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说历史上的郑厉公是“窝里横”?
话说楚文王熊赀,自从抢了息夫人做老婆之后,开始深居简出,很少发兵打仗了。三年之中,息夫人给他生了两儿子。老大叫熊艰,就是楚堵敖,老二叫熊恽,就是跟晋文公重耳争霸的楚成王。楚文王为了讨好息夫人,还率兵讨伐了蔡国等国家,蔡哀侯献舞被打的一败涂地,只好向楚国屈辱求和。当时郑国和蔡国毗邻,郑子仪见楚国强大,便主动和楚文王会盟,郑楚两国交好。
公元前680年,郑厉公复国,郑子仪被杀。因为郑厉公是依靠齐桓公上位的,所以他主动断绝和楚国的关系,和齐国交好,于是郑楚联盟便破裂了。
公元前678年,郑厉公响应齐桓公的号召,去幽地会盟,几个中原国家都推举齐桓公当老大,楚文王终于看不下去了:“你个郑厉公真厉害啊,才即位几年啊,就敢亲齐背楚!”于是脱离息夫人柔软的怀抱,兴兵伐郑,郑厉公惧怕楚国,就和齐国绝交,并向楚文王贡献金银财宝无数,请求原谅,楚文王和郑厉公定了合约,才把兵撤走。此时郑庄公才死去二十三年。相当年郑国强盛的时候,何其风光;这还不到三十年,就夹在齐国和楚国之间,呼吸维艰。后来晋国、秦国又搀和进来,郑国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果然有道理!遥看春秋各国,刚开始出风头的都是中原国家,如郑、宋、卫、鲁,当时这些中原国家不可一世的时候,可能是瞧不起蛮夷的,他们以正统自居,鄙视边疆群众,谁知道后来他们被那些边缘国家超得找不到北。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每个国家每时每刻都要居安思危,奋进不息,做人也是一样。否则,今天你可能是强势群体或者主流,明天你就变成弱势群体或者肥猪流了。
公元前677年,齐桓公又想会盟,先召郑厉公。郑厉公害怕楚国,不敢参加;但是又害怕得罪齐桓公,于是派上大夫叔詹出使齐国,对齐桓公说:“我们郑国被楚兵攻打多时,已经朝不保夕,如果大王能帮助郑国打败楚国,郑国愿意永远臣服于齐国,不敢有二心!”
齐桓公听了,非常厌恶,他又不是傻子,他知道郑厉公这个人奸诈而且没有信誉,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从来没兑现过。背叛宋庄公的《商丘条约》就是一个例子,答应了傅瑕做上大夫却又杀了他又是一个例子。总之郑厉公这个人根本就不值得相信,他这样做只是借刀杀人之计,于是齐桓公把叔詹逮起来,关到军府之中。后来叔詹贿赂了齐兵,逃回郑国。从此郑国跟齐国交恶。
楚文王见郑厉公臣服,满心舒畅,他当年的雄心壮志被激发出来,又开始东征西讨了。公元前677年秋,西南方的巴国袭击楚国的权县。事出突然,权尹阎敖弃守,只身泅水逃回郢都。巴国人长驱北上,一度进逼郢都的南门。楚文王大怒,处死了阎敖。阎敖的族人不胜其忿,竟和巴国阴谋设计楚国。公元前676年春天,巴国在阎敖族人的授意下,打到了津地(今湖北江陵县或枝江县),再次逼近郢都。楚文王率军抵御,为了增加战斗力,将阎敖的族人也招进了队伍。
楚国巴国两军交战的时候,阎敖的族人趁机叛乱,楚军自相残杀,楚文王大败,脸颊上也中了一箭。
当时正是六月时节,天气炎热,楚文王的箭伤又发作了。快到郢都的时候,他在一个名为渊的地方,暴病而死。鬻拳亲自迎丧,将楚文王葬在一片楚俗称为“夕室”的墓地中。然后,嫡长子堵敖被扶立为新君。鬻拳说:“我冒犯大王二次,就算大王不杀我,我也没脸活着了。我要陪一起死!”并对新即位的堵敖说:“我死了之后,请将我葬在的墓门内,我要为守门。”于是自杀。后来堵敖果然将他葬在楚文王的墓门里,楚俗将他下葬的地方称为“经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