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共公为什么迁都?当时宋国的防洪设施太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3
转发:0
评论:0
宋共公为什么迁都?当时宋国的防洪设施太差,《水经注》载:“宋共公自睢阳徙相子城,又还睢阳,睢阳即商丘”,这是在向我们说

  《水经注》载:“宋共公自睢阳徙相子城,又还睢阳,睢阳即商丘”,这是在向我们说明一个问题,即是在宋文公其后,宋国虽然得到短暂的稳定时期,但是时运并没有给予宋国任何扶持,而是带来了洪涝灾害,这场洪涝灾害的破坏性非常之强,直接导致宋共公根本来不及修筑堤坝,加强防洪设施,而是只能选择迁都,才能躲避这场灾难。

  不要提什么宋国祖先们的治水技巧,宋共公对于这场水灾的防范性措施根本没有具体落实,商丘的城墙就已经无法坚持,这跟任何诸侯国的侵略还不同,诸侯国的军队即便全军突击,要攻破宋国的城池,也很难说是一朝一夕,而洪水说来就来,不可能给人足够多的反应。这就是古人对洪水的恐惧,要多于对战争的恐惧的原因。后来秦国在攻伐战争中,就多次利用洪水来冲破堤坝,攻破城池,对楚国,对魏国,秦国都曾用过这样的办法。

  宋共公直接选择迁都,来应对洪水灾害,是无奈之举。但宋国多内乱,怕的其实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宋国内部亲族的混战,数代之间皆为如此。宋殇公、宋废公、宋闵公被弑杀,乃至宋成公的几个儿子争夺公位,多半与亲族之间争夺权力密切相关,宋国的内乱之宿命,即是如此,对宋国的发展具有摧毁性的破坏,尤其是宋襄公其后的诸公子争位,直接导致宋国霸业中衰,彻底沦落为晋楚称霸的附庸,时而归楚,时而归晋。宋国内部壁垒的坍塌,比洪水更为可怕。

  宋共公时代的宋国朝廷体系,主要以九卿为首,有右师华元,左师鱼石,司马荡泽,司徒华喜,司城公孙师,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鳞朱,大宰向带和少宰鱼府,这些人都是宋国的公族子弟,大多承继数代而来,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绝非寻常朝臣可倾覆。其中,华元、华喜是戴公的后世,公孙师是庄公的后世,其他则为桓公的后世。

  宋戴公和宋庄公之世,尚处宋国披荆斩棘的时代,是积极恢复宋国殷商文化,努力开疆拓土,与近邻郑、鲁等国争夺霸权的时代,而到宋桓公时代,宋国国力强盛,且当世春秋方兴,齐桓公尊王攘夷,引领着时代潮流,宋桓公其后的宋襄公,即将宋国国力发展至巅峰。就时间而言,宋桓公其后的子孙,显然更具有争夺权力的意识,在宋成公的儿子们相继为君,就可见宋国的公子夺权才是进入白热化,这些公子为夺权,也自持续拉拢各方势力,无形之中也就在拓展自己家族的力量,因此宋桓公的后人在宋共公时代掌握大半朝中权力,也就很好理解。

  宋共公显然对公族中的权力争夺战心知肚明,兄弟子侄之间亦不可尽信,所谓“春秋之世,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宋共公可以做的就是持续巩固宋国公族,尤其是王族的力量,才可能与那些潜在的威胁所抗衡。此时的晋楚称霸频发,中原诸侯大多与晋国为伍,与楚国征战,但往往胜负难分,宋国地处晋楚两国的中间缓冲地带,政治格局极易陷于附庸,宋共公为巩固宋国力量,亦与诸国开展会盟与联姻,史书载:“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公享之。”宋国与鲁国的联盟,某种程度上稳固宋国政局,是宋共公平息内部问题的措施。

  当然,宋共公的决策并不能彻底解决内部矛盾,公族子弟互相之间的斗争日渐白热化,到宋共公逝世,公族子弟失去了国君这位制衡者,尤其是桓公之后,因掌握朝中大权,便煽动族人将宋共公的太子杀死,期图以自家族人继位为宋国君主。但在华元等运筹帷幄之中,这场叛乱最终被平定,主事者荡泽被杀。宋共公的小儿子被立为国君,也就是后来的宋平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共公: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
宋共公,子姓,宋氏,名瑕,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宋文公之子。子瑕在位时,执政大夫华元专国,宋共公为避水患,将国都由商丘迁至相城,与鲁成公的妹妹伯姬结婚,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护送伯姬来相城完婚。共公十年(公元前579年),宋大夫华元与楚将子重友好,又与晋将栾书友好,因此与晋楚都结了盟。之后宋共公又把都城迁回商丘。共公十三年(公元前576年),子瑕去世,谥号为宋共公。之后,世袭司马荡泽(宋襄公弟公子荡的曾孙)作乱,杀死太子肥。荡氏被华元诛灭,荡泽被杀,族人逃到楚国。于是,立共公小儿子成,是为宋平公。宋共公,姓子,宋氏,名瑕,宋国第二十五任国君,又作"宋恭公",宋文公之子、宋平公之父,其妻宋伯姬。子瑕继位后,为避水患,他将宋国国都由商丘迁至相城。公元前579年,宋大夫华元与楚将子重友好,又与晋将栾书友好,因此与晋楚都结了盟。之后宋共公又把都城迁回商丘。公元前576年,子瑕去世。世袭司马荡泽(宋襄公弟公...
· 宋共公夫人:宋共姬的生平事迹简介
共姬原名伯姬,是春秋时期鲁宣公的女儿,鳍成公的妹妹,嫁与宋共公瑕,称共姬。《春秋·襄公三十年》云:“五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此处“宋伯姬”即鲁伯姬。《春秋·襄公三十年》又云:“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宋共姬。”此“宋共姬”亦即鲁伯姬。伯姬究竟因何卒去?《谷梁传》云:五月甲午,宋灾,“伯姬之舍失火,左右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妇人之义,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左右又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妇人之义,保母不在,宵不下堂。’遂逮乎火而死她以生命捍卫了她那个时代的妇道。共姬恪守妇道,对她的评价却颇不一致。公羊、谷梁、列女均以为贤,《谷梁传》云:“妇人以贞为行者也,伯姬之妇道尽矣。详其事,贤伯姬也。”刘向《列女传》颂曰:“伯姬心专,守礼一意,宫夜失火,保傅不备,逮火而死,厥心靡悔,春秋贤之,详录其事鲁伯姬于成九年嫁宋史称为共姬,襄公三十年卒,前后四十年,死时约六十岁。共姬墓地位于淮北市...
· 宋国第二十八任国君:宋景公的生平
宋景公(?-前469年),子姓,宋氏,宋元公之子,是宋国第二十八任国君。其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作栾,而《史记·宋世家》作头曼,《汉书·古今人表》作兜栾。青铜器宋公栾簠,《殷周金文集成》对此器的编号为4589。其铭文有:"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簠。"可见宋景公自称其名为栾。朱学渊根据《史记·宋世家》记载的宋景公名头曼与匈奴头曼单于的名号相同,而认为他们有相同的语源。宋景公十五年(前502年),曹伯阳背晋,干预宋政,宋景公伐之,执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荧惑守心,景公忧心大祸,问于太史兼司星官子韦,子韦说:可移于宰相或苍生。景公念及天下苍生,皆不同意,此时荧惑退避三舍。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为太子,在位48年而卒。宋景公,子姓,宋氏,名栾(《史记》误作头曼),是宋元公之子。宋元公十五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十一月十三日,宋元公...
· 宋国第十三任君主:宋宣公的生平简介
宋宣公(?-公元前729年),子姓,宋氏,名力,春秋时期宋国商丘人。宋国第十三任君主,公元前747年-公元前729年在位。他是宋戴公之孙,宋武公之子。宋宣公,子姓,宋氏,名力,是宋戴公的孙子,宋武公的儿子,继位前称公子力。宋武公十八年(鲁惠公二十一年,公元前748年),宋武公去世,公子力继任君位,是为宋宣公。传位去世宋宣公十九年(鲁惠公四十年,公元前729年),宋宣公病重。宋宣公舍弃自己的儿子太子与夷,要让位给弟弟公子和,说:"父亲死后儿子继位,兄长死后弟弟继位,这是天下的通义。我要传位给弟弟公子和。"公子和再三推让之后,才肯接受。同年,宋宣公去世,公子和继任君位,是为宋穆公。趣闻轶事兄长友爱宋宣公曾经对弟弟宋穆公说:"我对儿子与夷的爱,还不如对你的爱,我认为作为社稷宗庙的主人,与夷远不如你,你何不就做宋国国君呢?"宋宣公死后,宋穆公继任国君。历史评价公羊高《公羊传》:"宋之祸,宣公为之也...
· 宋襄公的能力如何他是怎么让宋国崛起的
很多人都知道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却鲜有人知晓这个“五霸之一”其实名存实亡。其它四国军事实力均远超于宋国。宋国的总人口都不足五千,甚至连今天一个小县城的人数都赶不上,又何以去培养强大的军事实力呢?其次历史上对宋襄公的评价争议不断,有人说他的仁义不过是在惺惺作态,甚至连开国领袖毛主席也评价其为“蠢猪式的仁义”;也有人为此鸣不平,说他遵守仁义之道,可谓仁人。《春秋公羊传》就曾如此评价宋襄公在泓水之战的表现:“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泓水之战发生于周襄王十二年(638),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援郑国的楚国在泓水进行决战。楚国的实力众所周知,远在郑国之上。有部下提议乘楚国将士渡河之际袭击敌人,但宋襄公讲究“仁义”,坚持要等到楚国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自然在意料之中,宋国大败,宋襄公也身受重伤。《吴越春秋》里这样评论宋襄公的品德“宋襄济河而战,春秋以其多义:功立而名称,军败而德存。”宋襄公即使战败,但他的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