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痴迷王羲之的唐太宗,书法水平到底怎么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3
转发:0
评论:0
痴迷王羲之的唐太宗,书法水平到底怎么样?,王羲之作为一代书圣,从古至今,俘获的迷弟迷妹自然不在少数,但要说到头号真爱粉

  王羲之作为一代书圣,从古至今,俘获的迷弟迷妹自然不在少数,但要说到头号真爱粉,觉得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

  唐太宗 李世民

  李世民爱王羲之爱到什么程度呢?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朕追起星来自己都怕

  做一个合格粉丝的必备素质,就是要支持偶像所有的作品,所以千万不要被兰亭的故事误导,以为李世民只爱“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的《徐氏法书记》记载:“太宗於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殆尽遗逸”。也就是说,李世民同学刚一当上皇帝,就开始迫不及待要为偶像花钱了,并且发誓要把王羲之的作品全部买光光~~

  皇帝一下诏书效果自然是棒棒哒,按《叙书录》所写,李世民当时收集了王羲之的墨迹3000多幅,并将其装订成书卷,印上“贞观”二字(这个行为是不是让你想到了乾隆,果然霸道总裁表达爱的方式都是相似的)。

  不过“追星无止境”的李世民表示这仍然不够,一定要亲自下场为偶像呐喊一番。

  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成书于贞观二十二年,书中有李世民亲自撰写的4篇史论,其中之一就是《王羲之传论》。

  因《晋书》中有李世民写的4篇史论,故书中有“唐太宗文皇帝御撰”字样

  在史论中,李世民把钟繇(yao)、王献之等书法家挨个点评了一通,并给每个人都挑了堆毛病,然后直接放话说“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为了突出偶像的完美,不惜贬低别人,这个别人里甚至还包括偶像的儿子!李世民追起星来的疯狂程度直逼现在。

  2

  行书得王羲之神髓

  不过人家李世民毕竟是一朝明君,格局还是有的,追星的同时也没忘了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据说,每得一幅王羲之真迹,唐太宗都要命人将之挂在寝殿中,方便自己朝夕观览、每日临摹。而且自己临摹还不算,连带着儿子们也得跟着临上个几百遍,请注意,是每幅都要临几!百!遍!

  时间长了,儿子们的书法练得怎么样不清楚,不过李世民自己临摹的字迹已经和王羲之真迹非常相似。北宋文学家张耒评价他的书法时说“观其用笔精工,法度粹美,杂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

  是不是真像到分辨不出来,我们可以从李世民传世书法作品《晋祠铭》来一窥究竟。

  《晋祠铭》拓本局部

  《晋祠铭》是李世民摹拟王羲之书法的得意之作,全文1203字,用笔遒劲,笔势流逸洒脱,字字结体都从王羲之而来,其中最见功力的当属“之”字。

  《晋祠铭》中“之”字的结体明显带有《兰亭序》的风格

  王羲之《兰亭序》全篇21个“之”字,字字不同,被视为神来之笔;《晋祠铭》中的“之”字多达39个,亦是各有姿态、绝无雷同,且多数与王《兰亭序》中“之”字如出一辙,可见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揣摩之细。

  北宋拓《圣教序》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外,对比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而成的《圣教序》,二者之间的相似处则更为明显。

  《晋祠铭》结字与《圣教序》结字对比

  李世民自己对于《晋祠铭》也是满意到不行,《后唐书》记载,贞观二十二年( 648),新罗(位于朝鲜半岛)派国相来朝,李世民就曾以《晋祠铭》拓本相赠。

  3

  首创行书入碑

  要说李世民一心学王羲之的最大收获,并不是最后写出的字能够以假乱真,混进“二王”帖中几乎不能分辨,而是首创行书入碑,留名书法史!

  唐以前,为表庄重威严,碑文书体一般是篆书、隶书或楷书为主。

  秦李斯《峄山碑》拓本 书体为小篆

  汉《石门颂》拓本局部 书体为隶书

  而到了李世民呢,估计是觉得自己多年临摹练就的行书最拿得出手,于是大手一挥,中国书法史上首个以行书入碑的书家,和首块行书碑就这么愉快地诞生啦。

  《晋祠铭》碑局部

  这块最早的行书碑,就是我们刚刚提到过的《晋祠铭》,由李世民亲自撰文并书写,现保存于晋祠贞观宝翰亭内。

  晋祠贞观宝翰亭

  晋祠位于太原,为纪念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而建,李世民登基后来此拜谢叔虞,并做《晋祠铭》,主要内容为歌颂叔虞的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

  碑高1.95米,宽1.20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主要用行书写成,间有极少量的楷书和草书字体,使全文笔意流畅贯通的同时,在章法上充满节奏感。

  《晋祠铭》中的楷书字体

  《晋祠铭》中的草书字体“可”

  不同于一般碑石以题目做碑额(碑头),《晋祠铭》碑的碑额所题却是年月日,从“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字可以得知,此碑立于贞观二十年(64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晋祠铭》碑碑额

  碑额拓本

  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碑额书风与正文又有不同:碑额九字采用隶书写成,每字横竖笔画间丝丝露白,似用枯笔所写,其实这是李世民于行书外所擅长的另一书体——飞白书(相传为汉朝大书法家蔡邕所创)。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也是飞白书

  也就是说,李世民在《晋祠铭》碑上,向我们展现了行、楷、草及飞白书四种书体。作为一个前半生忙着戎马,后半生忙着治国的帝王,于书法一事能取得如此造诣,实为难得。

  当然,更难得的是,他对书法的喜好,极大地推动了唐朝书法的发展,在“贞观之治”外,开创出一个书法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是谁?她的书法水平怎么样?
王羲之,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如今是千金难求,有的已经绝迹。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比王羲之还厉害的书法家,她就是“书圣”王羲之的授业老师——卫夫人。卫夫人(272年—349年),本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卫夫人出身于书法世家,其族祖卫瓘(220年-291年),三国曹魏后期重臣,晋武帝时期,与索靖(239年-303年)均善草书,时人称“一台二妙”,说的是他二人的书法与东汉时期的书法家张芝有很深的师承关系。后人评价:“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卫夫人从父卫恒,官至黄门郎,亦善书法,著有《四体书势》。其父卫展,历任江州刺史、廷尉,卒于任上。卫夫人少时好学,尤其酷爱书法艺术,并以东汉末年的大书法家钟繇的书法为模仿对象,得其规矩,特善隶书。唐代书法理论家张彦远编撰的《法书要录》说卫夫人“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卫夫人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丈夫李矩的江夏...
· 书法与灵性:王羲之与鹅的故事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被誉为“书圣”,而他与鹅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佳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传奇。相传,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尤其擅长行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池塘边驻足,观察一群悠闲戏水的鹅。鹅仪态万千,尤其是其优雅的步态和游弋水面的从容,让他洞悉书法的真谛,特别是握笔与行笔的韵律。他主张,持笔时,食指应如鹅首,高昂微曲,运笔时,则仿鹅掌划水,如此方能使心神与笔尖合一,书法自然灵动。有一次,王羲之听说会稽有一个老太太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鹅,他非常喜欢,于是跟老太太商量,想要买下,但老太太不肯卖,王羲之也并未强求。王羲之特别喜欢那只鹅,于是决定带着亲友前往老太太住处观赏,老太太听说有大官要来,非常开心,于是把鹅杀了招待他们,王羲之开开心心地去看鹅,却发现已被老太太杀了招待自己,顿时伤心不已,大呼可惜。王羲之与鹅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体现了中国文...
· 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人,出生于仕宦世家。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来博览秦汉以来名作,博采众长,精研体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钟繇,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一变汉魏受篆隶笔法影响下的质朴作风。他的正书缜密奇正,为古今之冠,行书遒媚劲健,变化多端,风格自然,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很高地位,被后人尊为“书圣”,又因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 书法之乡—名家书法—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阴。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全面精通古代各种书体,而且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世迹有《兰亭集序》等。
·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许。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