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战国时期魏国的版图为什么变化多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7
转发:0
评论:0
揭秘:战国时期魏国的版图为什么变化多端?,春秋时期,魏氏作为晋国六卿之一,看似不显山露水,其实一直颇具实力。三家分晋进

  春秋时期,魏氏作为晋国六卿之一,看似不显山露水,其实一直颇具实力。三家分晋进入战国以后,魏氏割据了晋国的新老国都绛都和曲沃,可以算得上收获最大的一家之一。魏国从开始的零零碎碎的地盘慢慢发展成称霸诸侯的大国,然后再逐渐衰弱直至到被秦国灭亡,在这整个过程当中,魏国版图的变化是当时所有国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它就像天上一片云一样变幻莫测:一会成凹型包围韩国,一会又成||型被韩国分开,最终还是像一叶孤舟一样被秦国的大浪所吞没。  三家灭智以后,各家为了方便管理自己的地盘,不断交换土地,好让各自的领土尽量连成一片,于是就形成了赵、魏、韩三国的雏形,具体形势如下图:

  三家分晋以后,最先强大起来的是魏国,魏文侯率先任用李俚变法,使得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第一任霸主。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魏文侯还联合三晋东征西讨,基本上是把周边所有的国家都虐了一遍,魏国不但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攻灭了中山国,同时还侵占了楚国和齐国的部分城池,使得魏国的版图达到历史顶峰。这时候的魏国地盘包括:被攻灭的中山国地区;韩国和秦国的之间的河西河东地区;韩国和赵国之间的小片地区;还有中原大梁附近的一大片地区,整个就看似一个凹字形包围了韩国。其具体形势如下图:

  然后好景不长,三晋毕竟是三个国家,他们会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分道扬镳!赵国和韩国跟在魏国后面南征北战,往往大部分利益都被魏国所占,他们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少得多,分歧由此而产生!三晋离心以后,魏国凭借超强实力先后进攻赵国和韩国,结果分别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被齐国打败。两战过后,魏国逐渐衰落,而齐国秦国的相继崛起,给魏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魏国本来就处于四战之地,但是魏惠王在位时时而和秦国连横,又时而与列国合纵,政策的摇摆不定直接导致魏国四面受敌!不久魏国河西之地就被秦国锐士所攻占,河东之地也难以为继,魏国的国土不断萎缩。在河东部分地区被攻占后,魏国选择割让上郡给秦国以换得被侵占的河东地区并设立河东郡,此时魏国的版图中间好像被韩国切开一样分成两半。具体形如势如下图:

  秦国自从攻占巴蜀,灭义渠以后,不但拥有了稳固的大后方,还拥有了稳定的大粮仓,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东出之势不可阻挡。魏国在河东河西地区均被秦国攻占以后,魏国就基本退出了抗秦第一线,站在最前面的变成了韩国。

  韩国本来就国小势弱,自野王被秦将白起攻占以后,也无力控制上党地区。上党郡守冯亭和上党百姓不愿意归附秦国,于是就把上党之地尽献于赵国,直接导致了秦赵长平之战。此战之后,列国无法再与秦国抗衡,在韩国和赵国相继灭亡后,魏国犹如孤立的一叶孤舟,具体形势如下图:

  这一次魏国没有任何逃脱的机会,不久就被秦国所灭,其版图也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时期的魏国很强大,版图却有点支离破碎
战国时期魏国的领土版图十分有意思,在巅峰时期,领土简直是到处都是。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种分为好几块的领土概念,我们现在称之为飞地,这种情况在战国时期是很普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城市可不像现在这么密集,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城池,是不设防的,在春秋后期的秦晋崤之战中,秦国和晋国当时关系好算可以,在晋文公死后,秦国没有知会晋国就前穿过晋国的地盘去攻打郑国,晋国很生气,在秦军回军的时候,被晋国断后了。到战国时期也屡屡发生这样的事情,比如战国后期的时候魏冉率领秦军攻打齐国,得到定陶之地为自己的封地,距离秦国相隔千里,间隔着魏、韩两个国家。相对来说,定陶不过一小块封地,在战国后期主要是政治价值,并没有多少军事用途可言。当然,要说将飞地的面积达到巅峰的国家,那必然是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了,魏国经过魏文侯变法开始变强,在吴起打造出战国时期第一支专业重装步兵后,魏国开始东征西讨,领...
· 揭秘:毕万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祖先吗?
毕万,姬姓,毕氏,名万。毕万是毕公高之后,属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公元前661年,晋国是晋献公统治时期,晋献公将晋国的一军扩充为上下二军,改变了军队的编制,分散了权力,但是增加了军队的人数和实力。重新分配了军队之后,晋献公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攻打耿国、翟国以及魏国。其中的魏国并不是战国时期的魏国,这只是在今天的山西省芮城县东北方向的区域,是一个小的诸侯国。这次连续攻打三国,对强大的晋国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称得上一次大型的作战计划。所以,晋献公决定自己统率上军,让太子申生率领下军。一个是晋国的国君,一个是晋国的储君,可见晋献公对此次发兵的看重程度。除了安排了自己和太子这两个大头压阵以外,晋献公还挑出了晋朝中的优秀的将领。赵夙为晋朝卿大夫,晋献公派他驾御战车,而毕万则负责车右。有了如此充足的准备和庞大的阵容,这次晋国所收获的成果颇丰,耿、翟、魏三国都被消灭。晋献公很高兴,凯旋而归后,当...
· 变化多端
变化多端【成语意思】: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用法分析】:变化多端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变化的项目、样子极多。【成语来源】: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biànhuàduōduān【英语翻译】:bemostchangeful【成语声母】:BHDD【成语分辨】:(一)变化多端和“变幻莫测”;都表示变化很多。但变化多端偏重变化得没有头绪和规律;“变幻莫测”偏重指变化得使人无法捉摸;感到困惑。(二)见“变化无穷”(65页)。(三)见“变化无常”(64页)。【变化多端的近义词】:再接再厉、变化莫测【变化多端的反义词】:一成不变、强弩之末、一如既往【近似成语】:端人正士:指端庄正直的人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
·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晋鄙
简要介绍:晋鄙(?-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魏国将领,有“宿将”之称。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晋鄙奉魏安王之命率军救赵,但魏安王由于惧怕秦军干涉,便下令阻止晋鄙进军。魏安王之弟信陵君魏无忌得知此事后,让曾经受恩于己的如姬盗取兵符,并前往晋鄙军中要求代领兵马。晋鄙心中仍存怀疑,魏无忌门客朱亥立时以铁锤击杀晋鄙,信陵君于是引兵救赵。本名晋鄙所处时代战国时期民族族群华夏族去世时间公元前257年国籍魏国职业将领人物生平率军救赵晋鄙是战国时期魏国将领。魏安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已经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接着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魏安王之弟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之弟、赵孝成王叔父)的夫人。赵胜数次给魏安王和魏无忌写信,向魏国请求救兵援救。魏安王便派晋鄙率领十万之众的军队前往援救赵国。秦国国君秦昭襄王得知此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安王说:“我攻下赵国,...
·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景⊥
生平简介魏景⊥酰ǎ卡D公元前228年),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魏安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公元前242年至公元前228年在位。魏安王在位时,将儿子魏增立为太子。魏安王三十四年(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魏安王去世,太子魏增即位,是为魏景⊥酢M年,魏景⊥醯氖甯感帕昃魏无忌去世。魏景⊥踉年(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秦国国君秦王政派将军蒙骜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国的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等二十座城池,将其设置为东郡。魏景⊥跚踩顺鍪拐怨,与其结盟,并提出抗秦合纵。赵、韩、魏、楚、燕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暖为帅。魏景⊥醵年(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魏、韩、赵、卫、楚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夺取秦国的寿陵,秦王政派出军队抵御,于是五国撤军。同年,秦军夺取魏国的朝歌。魏景⊥跞年(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秦军夺取魏国的汲地。魏景⊥跷迥辏ㄇ赝跽九年,公元前238年),秦军夺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