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汉军八旗是什么样的编制和级别分别?乾隆为什么要开除他们的户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27
转发:0
评论:0
清朝汉军八旗是什么样的编制和级别分别?乾隆为什么要开除他们的户籍,八旗汉军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指代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

  八旗汉军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指代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个汉军旗,部分误称为“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岳托向皇太极建议:施行满汉联姻的策略,凡归降的一品汉官,以诸贝勒女嫁之为妻;二品汉官,以国中诸贝勒、大臣女嫁之为妻。即使原来已经有了妻室,仍以诸贝勒、大臣女与之,以示我诚信。至于那些归降的普通士兵,则核查各牛录所属寡妇,给配为妻,或由国库出钱替其从民间另行娶妻。此外,再划给明军将士不同的土地,以资其生养。

  岳托率先与额驸汉官佟养性结成姻亲。皇太极率领诸贝勒大臣等前往祝贺,并开怀畅饮,相互敬酒。岳托的示范与皇太极的支持鼓舞了满汉群臣,双方纷纷缔结姻亲。皇太极欢喜异常,命令每人赏赐彭缎三匹、丝绸三匹、佛头青布十九匹、白银五两。皇太极又多次赏赐大凌河城归降明军的将士,并且给予了妥善安置。不惜倾全国之力,以各种方式来笼络归降的大凌河明军将士。

  汉军八旗是促成清朝统一全中国的关键性角色。尤其是在清军入关之后,对中原的地形和敌情的了解方面,汉军要相较满洲更为熟悉。而且面对着上百万的抗清武装力量,蒙古和汉军越来越显示出比八旗满洲更强悍的战斗力,使得他们成为了清朝入关后南征西讨的先锋。

  但是到了乾隆七年(1742年),清高宗(乾隆)正式下令汉军出旗,除“从龙入关”的辽东汉军(俗称陈汉军)不在出旗之列外,汉军八旗组织中的其余部分,如入关后归附者、原属于三藩所部者等等皆在出旗之列,因此所谓的“汉军出旗”实际上是新汉军被强令脱离八旗组织。雍正元年(1723年),汉军与汉人家奴壮丁共计44万余人,约占当时八旗人丁总额的72%。至出旗后嘉庆元年(1796年)的再度统计,已降至八旗总人口的43%,可见汉军出旗之规模是巨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八旗的关系: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的关系?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 汉军八旗
简介汉军的编立红衣炮更多资料:天聪新政汉军八旗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后金及其后身清朝俘获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起初均编隶于满洲八旗之下。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对汉人的种种苛政,起初的地位并不高。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便力图改变这种状况,汉军的始建就是体现之一。天聪五年(1631年)以前,后金军中尚无大炮,攻城时难免会受到很大阻碍。于是在该年,皇太极因永平之战俘获的王天相会造炮,命其铸造红衣炮,并始编汉军一旗,旗纛为青色,由额驸佟养性率领这支“重兵”。汉军之所以在满语中被称为“重兵”也正是由于归降汉人铸造、掌管火炮而得名,因此可知汉军创制之初扮演着八旗军队中“重炮兵部队”的角色,火炮对于后金军队的重要性也使得汉军地位获得了提高。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汉军扩建为二旗,旗纛仍为青色。两年后(1639年)再增至四旗,旗纛为纯...
· 满清八旗军最初起源于什么组织他们的编制制度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八旗军编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八旗起源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多人集体即称为牛录。女真人在对外防御与征伐过程中采取了以牛录额真统领牛录的组织形式,从而牛录组织具有了军事职能。为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需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以旗帜为标志作导引而不使方位错乱。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
·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 清朝时汉军八旗是什么概念?清朝八旗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八旗汉军,清朝八旗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是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不是说八旗中的八个独立的汉军部队。他们和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一起组建成八旗军的整体,以兵籍为编制。分别归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大旗。八旗汉军主要源头为明末主动归附后金的汉人部队,以及继而连三的战争中被清朝掳掠以汉人为主的人口,还有少部分女真人、或为明官的蒙古人等。努尔哈赤开始所建立的八旗,他的成员大多数是满人,仅有少量蒙古人和汉人。皇太极接手后,更加侧重扩张政策,而且注重调节各民族矛盾。由是对掠夺而来或投降的汉人、蒙古人等都好生安置,以此来降的汉军和蒙人不断增加,八旗已经无法接纳如此多的兵力。遂,皇太极在八旗基础之上,前后分别成立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还有原本的八旗满人,使得八旗军十分强大。汉军八旗,在对明王朝作战时补缺了满人只善平原野战,不善攻城掠地的短板,汉军八旗对清朝适应中原情况,从而因地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