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过去七佛简介 佛教是怎么记载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75
转发:0
评论:0
过去七佛简介佛教是怎么记载的,过去七佛,即毗婆尸佛(Vipaśyin)、尸弃佛(Śikhin)、毗舍浮佛(

  过去七佛,即毗婆尸佛(Vipaśyin)、尸弃佛(Śikhin)、毗舍浮佛(Viś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迦叶佛(Kaśyapa)、释迦牟尼佛(Śākyamuni)。

  释义

  过去七佛,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释迦牟尼佛(Śākyamuni)是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释迦牟尼佛之前的六位佛是毗婆尸佛(Vipaśyin)、尸弃佛(Śikhin)、毗舍浮佛(Viś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迦叶佛(Kaśyapa)。

  《长阿含经·大本经》提到过去七佛出现的因缘。

  据佛经所载,前四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四佛,后三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三佛。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三劫之中,皆有千佛。

  七佛殿

  中国境内有七佛殿的寺院不多,有山西的隆福寺、清凉寺、游仙寺、定林寺、玄中寺(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五台山七佛寺、四川的报国寺、宝光寺、江苏的宝莲寺、辽宁的奉国寺,福建万佛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印度佛教的演化发展:什么是部派佛教?
部派佛教:在佛陀逝世的100年后,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看法的不同,开始分裂。先后形成了许多部派。最初分为大众部和上座部,这被称为根三二部,以后又从两个根本部中分裂为十八部或二十部,称为枝末部派。部派佛教争论的主要总是诃梨跋摩在《成实论》中曾概括为“十论”,即二世有无?一切有无?中阴(轮回的主体)有无?顿悟或渐悟?罗汉是否有退?随眠(烦恼)与心是否相应?未受根业是否存在?佛是否在僧数?在无人我(灵魂)等。对于这些问题各个部派都有不同的回答。上座部认为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应是阿罗汉果,阿罗汉果与佛果位相同,他们把一切现实存在分为色法(物质存在形式)和心法等,色法有“四大种”(地、水、风、火四元素)及所造色(长、短、大、小、方、圆等形象和青、黄、赤、白等显色以及其他感官对象),心法有八十九种,并作了详细的分析。上座部后来又分为根本上座部和说一切有部。前者流传于雪山即喜马拉雅山麓,后者流传于克...
· 印度佛教的演化发展:什么是原始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由经、律、论组成的“三藏”。在经藏中近代学者认为真正属于佛陀的教说和最早的经典是《经集》、《如是语经》和《无问自说经》,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条文。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其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其次,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法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的学说。后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为戒、定恝三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佛陀在世时反对婆罗门教四种姓的不平等制度,因此,在他所创立的僧团中允许各个种性和贱民参加。另外,还容许教团中包括过在家生活的男女信徒,称为优婆塞、优婆夷或在家二众。
· 燃灯古佛有什么来历?燃灯古佛是过去佛吗
燃灯古佛,又名“定光佛”,为过去佛之一,法界的第三导师。为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这样一位地位超然的佛,是怎样诞生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燃灯古佛的来历吧!据说,很久以前,一位号啑如来,具足功德的佛出世了,将导三界还神本无。在当时,有一位修清净行的人见到了佛,激动异常,欲供养佛七天。但是有一日,他的弟子因事晚归,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供养佛,便想了个法子,将麻油盛在瓦片中,沐浴完毕以白巾裹住头,从手开始点燃,用这个方法来供养佛陀。佛陀受其之感,便给他授记,说:“过无数劫你当佛,颈上肩上各有光明。”这个弟子就是后来的燃灯佛。也因此燃灯佛也叫定光佛。而那位修清净行的人见自己的弟子已经授记,知晓自己也能授记便来请佛授记。啑如来说等这位童子成佛后,你便可得到他的授记了。这位梵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燃灯佛曾为他授记:当得来世做佛,号释迦牟尼佛,亦当渡无量众生。那么,燃灯古佛又为什么叫做燃灯佛呢?据说...
· 印度佛教的演化发展:什么是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在部派佛教流行时期,大乘的思想在南印度已开始产生和传播。当时在家佛教徒中流行着对安置佛陀舍利的佛塔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参加这些教团的有出家的导师(僧侣)和在家的支持者(俗人)。他们中间一部分人为了修持和传教的需要,编辑了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最初为般若系经典,以后又有《妙法莲华经》、《维摩经》、《华严经》和《无量寿经》等出现。这些经典阐发了空、中道、实相、六度、菩萨道、多佛、三乘分别和一心本净等等思想。在上述种种经典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大乘两个主要派别——中观派、瑜伽行派。中观派大概在2世纪才开始形成,创始人是龙树,经提婆、罗睺罗跋陀罗传至佛护和清辨时,因对中观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分为自续派和应成派。中观派发挥了般若经中的思想,认为修持最高的境界是空,空是“不可描述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一种相对的依存关系(缘合)和一种假借的要领或名相(假名),...
· 佛教是怎么产生的佛教的发展又经历哪些过程?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周围的其他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的同一时段,在小亚细亚的东部,出现了两大文明古国。就是印度和中国。古代印度得名于印度河,包括现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领土,在中国历史上称“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印度的称呼开始于唐朝。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达罗毗茶人是这一地区的主要的人类群体,或称美兰诺——印度人。后来,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等等从西北相继侵入印度河流域,形成了复杂的哈拉帕时代和吠陀时代。在那个时期,由于当时游牧生活的要求,他们向神祈祷的主要内容是愿神赐牛,把战争称为“瞿维什提”,意为“渴望得牛”的意思。牛是他们的主要产业。早期雅利安人盛行自然崇拜,人们不理解自然变化的规律,因而崇拜天神、火神、日神、雷神、雨神、风神等等。也同其它人类群体一样,由群婚制的母系氏族走到父系氏族,父权制家庭出现后,又有了祖先崇拜,他们开始有了宗教,在吠陀时代还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