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时期在东北龙兴之地是什么样的?汉人的地位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8
转发:0
评论:0
清朝时期在东北龙兴之地是什么样的?汉人的地位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众所周知,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满人,他们来源于东北地区。因此当清朝定鼎中原之后

  众所周知,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满人,他们来源于东北地区。因此当清朝定鼎中原之后,东北就成了清朝的“龙兴之地”。

  在清朝初期,满清统治者禁止汉人移民到东北,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有几点:一是为大清王朝留下后路;二是保留一支不受汉文化影响的八旗劲旅;三是维持满人的文化和祖宗传统;四是保持对东北地区人参、貂皮、黄金等重要资源的垄断地位。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满清统治者三令五申禁止汉族移民,但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从清朝中期开始,汉民北移的运动已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到了十九世纪初,整个东北除了一些边远地区外,几乎人人都会说汉语。汉文化在东北迅速流行开来,许多满人甚至连自己的母语都不会说了。

  1800年后的东北主要由三类群体构成:旗人、汉人和部落民。旗人作为创建清朝的成员,在表面上似乎高人一等,但实际上只有旗人中的上层阶级,才具备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在东北地区的汉人主要是农民、商人、工匠和被流放到此的官员。其中,流放的官员和富有的商人居于社会上层,地位仅次于旗人高层官员。汉人官员如果仅仅是被免职流放,而没有附带更多的罪名,那么他们在东北还是会被旗人上层所接纳,乐于与他们交往。在当时汉文化盛行的情况下,多结交一些汉族文化人也被视为是一种身份和面子的象征。而商人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地位很低,但这种局面从十八世纪中后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旗人官员在商业方面都需要仰仗这些汉族富商,所以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也是给足了面子。

  至于那些普通的汉人,比如农民、小商贩、工匠,他们的社会地位基本上和普通旗人没有太大区别。旗人只有在应征入伍方面拥有一定的特权。当时只征召旗人的八旗军待遇优厚,普通兵丁的粮饷和一个九品官的收入差不多,但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八旗兵丁。

  另外还有一类群体就是部落民。这些部落都是早期归附于满清,但又没被纳入八旗编制之内。理论上,部落首领的社会地位和最高层的旗人很接近。但实际上,这些部落都位于边远地区,地理位置上比较孤立,汉化程度很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位于边远地区的部落首领因公或因私来到满汉聚居的城市时,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无论是在旗人眼里,还是在汉人眼里,他们俨然就成了土里土气的乡巴佬。至于普通的部落民,他们的社会地位就更低了。

  所以,在当时东北的“龙兴之地”,旗人高层官员的地位最高。被流放的汉人官员和汉人富商位居其次。普通旗人地位略高于普通汉人,但差别不大。部落民首领的地位理论上很高,但实际上他们的权力仅限于自己的部落之内,并不太受旗人和汉人的重视与尊重。普通部落民的社会地位在上述几类人中是最低的,不过他们都长年居住在边远地区,基本没怎么和其他群体的人接触,所以也不在意被孤立于社会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范进中举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也许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初中课本里有很多古典文学作品,不仅包括唐诗宋词中的佳作,还有明清小说的节选,其中《范进中举》的文章让人印象深刻。范进并非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只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虚构的一个角色,但他又是古代读书人的典型代表,梦想着“学而优则仕”,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范进生活在明朝,地地道道的穷书生一个,从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历经三十余年,依旧只是童生,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八个字,用在他身上非常合适。幸亏范进心理素质强大,屡屡受挫却愈挫愈勇,如果换成别人,也许早就放弃了,估计范进的座右铭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五十四岁那年,范进时来运转,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周学道,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在古代,秀才虽然挺受人尊敬,见到县令也不需要下跪,却没有做官的资格,范进成为秀才之后,老丈人胡屠户仍然跟以前一样瞧不起他,嘲讽他几乎是家常便饭,经常称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
· 绿营在清朝占据什么样的地位?他们有多重要
绿营兵,这是清朝入关以后,重新组建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前身,主要来自明朝降军。他们投靠清朝后,被重新改编整顿,重新组成一支军队。绿营军主要是由步兵组成。这也是清朝前期,绿营兵跟八旗军相比,战斗力比较差的一个原因。八旗军主要以骑兵为主,而步兵为主的绿营兵,具有天然的劣势。当然,在绿营兵内部,也有少量的水师和骑兵。一开始的时候,绿营兵确实不是很受重视。在前几任清朝皇帝眼中,绿营兵的战斗力其实是很差的。非常值得吐槽。虽但是到了康熙、乾隆时期,绿营兵的重要性,开始被快速提高,甚至超过八旗军,成为清朝军队征战的主要力量。绿营兵的地位被快速提高,有两个因素是非常关键的。第一点:跟八旗军相比,绿营兵的数量更多一些。这自然是跟两支军队的组成有关。八旗是以蒙古、汉人、满族三支八旗组成的。他们的人数,原本就比较少。而绿营兵的挑选,直接来自汉人。在人数上,拥有天然的优势。在清朝军队的组成人数中,八旗军队的数量...
· 藏在渝北龙兴古镇里的那些姓氏文化宗祠
从重庆机场往东走不过十多公里,就是渝北龙兴古镇。这座古镇一直以历史悠久、风貌古朴而闻名,尽管没有长江边的中山古镇、磁器口那样声名远播,但人们提到这里,总会想到那遍布古镇的祠堂。在这古镇深处的祠堂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月24日,龙兴古镇刚刚褪去了春节的喧嚣,记者来到龙兴古镇,探索祠堂背后的文化源流。现状宗祠遍地古镇中藏四大姓祠堂龙兴古镇大门入口,常有几个老人家喝茶聊天,他们告诉记者,古镇上有一条祠堂街,仅这条街上就现存有刘、贺、明、包四个宗祠,附近的村落里还现存有江氏、程氏等宗祠。在祠堂街附近,记者找到了原龙兴镇文化站站长、贺氏家族后人贺柏栋老人,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已更名为“华夏宗祠”的贺氏祠堂。“贺氏祠堂已经不是贺家的了,解放后收归国有,现在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大祠堂。”贺柏栋告诉记者,华夏宗祠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厅两堂式结构。离华夏宗祠只有数十...
· 龙兴之地的地址在哪里?为保护它清朝做了什么
柳条边修建于清顺治、康熙年间,是清朝为了保护东北“龙兴之地”、防止外藩侵入而修筑的封禁界限。时人杨宾曾在《柳边记略》中介绍了柳条边:“今辽东皆插柳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之竹篱,而掘壕于其外,人呼为柳条边,又曰条子边。”柳条边共由边台、边墙、边门、水口、封堆等五部分构成,根据修筑时间的不同,可划分为“老边”与“新边”,老边因修筑于辽宁地区,因此又名“盛京边墙”。整个柳条边呈“人”字形状,其修筑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皇太极在位时期下令重修明边墙一小段,这是修边之始,但这时的边墙并不是后来的柳条边,不过从这时开始清朝有了修筑边墙的意识。二、顺治即位之初,便开始了柳条边的修建,首先将皇太极时期修建的边墙往南北两向延伸,并在沿途修建了柳条边,此时的柳条边还只是从威远堡到凤凰城直到海边的东段边墙。顺治五年(1648)年,又开始了西段边墙的修筑,此时的边界主要是划分牧区内的游牧边界,西段边...
· 顺懿密妃乃知县之女,为什么在康熙的汉人妃嫔中地位最高?
清朝的选秀制度是顺治时定下的,小到最小的宫女,大到皇后、太后,基本都是从八旗选秀选出来的。如此庞大的人数,当然是八旗中子女都要参加。选秀制度为大清充实后宫奠定了基础,也为各家族的飞黄腾达提供的很好的道路。女子在后宫得宠,那家人在前朝也不会混得太差,例如乾隆时期就非常宠爱富察皇后,对皇后的家族委以重任,还将皇后的两个娘家人封为郡王!所以,很多人都将女儿们送进宫以提携一下家里。特别是那些家族不够庞大,家族男丁官职又不够大的。例如,本文的女主顺懿密妃,乃是一知县之女,能进宫成为皇帝的女人已经是祖上烧了高香了!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她不平凡的一生吧!顺懿密妃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出生年不详,大概是康熙早年选进宫为宫女的。顺懿密妃父亲叫王国正,是一个汉人,乃是一个小小知县官。《甄嬛传》中,安陵容的父亲安比槐也是一个知县,所以当初安陵容被乾隆留在后宫的时候,安陵容都高兴快哭了!如此说来,如此小的官,家中能出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