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满洲八旗兵兵马十分骁勇,为什么没打过明将姜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0
转发:0
评论:0
满洲八旗兵兵马十分骁勇,为什么没打过明将姜瓖?,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地区,统治汉族人的事情。这其中最出名的

  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地区,统治汉族人的事情。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元朝和清朝了。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而清朝的统治者的是满族人。这两个少数民族之所以能打败汉人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武力是强于当时已经腐朽的前朝军队的,尤其是骑兵方面。

  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游牧民族,毕竟能耕种的土地都被汉人占领了。虽然说生存比较困难,他们生活的也比较贫穷,但是这也造就了他们能吃苦和凶猛的作战风格,他们的骑兵部队让汉族人吃了不少的大亏。虽然说汉人也有许多骑兵部队,比如像明朝的关宁铁骑。

  但汉人养的马大多数都是用来运输货物的,作战能力都很低,而匈奴人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骑着马打猎,所以说马的性能要比汉人好上不少。虽然说在汉朝的时候,汉武帝曾经进口过西域的汗血宝马,但也没有将纯种的血脉给留下来,还是慢慢的被中原的马给同化了。

  满清就是通过骑兵打败了当时的明朝,而满清最为出名的就是八旗兵了,尤其是众多亲王所率领的八旗部队,那绝对是满清的精锐中的精锐。但是明朝却有一个将军,让满清的六位亲王都吃了败仗,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大同总兵姜瓖。

  姜瓖是陕西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明朝边疆的武将。他在明朝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还在最后投降了李自成。可是李自成还没坐稳几天龙椅就被清军给灭了,姜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又投降了清朝。能守住大同这个地方,自保还是不成问题的。虽然说在清朝当了将军,但是多尔衮等人还是十分警惕这个反复无常的叛将,甚至还将他的孩子押到了京城当作人质。

  怎么说姜瓖也是一个军人出身,看到别人欺负到了自己的头上,自然是不会忍的。直接起义造反了,扛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当时清军刚入关,很多省份也跟着反了。多尔衮马上慌了,马上派兵去攻打姜瓖。但是作为边陲重镇的大同可是没有那么容易打下来的。这场战争足足打了能有八个月之久,但是大同依然没有任何要陷落的迹象。可是已经有很多省份都起义了,这样下去的话满清要被赶出中原了。

  当时为攻打姜瓖的有五个亲王,后来多尔衮为了稳定全国的局势,自己也亲自上阵了。然后从冬天打到了夏天,又从夏天打到了秋天,仍然没有任何要结束的迹象。不过大同已经被围了好久,快没有粮食了。姜瓖的几个手下看着大势以去,便联手把姜瓖给杀死了,然后投降了清军,这场战争才结束了。

  姜瓖虽然反复无常,做了几次叛将,但是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很高的,让不可一世的满清亲王吃了大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姜瓖
简介据《朔州志》载,姜家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投降大顺政权。同年四月(1644年5月)清将恭顺侯吴顺华率兵进攻大同,六月初六日,姜瓖杀大顺军守将张天琳,投降清英亲王阿济格,后随阿济格进兵征伐山西、陕西,封为统摄宣化、大同诸镇兵马的将军。顺治五年(1649年)冬,姜瓖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十二月初三日(1649年1月)于大同起义归南明,耿焞逃往阳和,家属被姜瓖处死。姜瓖连陷旁近府县,富喀禅遣诸将根特、杜敏赴援,其附近十一城皆叛,以割辫为标志,遵用永历正朔。多尔衮得知消息,派遣阿济格载红衣大炮急赴大同,初四日到达大同城下,进行围剿,一方面又对姜瓖进行劝降,宣布若能悔罪归诚,仍将“照旧恩养”。多尔衮见招降无效,加派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连同阿济格继续作战。顺治六年...
· 满洲八旗
简介八旗制度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多人集体即称为牛录。女真人在对外防御与征伐过程中采取了以牛录额真统领牛录的组织形式,从而牛录组织具有了军事职能。为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需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以旗帜为标志作导引而不使方位错乱。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高于牛录的最大的单位即称为固山,汉语称“旗”。
· 陕西省-榆林-榆阳区姜瓖
姜瓖(?~1649年),陕西榆林人。明末任宣化镇总兵。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至居庸关,他开关投降。1644年五月,清军进占北京,李自成率部西撤,他乘机进军山西大同,杀了农民起义军委任的大同总兵张天林、柯天相,占据了宁武、代州沿边一带城镇,并向清廷上表归降。清睿亲王多尔衮命他理大同总兵事,并授征西前将军印,是年底,清英亲王阿济格率领清军西进陕北,追击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他随清军西征至榆林、延绥一带,阿济格便命他统辖宣化、大同诸镇兵马,招抚属邑。清顺治二年(1645)初,李自成义军高一功部自延安出击,进攻保德、宁武,他邀蒙古兵助战,打败了农民军。顺治五年底,蒙古兵入边,清廷遣英亲王等率军进驻大同,他怀疑清军为攻击他而来,即据城反清,自称大将军,又派部将占据了朔州、阳和等城。明朝旧将万练、刘迁等人立即响应,并占领了雁门关、代州、五台、榆林等地,声势甚大,威逼太原。清廷再次增兵围困大同,劝姜罢兵
· 解读:满洲八旗军
满清入关时的军队是八旗军,我们来解读下关于“八旗军”究竟是怎样一支部队呢?它的战斗力又有多少?满洲八旗简介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满洲,八旗蒙古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八旗满洲和蒙古八旗的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八旗汉军也叫乌真超哈其主要是炮兵。军制制度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
· 八旗兵和绿营兵
八旗兵以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等八种旗帜为标志。“旗”本为满族“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兼有掌管军事、政治、生产三个方面的职能。凡旗人男丁皆可为兵,平时生产,战时打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八旗各有旗主,皆为世袭,旗兵为其私有。太祖努尔哈赤初定旗兵编制,每300人为1牛录,领兵官称牛录额真;5牛录为1甲□,领兵官称甲□额真;5甲□为1固山,领兵官称固山额真;共领7500人,是为1旗。以后牛录数量增加,旗数未变。太宗时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至此共有24旗。入关以后,清廷虽仍沿用以旗统兵的制度,但八旗兵已成为完全不事生产的军事和政治组织,分为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种,直属于国家而不再归旗主私有,牛录、甲□、固山各领兵官也都依次使用佐领、参领、都统等汉语称谓。京营八旗亦称禁旅八旗,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是从正黄、正白、镶黄等所谓上三旗的满、蒙族人中挑选组成的亲军营,负责侍卫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