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什么是朝贡制度?反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制度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9
转发:0
评论:0
什么是朝贡制度?反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制度,这套制度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从周朝一直到明清时期。虽然过程中有变化,但总体上

  这套制度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从周朝一直到明清时期。虽然过程中有变化,但总体上说就是:中央王朝对藩属国,也就是像越南、朝鲜这样的国家,进行“册封赏赐”,而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这就是朝贡制度。

  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历史书,对朝贡制度基本上都是持负面态度,一般是两个理由:

  第一,外国人来中国的时候,觉得中国对待其他国家太不平等了。大家不能坐下来好好说话吗,为什么非要对中国皇帝下跪呢?为什么我送点礼来,你非要把它称为自下而上的“进贡”?为什么你回点礼,非要叫自上而下的“赏赐”呢?感觉这是中国以大欺小。

  第二,是中国人看不惯,觉得朝贡制度就是一套虚礼,是天朝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惜当冤大头。外国来朝贡,虽然带有贡品,但天朝给他们的赏赐往往更多。所以,给的财政造成很大压力,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是这两种说法很难成立,因为它解释不了朝贡制度为什么持续了那么长时间。几千年来,个别皇帝难免有虚荣心,但是很难想象顶着巨大的财政压力,仅仅是为了虚礼就把这套制度坚持那么长时间。要知道,国家的登基大典、总统宣誓仪式、学校毕业典礼、公司开业仪式,民间的婚丧嫁娶等等,绝不仅仅是虚礼,而是有丰富的社会作用。关于婚礼的作用,我们前两天的内容已经讲到了。今天我们就来重新审视一下朝贡制度,把这笔账重新再算一遍。

  先来算经济账,中国吃亏了吗?朝贡贸易,表面上肯定是不划算的,因为进贡的少,赏赐的多。但是你想,贸易是人的本能啊。那么大的中国,和藩属国的贸易,就是整个东亚贸易圈,怎么可能局限在“进贡赏赐”这么一点贸易量上?朝贡贸易固然重要,但从份额来讲,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朝贡贸易确实吃点小亏,但它的作用是维持东亚世界的和平,然后通过其他贸易形式几十倍地补偿回来。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 18世纪30-90年代,也就是乾隆皇帝时期,贸易关税贡献了福建省六分之一和广东省近四分之三的地方税收。这还只是官方认可的贸易,不包括民间贸易。你看,在经济上,朝贡体制是不是也是利大于弊?

  好,我们再来算政治账。从大的方面说,世界上存在过两种国际关系体系。一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中华文明的“朝贡体系”,还有一种叫“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后一种体系是啥呢?1648年,欧洲残酷的“三十年战争”结束以后,参战各方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个条约体系,就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它确立了几个原则,就是国家之间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等。今天的国际关系,仍然遵循这些基本原则。今天的人们看来,国家之间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这是天经地义的。朝贡体系却以国家不平等为基础,看来果然落后,应该被淘汰。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就会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一个国际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维持和平。但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后的几百年,欧洲的大小战争就没停过。1300-1850年,英法之间至少就发生了46次战争;瑞典这个现在著名的中立国,在此期间也参与了32场战争,为啥?其实根子就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平等和互相尊重主权、领土。所谓平等,就是没有老大嘛,谁也不服谁。所谓互相尊重主权,就是大家的权力边界很清楚。我要是想占你的便宜,没有什么桌子底下的交易和忍让空间,只能直接动手打,抢你的领土。所以你看,文件上的漂亮原则,在实践中,往往一翻脸就变成了强盗逻辑。

  反观朝贡体系下的东亚,从明朝1368年建立开始,到1841年朝贡制度解体。这之间将近500年的时间,东亚各国之间,只发生过两场战争。1407年,中国出兵讨伐越南;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进攻朝鲜,中国出兵保护。除此以外,在中国、朝鲜、越南、日本这些东亚国家之间,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奇怪,为什么不平等反而容易和平呢?因为不平等,意味着有了公认的仲裁矛盾的权威啊。打个不尽恰当的比方。过年了,几个兄弟回父母家拜年,那肯定是要带点东西吧?临走,爸妈也会打开冰箱让你带点东西回去吧?一般来说,都会比你带去的要多。这就是朝贡贸易。

  另一方面,兄弟几个进门要叫一声“爸妈,新年好!”按过去的老礼儿,还得磕个头。只要这个权威是公认的,也没有什么心里不舒服。有了这个权威在,兄弟几个再有什么矛盾,也容易平息。但是爸妈一去世,兄弟几个之间确实平等了,不过再有什么矛盾,也不容易化解,甚至反目成仇。这就是两个国际体系,在实践中的区别。

  再回到国际体系。如果以维持和平为标准衡量,你会发现,朝贡体系要优越、有效得多。人们之所以主张国家之间地位平等,主要是担心如果国际关系不平等,大国就会欺负小国。但是在历史上,中国不但不欺负藩属国,反而会提供安全保护。只要他们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接受册封,中国甚至都不会干涉他们的内政,更没有兴趣去抢夺他们的领土,占领他们的国家。当然,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朝贡体制了,也绝没有可能再恢复朝贡体制。但是我们观察国际政治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两个基本逻辑仍然在起作用。

  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表面是沿袭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国家平等原则。但实质上,在很多地区却存在着朝贡体制的变种——某地区有个一家独大的国家,其他小国承认它的地位,它负责保护地区安全,照顾小国利益。虽然没有“进贡”等等形式,但本质是一回事。比如,美国领导的南北美洲,澳大利亚领导的澳洲。可见,凡是这种国家间实际上不平等,存在领导国家的地区,往往都比较和平。

  今天说这个话题,其实是想说观念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全球化的进程,全人类逐渐走向一体化,所以就需要一些基本的观念达成一致。平等、自由等等,都是这种纸上经常写,嘴里经常说的观念。它们代表了政治正确,没法反对,也不必反对。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有些规律还是存在着。这时候就需要在表面政治正确的掩盖下,进行实际政治手法的操作。这两者互相矛盾,但也并行不悖。幼稚的人会说,这是黑暗啊。通达的人,会引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名言:“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朝贡制度真的是赔本的买卖吗?当时也只有中国玩的转
中国的朝贡体系现在多被视为赔本买卖。理由是朝贡国的供奉物品数量与天朝的回赐数量明显不成比例,而且是朝贡物品的经济价值远低于回赐物品。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之后再做结论不迟。“厚往薄来”的朝贡体系毫无疑问,古代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最优越的文明之一。在交通条件尚不足以梯山航海,跨越自然障碍的时代,古代中国人傲然四顾,发现周边的族群或政权无出我右者,于是对自己的文明产生了无比的自豪感。在当时许多小国都抢着要和中国朝贡,就是因为这买卖太划算了,因为朝贡一事日本自己还打了一架,史称宁波争贡。朱棣成为明成祖后,明朝朝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盛况,中外交往盛极一时,据《明史》记载明朝时来华朝贡的国家多达150多个,“大明统一万方,天子文武圣神,以仁义礼乐君师亿兆,故凡华夏蛮貊,罔不尊亲。际天极地,举修职贡。自生民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盛者”。因为明王朝的朝贡贸易带有很大的赏赐性质。又因为是“外夷...
· 伏羲是中国婚嫁制度肇启者婚嫁制度的由来
导读:婚嫁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婚嫁制度源于何时,根在何处?正在甘肃兰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华伏羲研讨会”上,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伏羲是中国婚嫁、嫁娶制度的肇启者。“制嫁娶”反映出人类从杂居群婚到对偶婚姻的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这也是伏羲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重要原因。据相关专家考证,人类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洪荒时期和母系氏族社会后,大约在6500多年前,开始逐步进入父系社会。据古籍记载,当时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太昊伏羲率部落由甘肃成纪(今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之墟(今河南淮阳县)。随后,伏羲以其圣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伏羲还画八卦、取火种、造书契、创乐器、兴嫁娶...
· 什么是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历史过程一个主要的就是东汉建立者刘秀,建国后大封功臣,这就造就了第一批的豪门贵族。发展:东汉后期,农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严重。造成了一大批的大地主。三国时期,由于战乱,农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虽然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但是实质上的问题没有解决。魏的军屯和民屯制度,也只是暂时缓解了,但是最后还是由大地主、大豪强接收。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门阀制度发展的另一个体现,就是魏的选拔人才制度,九品中正制度,这...
· 什么是中央制度?周朝的中央制度究竟什么样
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威,诸侯还能听命纳贡。《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除贡纳外,还需朝觐述职,出兵从征,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时还向诸侯国派遣监国的使臣,与诸侯并称为“诸侯、诸监”。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周郑交质与“射桓王肩”,更让周天子之仅存之威严也亦丧失。然列国之诸侯在名义上仍为周王之臣属,除楚国之外,多无谮越称王之举,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为自己本国利益服务,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号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实则行扩张兼并之实。进入战国...
· 中国的姓氏制度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区别,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变化。春秋时晋国叔向说: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同是姬姓的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宗”的十一个氏族之一。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法制决定的。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那队每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神灵,又是族名。当氏族经过发展,逐渐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构成的胞族集团,每一个新氏族都为自己想了新的名称,原先的氏族名称就成为胞族的名称了,胞族继续发展,分成若干胞族,构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称(即更早先的氏族名称)又转化为部落的名称。部落中的每一个氏旅既有自己的氏称,又有据以联系血缘远近的胞族称(旧氏)和部落称更早的氏)。这种不同层次的氏称,大体相当于先秦时代姓与氏的关系。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