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初剃发易服令中为什么和尚和道士是例外 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6
转发:0
评论:0
清初剃发易服令中为什么和尚和道士是例外原因是什么,01剃发令不仅仅是剃发1644年,清军入关,入关之后的清朝开始对汉人执行

  01 剃发令不仅仅是剃发

  1644年,清军入关,入关之后的清朝开始对汉人执行“剃发令”,从原本汉族的束发剃成满族式样的“金钱鼠尾”,即剃去周边头发,仅在头顶留一小块似铜钱大小的头发,并结成辫子,因其形状酷似鼠尾,故称之为“金钱鼠尾”。

  金钱鼠尾

  但是在清朝要求汉族百姓剃发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要求——易服,即让汉族百姓不再穿着汉族传统的服饰,而是改穿满族服饰。

  1644年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多次颁布剃发易服令,五月三日,多尔衮再一次发布命令:“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所谓“本朝”指清朝,而“本朝制度”无疑指的就是清人所穿的满族服饰。不过,因剃发易服遭到汉族民众的激烈反抗,且天下尚未平定,剃发易服令在颁布后不到一个月内被暂停执行。

  1645年五月,清朝在消灭了大顺朝和南明弘光政权之后,觉得天下大势已定,便重新推行剃发易服。五月十五日,多尔衮正式下谕恢复剃发易服,在命令中除了阐述剃发的必要性和执行期限之外,也专门提到了易服,“其衣帽装束,许从容更易,悉从本朝制度,不得违异”。

  剃发易服

  由此可见,剃发和易服是二位一体的,两者是同时执行,只不过后世很多人都把关注点放在“剃发”上,可能出于以下两种原因:一,民间流传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俗语让人对剃发有着更深的印象;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族百姓对剃发更加反感。

  所以,除剃发之外,还有易服。

  02 汉服与满服的区别

  既然提到易服,那么说明汉服和满服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那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汉服,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一直到明末清初,都是汉人的传统服饰。虽然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细节的变化,但是其主体特征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汉服的基本特征为﹕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同时又以盘领、直领、箭袖、纽扣等为补充。所谓“交领右衽”即衣领在胸前交叉且束于右腰,“无扣结缨”指汉服通常没有纽扣,而是以布带或者腰带进行固定,“褒衣大袖”则指衣袍、袖口宽大。

  汉服

  而满服则与汉服明显不同,满族服饰的特点是立领、盘扣和紧窄的马蹄袖口。而这些特征与满族的民族特性相关,满族是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寒冷地带,以打猎为生,满族的传统服饰有助于他们御寒以及狩猎。

  满族服饰

  03 易服的意义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清朝并非第一个,再此之前有元朝这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再往前还有金、辽乃至北魏等占据部分汉族区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清朝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对他们统治下的汉人做出具体的服饰的要求,那为什么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呢?

  通过史料,结合当时的历史形势,我们认为清朝之所以推行“剃发易服”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剃发易服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政权的统治。清朝从东北入关,以数百万的人口来统治数以亿计的汉族人口,从数量上来说满族人口是绝对的劣势,所以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必须用“剃发易服”这种形式来强化自己的主导地位,以利于政权的稳定。

  二、防止被汉族文化同化。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说,当时的满族相对于汉族来说,是一个落后和野蛮的民族,而且汉文化有着极强的同化能力,之前的北魏、辽、金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汉族同化了。清朝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于是准备主动同化汉族,于是便从服饰和生活习惯入手。

  关于第二点,皇太极在崇德元年就对大臣们阐述过如此的忧虑,皇太极“恐后世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人俗,故常切此虑耳。”由此可见,皇太极在入关之前可能就已经有此想法,而多尔衮等入关之后执行的政策不过是皇太极政策的延续。

  04 所谓“十从十不从”

  在清初的“剃发易服”运动中,也发生了很多汉人对清朝统治者的反抗行动,虽然最终未能阻止“剃发易服”的推行,但是也让清朝统治者做出了一些妥协和让步,比如著名的“十从十不从”。

  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

  其意义都不难理解,但是其中有一条最受大家关注,即“儒从而释道不从”,普通汉人必须遵从清朝的“剃发易服”,那么和尚(释)和道士(道)需不需要“剃发易服”呢?按照上述“十从十不从”的说法是不需要,但是“十从十不从”是否真实可信呢?

  相传,“十从十不从”是由明朝大臣金之俊在投降清朝后提出,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见诸于正式命令和文字记载之中,既没有在多尔衮和清朝正式颁发的“剃发易服令”现类似的文字,甚至在《清史稿》金之俊的列传中也并没有提及此事,如果此事属实的话,如此有影响力的建议必定会在金之俊这个不太著名的人物传记中大书一笔,然而并没有,所以此事存疑。

  然而,虽然没有明定,但是在民间却基本照此执行的,对于普通汉人男性,必须严格执行剃发易服,但是汉族女性在大婚、入殓时确实可以穿着明朝服饰,官府中的衙役的服饰也类似于明朝服饰,优伶(戏子)们在舞台上表演戏曲时也多着汉服。

  至于僧道们,确实也并未有剃发易服,僧人无需留辫子,道士也照旧束发。僧人继续着百衲衣,道士依旧穿着道袍,而道袍则类似于明朝的汉族传统服饰,而且因为明朝尊崇道教,明朝的汉服受道袍影响很大,但是道士也并未因此被限制穿着道袍。但是,此举是否真的是因为“十从十不从”,则不得知。

  僧人百衲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什么么是剃发易服?剃发易服的背景,原因以及结果
剃发易服指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清朝统治者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主要是汉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发型,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剃发和易服与圈地、投充、逃人以及为清初六大弊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颁布“剃发令”,因引起汉族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顺治二年(1645年)7月9日,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汉族人民斗争历经37年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
· 剃发易服
背景古代汉人十分重视发式与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除了必要修剪,不可随意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汉族传统的服饰形式有交领、右衽、盘扣、对襟、系带等特征,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的传统服饰也有部分这些特征。中国东北兴起之满洲人的风俗与汉人迥异,满州人男性的传统发型是剃发留辫,将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满州人服饰以旗装马褂为主,特点有厂字交领、对襟、盘扣等特征,有学者指出满人的服饰是来源自诸葛亮所造的筒袖铠。1644年(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大顺兵入北京,明崇祯帝上吊自杀。满清在明朝将领吴三桂协助下入关,随即对占领地区推行剃发易服令,强迫汉人变换发型为满洲人发型并穿着满洲人服饰。因为发式在古代汉文化中占有重大意义,故引起不少汉人激烈反抗。推行过程入关之前清兵入关之前,为了易于辨识顺逆,便强迫被征服或投效的汉人剃发易服,如16...
· 剃发易服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金朝实施剃发易服了吗
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何控制百姓,禁锢百姓的思想,进而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这是执政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满族人采取了让百姓“剃发易服”的方法。那么剃发易服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剃发易服图片剃发易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题与满清政府逐渐打败明朝政府是相关的。满州人在入关之前,对那些自己征服的和投靠自己的明朝人就实施了剃发易服。通过这样可以知道这些人是否真心投靠自己,也可以击垮这些人原本的民族自尊心。这就是剃发易服最初的实施时间。皇太极打败朝鲜人的时候,也命令朝鲜人剃发易服,这一制度的影响范围逐渐变大。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实施剃发易服制度的时间是在1644年,满清军队打败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山海关,当即在关内就下发剃头令。多尔衮率领军队占领通州,于是在通州下发了剃头令。占领北京后,正式下达了剃发令和易服令,要求所有的官兵百姓都剃发易服,以此来作为他们效忠满清政府的标志。但是这次却引起了广...
· 怎么评价满清时期统治的剃发易服?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历史,欢迎关注哦。刚开始清军入关开始确实没有搞剃发易服,也有一定的安抚之策,令北方不少饱受明军,流寇,清军,土匪等等战乱之苦的老百姓愿意归降,传檄而定,只要能活下去愿意接受新朝统治,反正天高皇帝远,皇权不下乡,但是多尔衮直接下剃发令,皇权直接压在老百姓头发上来了,而且已经是触及所有阶级的习俗观念问题了,剃发令一下,北方抗清起义不断,多是平民参与,江阴就因为剃发令问题,所有人都炸开锅了,纷纷反对,那时候跑马圈地可没有祸及到江阴,只是因为习俗不同的问题,清初,因反抗剃发令而死的老百姓还少吗?光凭知识分子搞事就能搞全国这么大规模?没有底层平民出人力响应口号,谁想造反?江阴如果是光凭阎应元这几个知识分子的口号,老百姓为什么要陪他们守城到如此壮烈的程度?没有底层人的大力参与,凭南明朱家,抗清活动能坚持这么久?况且古代平民也不是散发啊,古代粗布麻衣还不是一样是汉服...
· 多尔衮为什么会犹豫要不要颁布剃发令?原因是什么
要不要让明朝百姓剃发?多尔衮也犹豫过,但原因并非仁慈和尊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辫子是清朝的象征,而“剃发令”也是一个改变中华文明方向的重要政策,很多人都认为清军入关之后一直严酷的执行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在清军刚刚入关之际,对于“剃发令”的颁布和执行,多尔衮还是十分犹豫的。金钱鼠尾是满族的传统,满族人自然是要留着辫子的,在入关之前那些投降后金及清朝的汉族士民与将领也遵循满族这一传统留着金钱鼠尾,但是这些人相对于满族主体来说毕竟还是少数,少数服从多数,遵循满族的习俗也可以理解。但是,在满清入关之后,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入关后满族成了少数的那一方,而且中原文化向来是正统并且远远高于满族的文化水平,而发式冠服则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作为统治者的满族还要不要让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汉族去剃发、遵从满族的文化?从多尔衮入京(1644年五月初二日)到顺治元年(16...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