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欧洲板甲简介 历史上的发展是什么样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2
转发:0
评论:0
欧洲板甲简介历史上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古代的军事装备,板甲是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的一种盔甲,这是相对于

  古代的军事装备,板甲是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的一种盔甲,这是相对于由大量细小金属环制成的锁甲和小金属片制成的鳞甲、札甲而言的。

  历史发展

  在14世纪以前,西欧铁甲与其他地区一样,以锁子甲为主,鳞甲、札甲为辅。传统意义上的板甲雏形为14世纪初出现于西欧的铁胸半身板。同一世纪末,米兰的铠甲工匠们率先尝试用钢板制造出整体的铁手套、护臂、护腿和大型的护心镜;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作为单纯的铠甲来穿着,而是作为锁链甲和鳞甲、札甲的加强部件,靠皮带固定在铠甲的四肢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板甲出现于15世纪初(但这时板甲材质比较劣等),锻造大型弧型金属的技术和冶金技术的大发展,奠定了后世整体式铠甲的基础。尤其是在1400年左右,在材料学上出现了重大突破,就是发明了高炉:燃烧温度的上升使铸造铁的出现成为可能(在此之前使用的都是块炼铁),钢铁生产量大增。另一方面,水力锻机的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指引下的冶金技术发展等等,奠定了这个时代中铠甲工艺飞跃的基础,使15世纪成为板甲成型并获得大发展之时代。人们很快发现:板甲的防护力和同等重量下带给士兵的灵活性为其他铁甲所不及,而且还提供了冷热加工的更加便利的条件。无论是锁子甲还是鳞甲、札甲,由于其构成要件(小铁圈、甲片等)太小,加工极其繁琐,不仅耗费人力,而且也难以加工强化。人们认为:14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形势的逆转,与板甲的发明不无关系。板甲与英国长弓的对抗,被认为是“盾”超越“矛”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是板甲成熟的标志。16世纪至17世纪初,板甲进入全盛时期。也因此而开创了历史上一个新的时期,专家们为了穿甲而日夜殚精竭虑,开发出大批古怪的新式武器。

  然而16世纪中,大型火绳枪的出现,使板甲抵抗力第一次出现不足。在子弹面前,做工良好的板甲确实可以有效抵滞正面的穿透,但巨大的冲击力常会导致护板向内凹陷而出现损伤,子弹与板甲撞击时发生的振动同样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伤害,这使沉重的板甲在实战中愈发力不从心。17世纪初,号称滑膛枪的新火绳枪及燧发枪普及到士兵手中,轻便而巨大的威力为当时绝大多数板甲所无力抗拒。此后板甲渐入衰落期。除装备数量日趋减少,全身甲逐渐为四分之三甲乃至胸甲取代外,质量也下滑了。钢铁工业不足以将优质钢铁推广的弱点到19世纪中方以近代高炉为基础之工业为基础克服。然而击发后膛枪之威力又再次凌驾防护装备之上。故而除个别案例外,板甲之最后遗存仅在一次大战中以胸甲形式出现。

  其他地区未能发展出全套板甲,然而大型护板及“鸡胸”构型提供的防护力已为世人所尽知。土耳其除进口及缴获之西欧盔甲外,16世纪后自产碟甲,以锁甲连接钢铁板以为补充。伊朗萨法维王朝时期有铁护胸板,此装备亦见于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近期的《阿克巴大帝》中即有此类道具。日本于战国后期,发展出南蛮胴具足,为仿自舶来品的产品。

  前研究板甲发展过程和防御能力的最完善的专著为:《骑士与风炉:中世纪与近代早期欧洲甲胄的冶金学历史》,布里尔学社(Brill Academy)出版,阿兰·威廉姆斯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欧洲的板甲到底有多重靠吊车上马是真的假的
说到板甲时代的欧洲骑兵,防护能力大抵还能被承认,然而重量却一直广被人群,尤其是没有板甲的中国人所诟病。两条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流传甚广,一个是说神罗皇帝红胡子菲列特一世老兄想不开穿着一身板甲去游泳结果和屈原做了伴,不过红胡子死时不过12世纪,其时板甲尚未诞生,这事也就没得多说。另一个,则是连外国都甚嚣尘上的说重装板甲骑士必须靠吊车吊运上马,否则沉重的铠甲会让骑士连踩着马镫跨上马都做不到。起源——英国滑稽戏与电影19世纪,盔甲基本已经从战场上绝迹,工业化的繁荣也让人们对过去不再高看一眼,嘲笑可怜的古代成了当时欧洲的风气,作为古代标志的骑士自然也逃不过时代的捉弄。一位有名气的中世纪历史与武器业余研究者与收藏家在他的著作《AKnightandHisArmor》中考证过,19世纪末期英国一部名为《当骑士无所畏惧时》的滑稽戏里,第一次表现了重甲的骑士靠着吊车上马的滑稽场面,以表现古代骑士的粗鲁和可笑。但...
· 板甲化前的“罐头化”常识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欧洲人会如此的钟爱呢
如今,板甲似乎已经成为了欧洲盔甲的代表,被板甲保护得如罐头一般的欧洲骑士形象更被人所熟知。当然,正如很多对盔甲有所了解的读者知道的那样,其实真正的板甲要到14、15世纪才正式出现。但其实欧洲人对板甲真是充满了各种热爱。在真正的板甲出现之前,欧洲人其实进行了好几次“罐头化”尝试。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些板甲化前的“罐头化”常识。早在公元前12或13世纪,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就有希腊人使用的复杂装甲设计的具体文本证据,其中描述了阿伽门农的盔甲“由平行条纹制成,十个暗蓝色珐琅,十二个金,和二十个锡”。阿伽门农是迈锡尼的国王,迈锡尼文明很早就拥有制造较为高级(相对来说)金属盔甲的能力。这种盔甲我们一般亲切地称其为迈锡尼大桶,主要由青铜板套在一起组成,由皮带固定。其头盔则是皮革加上野兽的牙齿,虽然很原始,但是总感觉那时候就有这种东西是真的很强。▲迈锡尼大桶图然后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盔甲,在公元前5...
· 古代打仗的铠甲是用什么做的?历史上的三种“怪甲”!
古代打仗的铠甲是用什么做的?历史上的三种“怪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战争的刀枪火炮面前,人类的躯体是及其的脆弱,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古人就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甲胄,也就是铠甲。按常理来说,甲胄应该是越坚硬越好,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比如,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三种反常规的“怪甲”,而且一种比一种怪,到底怪在哪里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各大诸侯国就已经有所谓的“甲兵”,并且在战争中还是一股强势力量,比如秦灭六国时就大量使用了甲兵。1998年的时候,考古专家在秦始皇陵内发现了一处陪葬坑,里面就有100多幅石制的甲胄。经过一番研究,原来古人是将石头磨成薄片,然后用麻绳串在一起,就形成了石制甲胄,每件大约有三四十斤。石制甲胄虽然相对坚硬,可以抵挡刀剑,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第一很重,不适合长途行军,第二很响,因为石片之间碰在一起就会有声响,所以在战场上是就活靶...
· 大蒙古国简介其发展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大蒙古国或称蒙古汗国(鲍培转写:yekemonggholulus,西里尔:ИхМонголУлс;英文:MongolEmpire),是在13世纪由蒙古人奇源部、包姓、包侕之金氏、铁木真等部建立的的蒙古政权。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尊汗号为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然而,1260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而走向分裂,大蒙古国随之解体。1260年到1264年忽必烈最终击败阿里不哥后夺得汗位后,原属大蒙古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分别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后蒙古人建立的政权...
· 藤甲兵简介该装备的特征及历史是什么样的
实质是步行火枪手藤甲兵指身着藤甲的士兵;藤甲是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制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战场之上所向无敌。按照布依族先民的制作程序,一套藤制铠甲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首先砍来青藤编制好藤甲后,再用桐油浸泡。用桐油浸泡的目的是让藤甲更具韧性。浸泡48小时后,将藤甲拿出晾干,至少要晾两个月,然后再用桐油浸泡,如此反复5次,一套藤甲才算完成,这样的藤甲才敢穿着上战场。后诸葛孔明南征之时,用火攻之计,火烧盘蛇谷,大破藤甲军。藤甲兵源于《三国演义》,在小说《三国谍影》中也有登场。特征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制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战场之上所向无敌。后诸葛孔明南征之时,用火攻之计,火烧盘蛇谷,大破藤甲军。火烧藤甲兵三年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