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被忽略的三国名将毌丘俭,最后反抗司马师被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6
转发:0
评论:0
被忽略的三国名将毌丘俭,最后反抗司马师被杀,在罗贯中的笔下,《三国演义》成了一部“尊刘抑曹”色彩很浓的小说,正是在这种曲

  在罗贯中的笔下,《三国演义》成了一部“尊刘抑曹”色彩很浓的小说,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魏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严重弱化,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其中的典型代表,便包括曾大破高句丽并刻石纪功而回的名将毌丘俭(毌音同灌)。

  毌丘俭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毌丘兴官至武威太守、将作大匠。毌丘俭以父荫入仕,起初担任平原侯曹植的文学,后来又侍奉准储君曹叡(魏明帝),跟后者建立起较为亲密的关系。等到曹叡登基为帝后,毌丘俭作为亲信获得提拔,起初担任尚书郎、羽林监,不久便出任洛阳典农中郎将。

  毌丘俭是被《三国演义》忽略的名将

  明帝在位时大兴土木,由此导致财政紧张和民间的怨声四起。在这种情况下,毌丘俭上书进谏,明帝看完他的奏疏后很是感慨,但饶是如此,却没有停止宫室的营建。不久,明帝任命毌丘俭为荆州刺史,名义上是提拔他做封疆大吏,但真实目的却是把他赶出朝廷。毌丘俭在荆州任职多年,由于边境形势相对稳定,并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从太和七年(233年)开始,割据辽东的公孙渊频频与东吴暗通款曲,并表现出对曹魏的不敬,明帝闻讯后甚是忧虑。为了解决这个持续多年的隐患,明帝便把毌丘俭调往幽州做刺史,命他见机行事,解决掉公孙渊,时在青龙三年(235年)。两年后,明帝见公孙渊谋反的迹象愈发明显,便派毌丘俭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入朝。

  魏明帝对毌丘俭很是器重

  然而毌丘俭刚率军进入辽东,便遭到公孙渊的迎头痛击,被迫撤回驻地。事后,公孙渊正式僭号为燕王,并勾结东吴为援,意图共同进犯曹魏。在这种情况下,明帝又派司马懿率军出征,与毌丘俭一起讨伐公孙渊。司马懿、毌丘俭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终于擒杀公孙渊父子,彻底平定辽东,时在景初二年(238年)。

  公孙渊败死后,先前受其压制的东北亚强国高句丽开始嘚瑟起来,频频入侵辽东。对于高句丽的挑衅,毌丘俭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予以惩罚,而是在幽州不断地积蓄力量,并派暗探收集高句丽的各种情报,准备时机成熟时,给与对方致命一击。这项准备工作,毌丘俭进行了将近6年时间。

  司马懿平定公孙渊,收复辽东地区

  正始五年(244年),万事俱备的毌丘俭正式出兵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其国王高位宫率领的军队,并攻占其都城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为了表示惩罚,毌丘俭下令对丸都进行,唯独对当初劝说高位宫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

  毌丘俭攻陷丸都之前,高位宫已经逃窜至东沃沮(今朝鲜的咸镜道),而为了将其彻底消灭,毌丘俭又在正始六年(245年)再度征讨高句丽。这一次,毌丘俭亲自坐镇丸都,一面派玄菟太守王颀追击高位宫,一面派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部落(分布在南起朝鲜半岛、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

  毌丘俭两次讨伐高句丽,并大胜而回

  两路魏军进展顺利,其中,王颀连战连捷,彻底扫荡东沃沮,并迫使高位宫逃至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靠余部死战才得以保住性命;刘茂、弓遵击溃濊貊各部落,逼迫不耐濊侯投降,并将东汉初年废弃的临屯郡(今韩国东北部)故地再度纳入中原版图中。

  当年五月,毌丘俭在丸都刻石纪功,然后回师凯旋(“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见《三国志·卷二十八》)。毌丘俭讨伐高句丽之战取得完胜,不仅帮助曹魏拓地千里,还极大地震慑并削弱了高句丽。此后四十余年间,高句丽再不敢入侵辽东,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表现得甚是恭顺。

  毌丘俭能完胜高句丽,得到曹爽的支持

  毌丘俭征伐高句丽之际,正当魏帝曹芳在位、大将军曹爽执政之时,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跟曹爽的鼎力支持有很大关系。等到高句丽战事结束后,毌丘俭又陆续晋升为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等职务。然而等到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毌丘俭的处境变得微妙起来。

  司马懿专政期间,毌丘俭的处境还算过得去。然而等到司马师代父执政,并擅自废黜魏帝曹芳后,毌丘俭的两位密友夏侯玄、李丰因反对司马师被灭三族,不由得让他有“兔死狐悲”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一起在寿春举兵,并号召天下共同讨逆。

  司马师平定毌丘俭叛乱,并诛灭其三族

  司马师闻讯后,即刻率军前往淮南,毌丘俭交战不利,仓皇逃往慎县,结果被当地村民张属射杀。事后,司马师又下令诛灭毌丘俭三族(“夷俭三族。”引文同上),时在嘉平六年(254年)。曾立下盖世奇功的魏朝忠臣毌丘俭,最终竟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毌丘姓
人物毌丘长:东汉时期孝子。毌丘俭:三国时期曹魏后期名将,家族为河东闻喜人,曾与文钦联合发动毌丘俭文钦之乱。毌丘兴:毌丘俭之父,曾任武威太守,官至将作大将,封乡侯。毌丘甸:毌丘俭之子,三国时期曹魏官员,官拜治书侍御史。参见母姓毋姓^“毌”即“贯”字上半,亦是其本字,不同于“毋”
·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师为什么出征毌丘俭和文钦?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师为什么出征毌丘俭和文钦?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国扬州刺史文钦骁勇善战,又是大将军曹爽的同乡,所以很受曹爽器重。曹爽被诛后,他总害怕自己受牵连。他常常虚报俘虏人数,邀功请赏。大将军司马师总是对他加以约束,因此,他对司马师恨得咬牙切齿。镇东将军毌丘俭一向和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璺关系密切,夏侯玄和李璺被杀以后,毌丘俭心里也惴惴不安。司马师废黜魏齐王曹芳,改立魏高贵乡公曹髦以后,毌丘俭的儿子、治书侍御史毌丘甸对毌丘俭说:“大人肩负国家重任,如果国家灭亡了,大人却安然地自守一方,恐怕会受天下人的责难。”毌丘俭早对司马氏专权心怀不满,听了儿子的话,更坚定了他的决心。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他联合文钦,假称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向各州郡发出檄文,共同征讨司马师。又上书要求贬斥司马师,让他弟弟司马昭代替他。毌丘俭派使者邀请镇南将军诸葛诞共同讨伐司马师,诸葛诞把...
· 司马懿——被忽略的英雄
司马懿混合儒、道、权谋家的多元气质正是三国精神的典型代表。历史传说中的司马懿似乎总是生活在两个英雄人物的阴影里: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诸葛亮。然而,历史事实中的司马懿却独揽魏国大权奠定了篡夺曹氏政权的基础,并击退诸葛亮,奠定了灭蜀的基础。他绝不是别人的影子或成就别人英名的配角,而是乱世中一个真正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汉代的世家大族。《晋书》说他“博学洽闻,服膺儒教”,又说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多重性格正是三国乱世的一个缩影。司马懿首先深得道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精髓,精于忍术,一生中两次装病,借以麻痹敌人。曹操掌权之初,曾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认为当时形势还不明朗,且曹操出身低微,但又不愿得罪曹操,就假装身患风瘫。曹操任丞相时,再派人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椽,他应召出仕...
· 司马懿——被忽略的英雄
历史传说中的司马懿似乎总是生活在两个英雄人物的阴影里: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诸葛亮。然而,历史事实中的司马懿却独揽魏国大权奠定了篡夺曹氏政权的基础,并击退诸葛亮,奠定了灭蜀的基础。他绝不是别人的影子或成就别人英名的配角,而是乱世中一个真正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汉代的世家大族。《晋书》说他“博学洽闻,服膺儒教”,又说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多重性格正是三国乱世的一个缩影。司马懿首先深得道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精髓,精于忍术,一生中两次装病,借以麻痹敌人。曹操掌权之初,曾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认为当时形势还不明朗,且曹操出身低微,但又不愿得罪曹操,就假装身患风瘫。曹操任丞相时,再派人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椽,他出仕,可以说是深识时务的俊杰。司马懿的猜疑和谋略与曹操相似,其思虑...
· 司马懿为何夏侯玄不反抗而最后选择被杀呢
司马懿为何夏侯玄不反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当年司马懿在高平陵发起政变,夏侯玄当时手握重兵,然而他为什么不反抗导致最后被杀?让人十分不解,那么这么说有何依据呢?一是夏侯玄感激曹爽对他的知遇之恩,夏侯玄的母亲是曹爽的姑母,那两人就是表兄弟的关系,当时曹叡为皇的时候,夏侯玄曾因为一些事情而惹怒了曹叡最终于夏侯玄的职务直接从发黄门侍郎从而贬至了羽林监,这一直持续到曹叡驾崩。之后曹爽任辅政大臣后面他又重用了夏侯玄,从羽林监直接升至中护军之后又是征西将军。二两人关系处得不好,当时的司马懿身份也是辅政大臣,所以夏侯玄当时曾多次给司马懿把自己认为十分不错的一些点子向司马懿建议,但是司马懿却是表面觉得夏侯玄的点子不错,实则又不采纳。因为夏侯玄当时有一定的威信,估计司马懿是担心这一点,所以才对夏侯玄所提的建议迟迟不采纳。从司马懿和夏侯玄二人的关系上来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