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官员在异地任职会分配各种住房吗?需要自己花钱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8
转发:0
评论:0
古代官员在异地任职会分配各种住房吗?需要自己花钱吗,古代是严禁官员异地任职时,私自购房的。异地任官,国家提供住房,居住官舍也是一

  古代是严禁官员异地任职时,私自购房的。异地任官,国家提供住房,居住官舍也是一种政治待遇,办公住家一体化,官多房少,退休离任必须搬出官舍。“官舍”,就是官吏的住所,因为常与官衙连在一起,如今日之“机关大院”。所以,有时也兼容办公场所的含义。因其不仅所有权姓“官”,即属于国家资产,而且,往往还特定属于某官署,即某一个机关。官员不得添置任何家具,供给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簿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也就是说给你多少家具,你就使用多少,私自动用公款添买,就是违反制度。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异地任官,国家提供住房: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汉书》记载,曹参封爵列侯,食邑平阳,但本人先后在齐国和中央任相,其长安的“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云云。此“相舍”与“吏舍”,就是相国住宅和吏员宿舍的同义语,当由国家提供。汉高祖刘邦向全国发布《同安辑令》说:“凡为列侯食邑者,都给印绶佩带,赐给宏敞的住宅;俸禄达到二千石级别的将吏,就可迁居长安,赐给次一等的住宅。”这当然是开国时期优待功臣的一种措施。

  再看《汉书》卷九十三记载:侍中董贤为邀汉哀帝宠信,休假日亦不肯回家与老婆团聚,于是哀帝特许董贤的妻子搬进他在宫中的住所,“若吏妻子居官寺舍”。根据这一条史料,可知至迟到西汉后期,官吏家属可以随居机关住房(官寺舍),已经是普遍现象了。《太平御览》引《汉书》称,光禄大夫魏霸丧妻,其长兄还特意“为(魏)霸娶妻,送至官舍”。

  居住官舍也是一种政治待遇:居住官舍不仅是一项福利,也是一种政治待遇。《事实类苑》记载,北宋名相寇准受,被贬为衡州司马。衡州府向来不给这种徒有虚名、实受监管者分配住房,“百姓闻之,竞荷瓦木,不督而会,公宇立成”。眼看其在民众中威望如此之高,又赶快把他迁到雷州,并终于达到令他郁愤而卒的目的。

  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曾被章惇贬到雷州,“不许居官舍,遂僦民屋”。章惇得知后,严令州府究治胆敢借房给管制分子居住的民众。后来章惇也被贬到雷州,碰巧也向这个人求租房子,对方心有余悸地答复他:“前苏公来,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此为政治斗争之激烈在住房问题上的反映。

  办公住家一体化:官舍如此“尊严”,在一定程度上与它的位置有关系。自秦汉以来,凡州郡府县各级地方政府之主要首长和佐贰官员的生活区域,照例都是圈定在各自的衙署即机关大院以内的,俗称“内衙”或“私宅”等,并用屋宇式的宅门同以大堂为中心的办公区域划出界线。

  《温公诗话》记北宋鲍当任河南府法曹时,河南知府“薛(映)尝暑月访其廨舍,(鲍)当方露顶,狼狈入,易服把板而出”。是说像鲍当这种处长一级(曹官)的官员,也有坐落在衙署内的住宅。因为是私人生活空间,又值盛夏季节,所以没戴官帽,恐怕还是半赤膊状态,所以当上司突然来访时显得很狼狈。

  两汉时官员多居机关大院,东汉王充《论衡·诘术篇》称:“府廷之内,吏舍比属”(汉时“吏”之概念包含“官”义),足见规模之大。《后汉书》记载,赵岐的祖父官任御史,故其“生于御史台,因字台卿”,又可知同居的家属中,甚至包括成年的儿子媳妇。

  但是,随着国家中央集权管理职能的日趋完善甚至繁复化,京朝机构及供职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文献通考》提供的统计,汉晋时全国官员总数仅七千人左右,隋朝重新统一后达一万二千五百七十六人,唐朝更增至一万八千八百零五人,其中供职京师者就有二千六百二十人。假如仍沿袭两汉时大包干的办法,则不仅“京师百司”之机关用房要发生危机,亦将无法正常发挥衙署的办公职能,因为办公区内除了这二千六百二十员京朝官外,还得加上数倍于此的吏胥、杂役和卫士,以及侍候这一大家子的小丫环老妈子等。

  退休离任必须搬出官舍:“屋宇并官所造”,其性质自然是“官舍”了。若从所有制关系上考察,分布在长安居民区里的京朝官住宅中,还有不少与之同类的情况,就是皇帝为表示对大臣关怀,特赐一部分高级官员携眷入住产业属国有的宅第,一般情况下又随居者的调任、贬谪或告老还乡而收回。《大唐新语》记载,玄宗即位不久,老宰相李日知自请退休,一旦获准,“及还饰袋,将出居别业”,就是马上退还官舍,搬进其他房子。

  《唐语林》记载,永宁坊有一幢被风水先生称为“金盏地”的住宅,先后有王锷、韩令弘、史宪诚、李载义等许多大臣住过,可知这都是与职务相关的待遇。当然,以“赐第”形式化官为私的也有。不过,因改朝换代或获罪受处等原因,亦难保永业。如安禄山得志时,玄宗曾“敕于亲仁坊南街造宅堂”,送给他进京朝见时居住。等他垮台了,房子也就没收了。

  小官员居住官舍的情况也有,卢照邻《病梨树赋并序》称:“癸酉之岁(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又谓:听坊内的老居民说,以前鄱阳公主在此住过,名医孙思邈也在此住过。看来另有入住理由,或者只要交房租便可入住也有可能。《长安志》称,北街崇仁坊与尚书省选院(即吏部司)靠近,凡参加考选的官员而在“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此(坊)”,想来应有官舍供付费居住,于是“昼夜喧呼,灯火不绝”,恰是机关集体宿舍的景象。

  家具杂用不许擅自添置: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物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簿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擅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据此可知,给你多少家具,你就使用多少,私自动用公款添买,就是违反制度。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萍洲可谈》述,王安石从出判江宁府任上自请退休,夫人吴氏把官舍里一张躺习惯的藤床带回了家。未几,“郡吏来索,左右莫敢言”,只好悄悄地向老爷汇报。王安石知道吴夫人“好洁成癖”,自己则以邋遢与她“每不相合”,于是“跣足登床,偃卧良久。吴[夫人]望见,即命送还”。由此可知,官员搬出公房时不得带走任何公家用品,也是历代的规矩,即使贵为宰相,亦不得违犯。

  因为缺少专项的建筑和维修基金,又无完备的物业管理(在京都由各部司务厅兼管,在州县由工房兼管),所以在多数时态下,机关住房的条件包括有关生活设备,都很差劲,通常总要隔许多年才得大修一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朝廷是怎么分配官员的住房问题的每个朝代都是怎么做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官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今天咱们所说的就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住房制度,可能有一些人也会认为,在那个时候的官员都领着当时朝廷的银子,他们的住房肯定也是有当时的朝廷解决,但是这种想法其实也只不过是对了一半,因为在秦汉时期的那个时候,一般的官员基本上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唐朝的时候虽然说那个时候的朝廷会划分一些土地给他们,但是也并不会帮你修建房屋,到宋朝那个时候政府也是通过招标来出售一些住房,而且在明朝时期也出现了集资买房的这种现象。在当时秦汉南北朝的这段时间,那个时候的朝廷官员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房子,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的工资都是按照秩石制来执行的,也就是说直接将粮食作为他们的俸禄来发放,官员的地位越大得到了粮食也就更多也并没有其他别的特权。从当时西晋开始,为了提高当时官员们的待遇,他们才开始由官职大小来给它们划分田地,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古代的官员都没有住房...
· 动物会给自己治病吗
海底有淡水吗由查字典科普知识资料整理说来真是有趣,有些动物还会给自己治病呢,它们治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服用草药:能跑善跳的野兔得了肠炎以后,就寻找干枯的马莲吃,用它来治疗肠炎,疗效还不错呢。善于捕鼠的大花猫患了肠炎后,就大嚼鲜嫩的青草,然后大吐一下,以吐止泻,病就好了。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猿猴患了疟疾,就到处寻找金鸡纳树,找到后就咀嚼树皮,几次一吃,病就痊愈了。原来,金鸡纳树的树皮里含有奎宁。奎宁是人类治疗疟疾的良药。猩猩得了牙髓炎以后,它会用手抓些湿泥涂在脸上和嘴里,真灵,没多久就消炎了。狼如果被响尾蛇咬伤,会立即寻找蛇草消炎解毒。2.手术治疗:雉鸡或山鹬受伤以后,会飞到小河边,取些细软泥涂在伤口处,接着又收集些细草根混合在泥土里,像外科医生做石膏模型一样,把伤口固定起来。不久,伤口就能长好。
· 中国古代人事回避制度:官员不得在本籍任职
孙俊我国古代在对官员的选任和管理上实行人事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官员因个人利益或亲属关系等因素对政治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人事回避制度源远流长,正式确立于两汉,发展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大体说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亲属回避、地域回避和职务回避。亲属回避,一方面是指在同一政府机构内有上下隶属关系的亲属须回避。比如,宋代的宰执官之间就必须亲属回避。宋代的宰相和参知政事是正、副关系,仁宗嘉佑初年,参知政事程勘是宰相文彦博的姻亲,于是改任程勘为枢密副使。熙宁年间,宋神宗欲以吴充为参知政事,但因吴充与宰相王安石是亲戚,只得改派吴充为枢密副使。另一方面,亲属回避也指亲属之间虽无职务上的隶属关系,但如不便于执行职务,也需要进行回避。宰相和台、谏官之间,就是这种回避关系。宰相是行政上的最高长官,台、谏官对宰相负有监察责任,两者必不能为亲属。唐代杜佑官居宰相,其子杜从郁先授左补阙,后授左拾遗。众人皆言不...
· 解密古代官员住房福利待遇:官员大多租房住
别看现在我国人民买房难,在古代,住房也是最让国家重视的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是适合居住的土地面积少,所以住房成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个困难问题。古代官员对于住房更是有着高标准,政府也制定和更改过很多措施,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很多中低收入者仍然买不起房,而官员的住房,更是历代政府都很重视的问题,那么古代是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的呢?古代官员的住房福利待遇官员的住房名叫“官舍”。为了办公方便,官舍与官衙常常连在一起。白天在官衙办公,晚上回官舍住宿,年复一年,天天如此,理当如此在官员们看来,自己是“朝廷命官”,国家理当解决官员住房。秦王朝建立之后,忙着清理战争遗迹,解决好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重大问题,来不及考虑管员住房问题,秦王朝就垮台了。刘邦建立汉王室之后,官员住房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向全国发布了《同安辑令》。其中规定:凡是列侯这一级官员,都发给官印绶带,赐给宽大的...
· 现在结婚都需要彩礼那么古代成亲也需要聘礼吗
还不知道:古代有没有聘礼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人说古代没有彩礼,其实古代是有彩礼的不过和现在的有一些不同,在《仪礼》这本书中有明确的记载,结婚整套的礼仪步骤分为六个,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其中的纳征一听名字就知道和钱有关,纳征就是古代彩礼的别称了,就是送给女方钱财和物品,古代的布匹,家畜都是重要的物品。但是后来由于简化了礼节导致有的人认为彩礼就是单纯的要钱。所以说彩礼的制度是从古至今,从周朝开始到现在可以说是一直存在,都没有出现过间断,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在彩礼这上面很多男方觉得现在娶老婆都娶不起了。而且在古代嫁妆和彩礼基本是想等的,要是女方条件差点的话嫁妆可能会差点但是也还是有的,但是现在发展成单一男方提供钱财了,而且往往数目不小。特别是在还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往往一场婚礼下来差不多要花掉男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钱财,有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