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长平之战为什么会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9
转发:0
评论:0
长平之战为什么会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死的人太多了,赵军全军覆没,被杀将士多达四十五万,而秦国亦死

  原因很简单,因为死的人太多了,赵军全军覆没,被杀将士多达四十五万,而秦国亦死伤过半,双方伤亡高达七十五万左右。从而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三个之“最”,即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场战争吧。

  战争背景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郡,将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联系完全截断。韩桓惠王意图割让上党郡给秦国,用来求取秦国收兵。然而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谋划会后决定将上党郡献给赵国,企图联合赵国一起对抗秦国。

  赵孝成王接到冯亭的信息后,先是与平阳君赵豹商议,赵豹认为不应当接受,认为冯亭此举意在祸水东引。赵孝成王于是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二人却主张接受,认为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十七城,这是大利。

  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以赵胜去接收上党郡,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防备秦军进攻。

  赵国接受上党后果然引起秦国不满,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派军攻占韩国缑氏和纶氏。次年,又令左庶长王纥率军攻占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入赵国,赵国军队则在长平接应。

  赵军初战失利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四月,王纥向长平的赵军发动进攻,赵孝成王令廉颇迎战,双方先头部队在玉溪河谷交战,赵军裨将茄被杀,初战失利后赵军退守空仓岭防线。

  六月,廉颇再次战败,空仓岭防线被秦军攻破,重要据点尉城和故谷城被秦军攻占。赵军再次向东撤退,于丹河一线构筑防御工事。

  七月,赵国坚守营垒不出,秦军发动强攻,赵军西侧防线被攻破,两位尉官被俘虏。

  此后,廉颇在经历了数次战败后,于是命令赵军沿百里石长城一线构筑防御工事,坚守不出,疲惫秦军。双方开始陷入对峙当中。

  廉颇认为秦军粮草供给困难,日久必退,却不想秦国通过疏通渠道,可直接从水路运粮,比赵国反而更快、更畅通。倒是赵国由于准备不足,开战不久就粮草匮乏,加上农事在即,一味僵持将会导致赵国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

  赵孝成王迫于国内形势,对于廉颇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极为不满,数次派人责备廉颇。

  赵国求和,双方换帅

  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赵孝成王于是派郑朱到秦国求和,秦国则对其热情接待,对各国造成了两国正在议和的假象。加上韩、魏、楚早已被秦国打怕,齐国对赵国参与乐毅伐齐而耿耿于怀,燕国则与秦国素来交好,求和之举直接导致赵国陷入了“五国不帮”的窘境。

  (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对于廉颇的数次战败和坚壁不战之举恼怒已久,再加上秦国发动的反间计,最终促使赵孝成王起了换帅之心,而他所要更换的人选就使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此时,李牧驻守雁门关尚未成名,乐毅刚到赵国还未重用。

  于是,赵括得以统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成为主将,改变赵军作战方针,积极准备意图主动进攻。而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出任主将后,为了彻底击败赵国,暗地中调武安君白起替换王纥为帅,改命王纥担任副将。

  赵军战败,秦国惨胜

  赵括在完成军队整顿后,立即组织赵军对秦军展开反攻,白起则令秦军佯装败退。赵括不知秦军暗中换帅,首战告捷的情况下对秦军展开追击,一直追至秦军暗中构筑的营垒处,面对秦军精心打造的营垒,赵军久攻不下。

  在赵括追击秦军途中,白起令一支2.5万人的部队突袭赵军后方,截断赵军退路,又令一支5千人的轻兵(一般认为是骑兵)直插赵军与己方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为了两支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了赵军的粮草供应。

  赵军见久攻不下,于是想退,然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多次发动攻击,令其无法退军,赵军无奈之下被迫就地建造营垒,转为防御,以待救援。

  秦昭王在得知赵军主力被分割且粮道被断后,亲自来到河内郡,对当地百姓大肆封赏,同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青壮年,全部派往长平战场,用以增援切断赵国援军和粮道的秦军部队,从而彻底困死了赵军。

  赵军主力在断粮四十六天后,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成功。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剩余军队逐向秦军投降。

  出于种种原因,白起后将赵国降军全部杀死(根据考证,是被先杀后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赵国先后战死长平者多达四十五万之众。而秦国虽然战胜,却也是惨胜,史料记载秦军伤亡过半,战死者亦有三十万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原因很简单,因为死的人太多了,赵军全军覆没,被杀将士多达四十五万,而秦国亦死伤过半,双方伤亡高达七十五万左右。从而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三个之“最”,即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场战争吧。战争背景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郡,将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联系完全截断。韩桓惠王意图割让上党郡给秦国,用来求取秦国收兵。然而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谋划会后决定将上党郡献给赵国,企图联合赵国一起对抗秦国。赵孝成王接到冯亭的信息后,先是与平阳君赵豹商议,赵豹认为不应当接受,认为冯亭此举意在祸水东引。赵孝成王于是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二人却主张接受,认为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十七城,这是大利。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以赵胜去接收上党郡,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防备秦军进攻。赵国接受上党后果然引起秦国不满,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
· 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代历史之中,规模最大、场面最惨烈的战争一定是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此战之后,战败方赵国被坑杀40万将士,而战胜方秦国也同样付出了20万以上将士的伤亡。那么,此战当时有多惨烈,史书上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描述,所以对于此战人们仅仅停留在想象中。此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当时秦国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还把上党郡送给了赵国。当时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认为,上党郡绝对不能要,否则将会遭到秦国的疯狂报复,而平原君赵胜却认为,白给的为何不要,要知道即使出动百万大军也不一定就能攻下一座城池,所以上党郡一定要接受。网络配图赵孝成王最后采纳了平原君赵胜的建议,并派他去接受平原君,由此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战争初期双方对阵将来是赵国的老将廉颇和秦国的王龁,老将廉颇从一开始就采取守势,所以双方打的一直是持久战。后来,秦国丞...
· 长平之战战争概括,长平之战最终的影响
长平之战战争概括,长平之战最终的影响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赵王由于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出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遂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见有机可乘,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
· 长平之战战争遗址:解密长平之战遗址今何在?
长平之战遗址:长平之战,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经是太过遥远的历史画面,那么这些曾经的古战场现今都在何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介绍以下吧。1995年,在山西省高平市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一号坑中重垒交错的尸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应该是刀砍)。有的胸腔内遗有箭头,还有的仅见躯干而无头颅。这些均说明他们是被杀死后掩埋的。另外此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看上去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而非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由此而对几千年“白起坑赵”之说提出异议。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该庙始建于唐,后历代均有修葺,庙内存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和清光绪十年(1884年)所立重修骷髅庙碑记。据《高平县志》载,这里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万处,因为这里杀人太多,后老百姓称之为杀谷。...
· 丹老群岛之战是哪两个国家的战争?战争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公元1544年,大航海时代的进程已经不可阻挡。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正在世界各地扩展自己的海疆。不愿意被包围在地中海和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也从东西两个方向发起挑战。双方的战场从地中海、大西洋一路蔓延到印度洋海区。在攻略印度西海岸与苏门答腊岛岛之余,一些奥斯曼人也顺着葡萄牙人的足迹进入更东方海域。最终,一场堪称捉迷藏般的猎杀与反猎杀,在缅甸西南海岸的丹老群岛展开。葡萄牙人的冒险家印度16世纪的葡萄牙东方帝国,实际上只是控制了辐射范围有限几条黄金水道。有限的殖民地人口,通过好望角航线抵达印度洋海岸,并以印度西南部的果阿为总基地。然后一路向东,再以马六甲港为自己的“东都”,去往摩鹿加群岛和日本。这些地方也被形象的称为“印度总督区”。但在总督区之外,还有众多私人团体开拓出来的“冒险家印度”。他们往往由服役期满的海员和士兵组成,通过出资购买装备与船只,称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主义海盗。不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