五国的联盟,主动去取消了帝号,还归还了一部分的土地给这些国家,以此使这些国家联军撤退。第三次也是在秦昭王时期,公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